環保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環保

劉曉光:把阿拉善寫進墓誌銘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環保組織之一阿拉善SEE創辦人劉曉光病逝。中外對話回顧了他走上環保之路的心路歷程。
2017年4月26日

爲蘋果承諾改變「失控的創新」點贊

王元豐:蘋果成爲第一家承諾使用100%回收物料的智慧型手機公司,這是讓創新不至於走向失控,變成無節制的競賽。
2017年5月27日

環保,成爲當紅時尚元素

農作物綠色種植,製衣過程環境友好、低碳排放,高科技研發新面料,三宅一生、斯特拉•麥卡特尼等各顯神通。
2017年4月13日

北京:一座全部實現乾淨能源發電的城市?

官媒稱北京已成爲中國首個乾淨能源發電城市,但實際上北京市70%電力由外埠供應,其用電量的逾60%仍來自燃煤發電。
2017年5月27日

霧霾與中國人覺醒的「公民性」

趙晗:在曠日持久的「跨年霾」中,我們似乎看到由霧霾催生的公民行動。霧霾能成爲「公民社會」的催化劑嗎?
2017年5月27日

大衆管理層「授權隱瞞」排放作弊行爲

美國檢方披露的檔案顯示,福斯汽車高階主管在2015年夏聽取了關於柴油排放測試作弊的彙報,並指示繼續隱瞞。
2017年1月10日

治理霧霾長短策

聶日明:每到12月,爆表級霧霾成爲常態。人們對霧霾依然憤怒,但開始習慣它的存在,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應對。
2017年1月5日

另闢蹊徑削減中國工業產能過剩

《中外對話》:中國水泥企業結成同業聯盟,協調合作共同解決產能過剩的路徑值得推廣到其他重工業。
2016年12月27日

霾是「自然災害」?——推卸政府責任的法案

龔刃韌:北京等地法規將霾列爲氣象災害,這可能導致作爲監管者的政府以不可抗力爲免責事由,減免或推卸責任。
2016年12月19日

中國能否成爲國際氣候治理領袖?

李碩:川普上臺在國際氣候治理的舞臺中心開鑿出一個巨大黑洞,氣候進程的集體領導模式恐將難以延續。
2016年12月9日

「毒跑道」不能簡化爲標準問題

於平:許多涉及跑道等學校基建工程,往往是黑箱作業。不僅爲毒跑道進入校園開方便之門,也是教育腐敗根源所在。
2016年9月30日

中國探索綠色金融發展

曹和平:中國正在尋求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雖然現在與理想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中國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2016年8月24日

中資銀行引領「綠色」債券發行熱潮

新興市場對「綠色」債券市場的利用規模首次趕上發達國家水準
2016年5月25日

中國海外援助項目引發環境之憂

中國兩家政策性銀行爲海外能源項目提供的融資,接近西方四大多邊貸款機構的能源貸款總和。但中國66%的貸款用於資助燃煤電廠建設,令人擔憂由此帶來的環境影響。
2016年5月23日

中國土壤汙染防治資金缺口巨大

常州外國語學校學生中毒事件暴露出,中國土壤汙染問題已逼近人們的生活空間。那麼,中國要修復的被汙染土地到底有多大,現有的預算是否能滿足需要嗎?
2016年4月26日

常州汙染事件暴露中國棕地隱患

數百名學生因學校建在一座化工廠的舊址而患病,中國政府已做出緊急回應。中國各地散佈著棕地,其中許多隻在表層進行了修復,就重新開發成住宅或做其他用途。
2016年4月19日

挪威石油基金大舉撤出過於依賴煤炭的公司

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宣佈撤資的公司包括許多中國公司
2016年4月15日

中國冰川旅遊何去何從?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劉琴:剛從雲南考察回來的貴陽公衆環境教育中心主任黃成德表示,玉龍雪山冰川消融很快,當地正在討論是不是要禁止冰川旅遊。
2016年3月25日

中國啓動「綠色金融」應對環境危機

高盛亞太區董事長史華茲:未來5年裏中國每年需對綠色行業投入至少3200億美元,但財政資源僅夠覆蓋所需資金總量15%。這給「綠色金融」帶來重大契機。
2016年3月1日

2016年中國環境領域的幾大看點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我們邀請中國環保領域的5位代表人物,對2016年的中國綠色轉型進行展望。「霧霾」、「監督」等辭彙仍將是今年熱詞。
2016年1月15日

到地圖上找不到的海島去

從阿曼到加勒比海再到非洲東海岸,歐美高階旅遊機構一邊開拓全新旅遊項目,一邊與環保主義者合作,發展旅遊與保護海洋雙管齊下。
2016年1月8日

學校配置淨化器的決策邏輯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空氣淨化器反映了義務教育支出決策的整體問題。決策過程不公開、不透明,納稅人意見無法表達,導致經費使用的不公平與不效率。
2016年1月7日

印度最高法院禁止豪華柴油車在德里上牌

稱不能允許富人購買豪華柴油車和SUV來汙染空氣,而對其他民衆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2015年12月17日

霧霾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四年來北京空氣質量持續惡化,愈發變成摧毀日常生活的最可怕的威脅,而我們對空氣質量的態度越來越多地折射這個社會其他方面的退化。
2015年12月10日
|‹上一頁‹‹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