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文學

帝國的最後低語

許知遠:在這本以酒店爲主角的書中,佩拉宮飯店與它所在的伊斯坦布爾,充滿了荒誕不經又引人入勝的片段。
2016年12月16日

顧隨大師的蛻變

老愚:顧隨本是一位純粹文人,沉浸於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自喜。他不意被捲入革命洪流,急速完成了世界觀的轉變。
2016年12月15日

鮑勃•迪倫:歌手,也是詩人

文學不僅僅是文字,音樂也不僅僅是音符。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歷史上最讓人難以捉摸的,但並不遜於他的前輩。
2016年10月17日

書評:如何衝刺暢銷書榜單?

美國兩位學者所著的《暢銷書密碼》利用電腦演算法來分析:哪些要素能夠讓一本書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2016年10月13日

中國作家殘雪的中西時差

中國作家殘雪的作品倍受歐美文學批評家追捧,作品屢次獲獎,與在中國的境遇截然不同。箇中原因是什麼?
2021年10月28日

盛夏亂彈錄

老愚:在鄉村生活過的人,不難理解「暮色」的意義。一天將盡,黑暗君臨萬物,人們在短暫的活動後沉入夢鄉。
2016年8月4日

暑天談暑

老愚:進入暑天,人的火氣驟然躥升,激怒人同時,往往傷及自身。談起暑,少有人能說明白,「不就是熱嗎?」
2016年7月8日

文壇聚光燈下的譯者

最近《素食主義者》一書的譯者德博拉•史密斯與原作者共同站上布克文學獎的頒獎臺,並分享了獎金。
2016年6月27日

白鹿之後待大雅 斯人文苑足千秋

王鵬程:《白鹿原》展示出一種蒼勁而富有韌性的生命力和開敞豁達的人生境界。陳忠實將自己的生活體驗熔鍊爲飽經滄桑的睿智和詩性,成就了他期望的「死後可以給自己做墊棺枕頭的」厚重。
2016年5月3日

木心是誰?

宋佩芬:不久前,木心美術館在烏鎮成立。木心,這位1927年出生的烏鎮人,雖然被臺灣和海外華人擁戴數十年,但在十年前的中國內地卻默默無聞。
2016年1月8日

《多灣》裏的革命圖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飢餓,鬥爭,災難,焦慮……《多灣》描繪的就是這麼一幅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因爲作者內心藏有一座古典生命樂園的記憶,她所寫的無不帶有「失樂園」的特徵。
2015年12月31日

百年後啓封的文學藝術

FT中文網撰稿人宋佩芬:挪威的「未來圖書館」計劃在2114年出版由百名文學家專門創作的文學作品,美國藝術家西蒙的作品計劃在3015年展出。
2015年7月24日

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拉斯去世

他以批判德國的納粹歷史而聞名,創作了著名的「但澤三部曲」,其中包括《鐵皮鼓》
2015年4月14日

外省青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這一代,都是「外省青年」,家鄉是北京的外省,中國又是世界的外省。於連尚有拿破崙式的英雄主義,我們只剩下偶像破碎後的慌亂。
2015年2月12日

姬十三的慕課表:像試衣服一樣去讀書

果殼網創辦人姬十三:真正愛文學的人也一定不會滿足於閱讀那些「流行經典」的。而布朗大學的新課《虛構關係》正好滿足了個人化閱讀體驗的好奇心。
2014年9月4日

2013年度女性之四:艾麗絲•門羅

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作家,也是110位諾貝爾獎得主中第13位女性,她描寫的女性面臨的兩難困境和慾望卻是全人類共通的
2013年12月26日

受困的黑馬(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這是個崇拜成功的年代,流亡者身處社會邊緣,他們是失敗者,失敗者的尖利批評令人不適,沒人願意自己美好生活的幻象這樣被刺破。
2013年11月28日

菲茨傑拉德:「大亨」的理財小傳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孫滌:菲茨傑拉德所著《了不起的蓋茲比》入選100部最偉大的英語文學作品,人們對它的興趣離不開作者夫婦的奢靡生活。
2013年7月2日

莫言打油詩引起筆墨官司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肖鷹:對莫言有關重慶唱紅打黑的詩作,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許紀霖打了場筆墨官司。
2013年4月2日

《白鹿原》的非文學問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重讀《白鹿原》,我感覺作者敘事邏輯混亂,用詞造句幼稚,不能準確表述一個完整的意思。行文欠缺中國文化意蘊,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2013年3月1日

文學是否還有救贖的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劉劍梅:莫言延續了魯迅「救救孩子」的主題,閻連科寫過「孩子救救我們」的主題,高行健最強調「自救」。
2012年12月11日

諾貝爾文學獎

近半個世紀以來,帕特里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每兩年就有一部著作出版。但這位上週榮膺諾貝爾文學獎(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的法國作家卻表示,實際上他寫的是一部超長的小說。 「我一直認爲我是在以斷斷續續的方式……寫同一部書,」他在上週四獲得全球最具聲望的文學獎後告訴諾貝爾獎官網(Nobelprize.org),「當然,人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所寫的東西,人們不可能真的成爲自己的讀者……但我的感覺一直是,這45年裏……我寫的是同一本書。」
2024年11月23日

反烏托邦作品的意義

highbrow|知識分子的,曲高和寡的 thrall|奴隸,束縛 keep the rats at bay|意爲避免災難的降臨 mise en scène|場面調度 voyeurism|[vwɑ:'jə:rizəm]窺陰癖 sullen|陰沉的,不高興的
2024年11月23日

八十七年前···

ode|頌歌 curmudgeon|[kɜː'mʌdʒ(ə)n]脾氣壞的人,乖戾的人 bodice-rippers|愛情小說(有貶義),bodice是女式緊身上衣 spiritualism, occultism and other claptrap|通靈術,神祕學以及其他譁衆取寵的東西 pithy|有趣的 etched|被風化的 climactic|高潮的;頂點的 wordsmith|文人墨客 pellucid|[pɪ'luːsɪd]透明的,清晰的 Roger Bacon|羅傑·培根,英國方濟各會修士、哲學家、鍊金術士,他倡導經驗主義,即透過實驗獲得知識 sublime|崇高,頂點
2024年11月23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