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業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新聞業

你準備好一輩子幹五種工作了嗎?

貝瑞特:在工作無常的時代,在被別人認定爲多餘之前重塑自己是明智之舉,一生中爲多種職業做好規劃纔是上策。
2017年9月18日

探尋CNN撤稿事件背後的故事

阮學勤:CNN因爲撤回「川普顧問聯俄」的報導而引發不小的波瀾。有關此事件的諸多細節及影響,頗耐人尋味。
2017年7月3日

美國假新聞在中國社群平台氾濫

微信和微博上許多行銷號爲了騙點擊,發佈大量關於美國政治的聳人聽聞的假新聞,惡搞新聞也往往被傳成了真事。
2017年5月3日

陳映真與他的《人間》

阿潑:透過《人間》雜誌,可以窺見臺灣戒嚴前後社會力與生命力的迸發,這段記憶,已成爲臺灣轉折的印記。
2016年11月29日

《人民日報》和英國郵報在線共享內容

世界最大英文新聞網站英國郵報在線以八卦和右翼觀點聞名,它希望與中共機關報分享內容將推動數字業務成長。
2016年8月15日

印尼須嚴懲殺害FT記者凶手

FT亞洲版主編吉密歐:1999年,FT記者桑德•特內斯在東帝汶被印尼軍隊槍殺,但至今沒有任何人被依法追究責任。
2016年6月28日

FT中文網獲2016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獎

丁學良撰寫的《「非典型領導人」胡耀邦》獲最佳評論獎。
2016年6月17日

新聞業衰落中記者的擔當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前總編劉鑑強:在過去短短几年間,中國新聞業發生了鉅變。就連最樂觀的觀察者,都不得不承認新聞業在走下坡路。
2016年6月3日

我的報導比機器人寫得好

FT記者奧康納:最近我與名爲愛瑪的機器比賽寫稿子。她確實很快,12分鐘就交稿了,我用了35分鐘。她的文筆比預期好,但讓我稍感安慰的是,她缺乏最重要的新聞從業人員技能。
2016年5月11日

新聞記者應該「下鄉」採訪

FT專欄作家庫柏:民衆對紙媒的信任日漸降低,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多數記者都擠在少數富有的大都會,忽視了生活在外省的普通民衆的聲音。
2016年5月4日

「機器人記者」能否不出錯?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也許未來新聞機構中的很多工作會被更加準確、迅速的機器取代,但在一些關鍵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環節上,人類記者和編輯仍將佔據核心地位。
2015年11月26日

日經給FT的一封信

在寫給FT全體員工的歡迎信中,日經CEO和社長再次重申了對FT編輯獨立性的尊重,並寄望與FT共同開啓新的旅程
2015年7月25日

FT中文網變了嗎?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在即將慶祝FT中文網10週年時,我們再度見識了商業規則與市場的力量。一些不大不小的變化在發生,但我們仍是你熟知的FT中文網——「不懼怕,不偏袒」。
2015年7月24日

日經是如何贏得FT的?

週四上午,斯普林格本已勝利在望,但最終敗給了日本經濟新聞。僅僅5周之前纔開始「追求」FT的日經,靠著在最後10分鐘的全現金收購價戰勝了對手。
2015年7月24日

日經誓言維護FT編輯獨立性

日經首席執行長喜多恆雄表示,「我們不想改變《金融時報》的管理和報導風格」
2015年7月24日

日經新聞將以8.44億英鎊收購《金融時報》

英國培生集團對FT長達58年的所有權因此結束
2015年7月23日

科技巨擘爲新聞業帶來轉機

蘋果與Facebook將要推出由報刊提供內容的新聞應用。對出版商來說,這種合作模式雖然存在弊病,但在業務慘淡的現實面前,新聞聚合服務至少讓它們接觸到年輕受衆,有望開闢新的廣告收入來源。
2015年7月16日

憶鄒凡揚先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力奮:導師去世,我前去道別。當下中國傳媒界的惶恐與無力,不僅因爲網路的顛覆,也源於歷史傳承被輕漫;斷層之烈,已很難找到白髮老記者。
2015年6月23日

蘋果從新聞業挖人打造Apple News

蘋果將建編輯團隊,對選送給蘋果設備用戶的內容進行人工干預
2015年6月16日

Facebook攜手9家媒體推出新聞快讀服務

包括BBC和《紐約時報》在內的9家媒體嘗試透過Facebook直接發佈新聞
2015年5月14日

中國需要怎樣的專欄作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力奮:我把專欄看作是一份出版物的性格。若你問,中國需要怎樣的專欄作家,我會把揚雨果的雕像放在跟前。專欄作家,多半爲影響力和眼球而寫作。雨果不是。
2015年5月11日

意《晚郵報》擬投送2000萬份免費特刊

義大利《晚郵報》將在5月某天向義大利境內每個家庭投遞總計2000萬份免費報紙,以慶祝義大利的經濟復甦,並推廣該報重新啓動的網站。
2014年4月21日

病毒式推廣威脅新聞業生態

FT專欄作家加普:2013年成長最快的在線內容是些喚醒正能量的內容,新聞界對此嗤之以鼻,然而社交網路的分享式推廣方式具有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
2014年1月16日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