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網路

Lex專欄:谷歌VS中國

投資者有權追問,這家全球最大的網路企業在與全球最大的網路市場打交道時,是否可做得更好些?
2010年6月30日

百度擬從矽谷大舉招募人才

欲與谷歌競爭,海外擴張的雄心日益高漲
2010年6月30日

谷歌若丟中國牌照將受巨大沖擊

谷歌在華獲得的收入最多佔其總收入的5%。如果它丟掉中國的經營牌照,就將被完全禁止進入中國網路市場,並最終危及它作爲全球領先網路廣告公司的地位。
2010年6月30日

Facebook:下一步進軍中俄日韓

CEO:在用戶數量接近5億之後,Facebook將瞄準目前尚未取得領先地位的市場
2010年6月24日

如何增強網路安全

哈佛大學教授齊特林:諾克斯堡是美國黃金儲備存放地,它採取了集中化的安全保障方式。但對網路來說,這種安保方式卻可能導致小錯誤大面積蔓延,併爲網路審查大開方便之門。
2010年6月18日

Lex專欄:先別看扁美國在線

美國在線出售2008年重金收購的社群網站Bebo,似乎證明了人們對這家公司已經徹底沒救了的看法。但也許現在是時候檢討對這家前網路巨擘的偏見了。
2010年6月18日

中國打擊網路地圖服務

要求網上衛星影像不得標出敏感國家設施,並要求地圖服務公司提供伺服器IP地址
2010年5月24日

「屠夫」的網路維權戰

中國正湧現出越來越多精通網路的全職社會維權人士,他們開始把要求公正和透明的呼聲,從虛擬世界傳遞現實生活中來。吳淦是其中最勇敢無畏的一位。
2010年5月19日

誰是網上評論者?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人們在網上使用假名,往往是出於習慣,而非必要。我相信,若要求使用真名,網上辯論的質量和文明程度都會上升,產品評論也會更可靠。
2010年5月18日

網路業將不再「以量取勝」

讀者andersonxinlin:在Web 1.0和Web 2.0時代,騰訊的用戶羣也許還算是騰訊的競爭優勢,但是騰訊的這一優勢,隨著網路的繼續發展,將漸漸被模糊。
2010年5月10日

微博力量是部落格200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程苓峯:生產成本僅有部落格的1/20,消費成本僅有部落格的1/10。微博有潛力成爲最強勢的資訊來源管道。
2010年5月4日

日本樂天擬大舉進軍海外網路市場

隨著國內成長放緩,越來越多的亞洲網路公司開始尋求海外擴張。但文化隔閡與本土競爭對手,可能是它們難以逾越的障礙。
2010年5月4日

谷歌公佈要求其內容審查的政府名單

巴西政府名列榜首,美國相當靠前,而中國被排除在名單之外
2010年4月21日

網上的民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中國政府已經把網路空間看作重要的資訊管道。發送給領導人和政府部門的「網路情報」準確和客觀與否,經常能左右政策走向。
2010年4月14日

奢侈品的「虛擬」戰場

路易威登集團發起了一場在網路捍衛其奢侈品牌的戰役,當涉及到虛擬世界的時候,它所挑戰的就不僅是非法商家,而是一種關乎網路本身自由的理念。
2010年4月9日

網路與國界(下)

谷歌與中國在網路自由問題上發生爭執,雖然爲谷歌在美國政壇贏得許多喝彩聲,但幾乎沒有哪家公司準備響應,其它各國政府也都對此沒有太大熱情。
2010年4月1日

谷歌之「亂」

面對停止審查其中國搜索引擎所帶來的後果,谷歌表現得十分無助。一些分析師批評谷歌短視,但也有人認爲,谷歌在中國的問題只與網路攻擊有關,應區別於政府審查。
2010年4月1日

網路與國界(上)

中國並不是與谷歌發生爭執的唯一國家。谷歌在義大利、澳洲等西方民主國家也遇到了麻煩。隨著各國掌握了網路監控技術,網路正迅速被各國法律法規所分割——無論其宗旨是鉗制輿論,還是對付色情內容或身份盜竊。
2010年3月31日

各國政府搶佔網路高地

FT撰稿人米沙•格倫尼:當民間力量在網路空間圈地時,軍方和情報機構也在立樁標示自己對網路高地的所有權。網路空間正在迅速地國有化。
2010年3月23日

騰訊:打擊不良簡訊可能影響業務

過去15個月裏,中國政府對所謂「有害內容」加大了打擊力度
2010年3月18日

分析:中國三網融合須從監管入手

業內人士指出,要完全釋放電信、廣電和網路三網融合的潛力,首先需要「融合」監管職能,即由一家機構統一監管三個行業。
2010年3月15日

美網路安全主管:各國都是駭客受害者

這似乎表明美國不會在網路攻擊問題上對中俄採取更具對抗性的政策
2010年3月5日

美國朝野討論中國網路政策對貿易影響

但尚未準備就中國網路審查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
2010年3月4日

Lex專欄:谷歌在中國進退兩難?

谷歌本週二威脅要把自己與中國政府的糾紛告到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舉動可能是鹵莽和事與願違的,但該公司管理層也許認爲,既然走到這一步,就不必回頭了。
2010年3月5日
|‹上一頁‹‹2930313233343536373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