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現階段中國需要國有企業

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人們擔憂「國進民退」破壞市場經濟秩序,但在現階段中國,不宜只從經濟層面考量國有企業的價值,還應考慮其社會價值。相比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更有助於緩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矛盾。
2013年8月21日

中國經濟減速的肇因

瑞銀獨立經濟顧問馬格納斯:作爲中國「投資驅動型」經濟成長模式的支柱,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已成爲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並使得人們日益擔心金融風險的肇因。中國要實現經濟平穩成長,就應轉變投資驅動型的成長模式,這要求改革相關的政治、制度框架。
2013年5月21日

《人民日報》爲中國國企辯護

稱國有企業具有全球競爭力,向國家上繳大筆紅利,是中國經濟的支柱
2013年4月16日

蘋果道歉、微信收費與「中國特色」

《上海商報》評論版主編陳季冰:蘋果也好,騰訊也好,再「傲慢」也不敢得罪消費者,而那些「中」字頭公司,卻永遠不屑於在消費者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
2013年4月9日

Lex專欄:中國移動「不差錢」

中國移動的淨資金已達到600億美元,但該公司卻仍計劃將派息率維持在43%。假如該公司不是一家中國政府控股75%的企業,肯定會有人鼓動該公司把現金還給股東。
2013年3月15日

中國國企應如何存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兩會」讓國企改革話題再成焦點。不少人認爲,要成爲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體,中國就必須讓國有經濟退出歷史舞臺。但「存廢論」只是將改革簡單化。
2013年3月5日

中國國企改革爲什麼難

國企維護者反對改革,並不是完全出於身爲既得利益者的自私心理,而是還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他們有充足理由捍衛國家資本主義,只不過這些理由哪一條都經不起推敲。
2012年11月30日

中國鋼鐵業面臨痛苦調整

近期鋼材價格下跌、需求疲軟、貸款困難,中國鋼鐵業正經歷經濟疲軟和轉型導致的痛苦調整。鋼鐵市場突然萎縮的另一個原因,則在於其由國資主導的特殊結構。
2012年9月5日

陳九霖:國企老闆不好當

陳九霖的央企生涯歷經大跌宕。他曾帶領中國航油(新加坡)扭虧爲盈,也是首個因內幕交易罪而在國外獲刑的央企高階主管。他在與FT中文網的專訪中,談及「國企情結」。
2012年9月6日

崛起的幻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國企不斷發作的腐敗窩案,讓人擔心國資最終流向不可知的權貴黑洞。如果經濟成長只施惠於小部分羣體,那麼成長註定無法持久。
2012年8月8日

魏橋模式:挑戰「官辦」新力量

中國內地撰稿人羅天昊:陝西地方電力與山東魏橋敢於與中央級官辦企業「叫板」,其膽氣不在於自身,而在背後的地方政府。抗衡央企壟斷,地方實力派值得期待。
2012年5月22日

媒體札記:「忘恩負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昨日微博傳出北韓扣留中國漁船索要贖金的訊息後,一些民間意見領袖不禁大罵。午後,此訊息以外交部發言人答問方式得到部分證實。
2012年5月17日

中國大銀行不討好

FT記者歐陽德:中國公衆對國有銀行業的鉅額利潤和壟斷日益不滿。令中國銀行業模式走向破產的,可能不是純經濟因素,而是公衆的憤怒。
2012年3月22日

中國國企變身「影子銀行」

越來越多中國國有企業正在利用它們從銀行系統融資的便利,向其它企業放貸。有分析師估計,目前的影子放貸機構當中有90%爲國有企業,突顯出中國經濟的扭曲。
2011年9月7日

中國國企改革不能停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澤基、解青:對於深化國企改革,很多中國經濟學家都給出了很多建議和意見,方向指明瞭,操作步驟也列出了,最後需要的就是政府的勇氣和決心。
2011年8月4日

誰在掌管中國移動?

乍看之下,身爲董事長的王建宙掌管著中國移動。然而,奚國華接替王建宙的黨組書記職務,顯示中國共產黨仍把國企牢牢控制在手心。
2011年7月7日

中國移動悄然完成高層人士調整

工信部副部長奚國華將接替王建宙,出任身陷賄賂醜聞的中移動黨組書記
2011年7月1日

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豐田」

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姚樹潔:中國國企的一大弱點,是缺乏應對「真正的競爭」經驗。要想真正「走出去」,必須增強創造力,而不再簡單模仿。
2011年6月15日

信貸助推中國國企利潤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中國國企長期以來靠信貸優惠獲得超額利潤。如果國企支付按私企標準計算的利率,這部分利潤就消失了。
2011年5月16日

央企越強,宏觀調控越難

安邦諮詢:中國政府做強做大央企,一是爲了增大國有資產,二是想透過央企保持對經濟的調控能力。但在我們看來,強大的央企必然會根據自己的利益去影響政策。
2011年5月11日

Lex專欄:「變質」的蒙牛乳業

蒙牛再次捲入中毒事件,但市場的反應卻與2008年那次有天壤之別。關鍵的區別在於,蒙牛實際上已成爲一家政府控制的企業,所以必能涉險過關。
2011年4月27日

中國國企政策是政治需要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鶴鳴:今年中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有進有退」,這並非新詞。但學習政府報告,不僅要關注政府說了什麼,還要關注政府沒說什麼。
2011年3月10日

國企分紅不容推辭

FT中文網撰稿人吳鋒:中國國企大部分利潤來自國家權力支援的壟斷,這可以看成是對社會的額外稅收。「兩會」能否把社會對此的關注,變成現實中對國企分紅的約束?
2011年3月9日

中國國企的去留問題(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在一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爲變革目標的國家中,國有企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已經形成了強大盈利能力和產業控制能力的國有企業該如何變革?
2011年3月8日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