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利率

低利率使窮人更苦

彼得魯:低利率政策實際上會阻礙經濟強勁復甦,因爲它會加劇不平等。在一個超低利率的世界,大多數家庭都無望積累財富。
2019年8月28日

LPR:不再猶豫

周浩:LPR政策效果「很難量化」。影子銀行體系、房地產金融風險以及合規風險與槓桿風險,都需要正視。
2019年8月21日

負利率世界的魔幻之旅

全球約四分之一債券的收益率爲負值,就連美債也有可能加入負利率的隊列,目前債券市場的怪現象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惑。
2019年8月15日

超低利率下的思考

哈丁:在美國利率已經低得驚人之際,美聯準宣佈10多年來首次降息。全球範圍的持續低利率是一種深刻改變,是時候思考它的影響了。
2019年8月1日

兩率並軌仍任重道遠

胡月曉:只有統一的金融大市場,纔能有完善的利率傳導機制,纔會有完善的利率體系。進而實施兩率並軌,實現最終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
2019年7月29日

美聯準降息幅度是否會超過「預防性降息」?

戴維斯:市場已篤定美聯準會降息防範經濟衰退,新的焦點是,美聯準是否會對政策利率和貨幣政策框架做出更根本的改變?
2019年7月18日

美債倒掛,這次不一樣?

吳金鐸:美債倒掛成爲市場的「驚嚇先生」。美債爲何會倒掛?美債倒掛究竟是否會引起美國經濟衰退?美債倒掛有什麼後果?
2019年8月7日

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的成因

鍾正生、張璐:歷史上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對經濟衰退和美股大跌有一定領先意義。市場或高估了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指向性。
2019年4月10日

歐洲央行重啓經濟刺激計劃

歐洲央行決定向歐元區銀行提供新的低息貸款,同時發出信號表明將把低利率保持至明年,突顯政策制定者對經濟日益擔憂。
2019年3月8日

阿根廷提高利率至60%

一舉調高15個百分點,先前該國總統馬克裏請求IMF加快釋放500億美元紓困方案,令市場意外,導致比索遭到拋售。
2018年8月31日

美聯準內部圍繞銀行緩衝資本展開辯論

多名政策制定者呼籲提高大銀行的資本金要求以遏制金融風險,但此舉將招致熱衷於放鬆監管的川普及共和黨反對。
2018年8月30日

美聯準對美國經濟看法樂觀

美國央行政策制定者一致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同時用「強勁」一詞描述一系列經濟指標,從而爲9月加息做好鋪墊。
2018年8月2日

美聯準:通膨前景穩定

美國央行決定將短期利率維持在1.5%至1.75%區間,同時表示通膨已接近2%的目標,並有望在中期保持在這一水準。
2018年5月3日

中國銀行業籌劃非正式上調存款利率

多家銀行本月開會討論協同上調存款利率,暗示出中國正逐步放鬆對融資成本的控制。此舉可能導致按揭和企業貸款利率上升。
2018年4月23日

貨幣政策收緊的空間還有多大?

劉利剛:在去年3月以來中國在岸利率大幅推高的狀況下,在岸利息還有多少上升空間?貨幣政策是否進一步收緊?
2018年1月30日

美聯準今年第三次加息

美國央行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提高25個基點,至1.25%-1.5%。預期2018年和2019年它還將分別加息三次和兩次。
2017年12月14日

美聯準發出近期加息信號

美國央行政策制定者最近一次會議的紀要顯示,儘管一些與會者擔心通膨持續偏低的風險,但多數人贊成近期進一步加息。
2017年11月23日

美聯準主席葉倫:加息不應「過於漸進」

葉倫表示,如果不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適度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勞動力市場就有過熱風險,可能在未來釀成通膨問題。
2017年9月27日

國際清算銀行:加息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在各大央行準備加息之際,BIS稱,在廉價信貸時代大量借款的企業可能在償債方面遇到困難,進而影響整體經濟。
2017年9月18日

美聯準將在貨幣政策上走審慎路線

預計週三美聯準將把短期利率維持在1%-1.25%不變,同時表明自己將啓動一個縮減4.5兆美元資產負債表的多年進程。
2017年9月18日

中國央行直購資產重回視野

胡月曉:央行直購資產後,貨幣體系穩定性將提高,利率曲線向上傾斜的正常化發展方向將增強市場發展穩定性。
2017年8月24日

美聯準準備以可預測方式逐步撤回刺激計劃

美國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表示只要經濟成長保持在正軌上,它就準備「相對較快地」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2017年7月27日

FT社評:讓住房迴歸本源

房地產作爲投資工具的威力可能是金融史上一個特定時期的人造產物。隨著利率上升,把購房當作儲蓄的很多業主可能失望。
2017年7月24日

中國金融業發展不足而非發展過度

馮明:金融創新過程中滋生了不少問題,但金融永遠是跟不確定性和風險相伴而生的,真正應該擔心的是金融業缺乏對風險定價的能力。
2017年7月19日
|‹上一頁‹‹1516171819202122232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