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歷史

傅斯年評李大釗:爲國共兩黨而死

葉勝舟:李大釗的調解,緩和了傅斯年、許德珩以及以及各自領導的新潮社、國民社之間的尖銳對立關係,也壯大了「五四運動」的聲勢。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遊行示威總指揮、旗手傅斯年(字孟真),在北大求學時名氣極響,被美譽爲「北京大學最傑出的學生」、「黃河流域的第一才子」、「孔子以後的第一人」。北大蔡元培校長、胡適教授、陳獨秀教授、李大釗教授等風雲人物,都器重關懷這位才華橫溢的學生,傅斯年對這些恩師也敬重,關鍵時刻有力挺。

李大釗調解傅斯年和許德珩的矛盾

「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爲政》)傅斯年內心燃燒著熊熊的正義之火!他常說,「現代中國之有蔡先生(孑民),好比兩千年前之有孔子;在北大同學當中,他雖不敢比擬顏淵、子張、子夏各及門弟子,但是子路亦不壞。」

據臺大教授孫德中觀察,傅斯年以子路自居,「只佩服子路的一個『勇』字,不肯『見義不爲』而已」;「他是絕頂聰明的人,但是他願意而且歡喜做愚笨而得罪人的事」。(孫德中《孟真先生的個性》)北大師弟何容確認,「傅孟真學長曾自稱爲蔡門中的子路;但是他又說他是Most un-蔡孑民-like。」(何容《對「卯」字型大小前輩的一些回憶》)

在《陳獨秀案》一文中,傅斯年與國民黨大唱反調,不僅力挺入獄的陳獨秀教授,還聲援曾在北大幫助他創辦《新潮》刊物的李大釗教授。點明李大釗就義前行爲,「雖是共產黨員,然他是誠心與國民黨合作之人」;就義緣由是「死在帝國主義與張作霖合作的手中」;就義時間是「死在國民黨清共之前」。據此綜合判斷:「他雖是爲共產黨而死,也爲國民黨的事業而死,是被害,不是就刑!」

在北大求學尤其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傅斯年受胡適、陳獨秀、李大釗三位教授影響最深。他和李大釗很有淵源,交往頻繁,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他創辦的《新潮》雜誌,編輯部就設在北大圖書館,是李大釗熱心支援的場所。他回憶李大釗的圖書館主任室,「在當時幾乎是我們一羣朋友的俱樂部,在裏邊無話不談」,「常有的一種放肆的空氣」。(傅斯年《追憶王光祈先生》)

羅家倫在《蔡元培時代的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文中對此有印證。當時北大學生經常聚合的場所有兩個:其一,北大一院二層樓的國文教員休息室,錢玄同常在,稱爲「羣言堂」,取「羣居終日,言不及義」(《論語•衛靈公》)語,以南方人爲主;其二,北大一院一層樓李大釗的圖書館主任室,稱爲「飽無堂」,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論語•陽貨》)語,以北方人爲主。

每天下午3時以後,這兩個房間高朋滿座,充滿學術自由的空氣。聊天沒有時間觀念,總以盡興爲止,「兩堂」之間經常相互串門。天天泡這「兩堂」的學生,只有傅斯年和羅家倫兩個人,因爲「近水樓臺先得月」──新潮社編輯部和李大釗的主任室就隔兩個房間。

傅斯年和許德珩雖爲同窗,關係不睦,但兩人都敬重李大釗。李大釗出面調解兩人矛盾,智慧地「以反對日本侵略中國這一共同點團結起來,組織在一起,《國民》與《新潮》纔不鬧人事糾紛」。

許德珩晚年回憶,「五四運動」之前,李大釗又「動員《新潮》雜誌社的羅家倫、康白情加入北京大學學生會,並說服我們允許他們參加,從而加強了北大學生間的團結」。(許德珩《爲了民主與科學──許德珩回憶錄》)

《新潮》、《國民》兩社的成員擰成一股繩,成爲「五四運動」的骨幹力量。李大釗的調解,緩和了傅、許兩人以及各自領導的新潮社、國民社之間的尖銳對立關係,也壯大了「五四運動」的聲勢。

傅斯年響應李大釗傳播社會主義的文章

李大釗是「在中國大地上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的第一人」,也是與陳獨秀齊名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號稱「南陳北李」。

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是中國最早的一篇歡呼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文章,也是研究李大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影響的三名篇之一(另兩篇是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的勝利》)。文中指出,俄國十月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是社會的革命而並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針對「吾邦人士,亦多竊竊焉爲之抱杞憂者」,樂觀地以法國大革命爲例,「爾後法人之自由幸福,即奠基於此役」;告誡人們,「今之爲俄國革命抱悲觀者,得毋與在法國革命之當日爲法國抱悲觀者相類歟」 。

正在北大求學的傅斯年明顯受李大釗此文的影響,四個月後撰文響應,標題就是《社會革命──俄國式的革命》,1919年1月1日發表於《新潮》創刊號。開篇就表明,「對於俄國的現狀絕不抱悲觀。我以爲這是現代應有的事情。將來無窮的希望,都靠著它做引子。」預測「法國式的革命──政治革命──大半成了過往的事;俄國式的革命──社會革命──要到處散佈了」,「俄之兼併世界將不在土地國權,而在思想也」。

傅斯年在《要留學英國的人最先要知道的事》文中,繼續肯定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俄國在大戰前也是世界最舊的。但一轉之後,爲最先進。」

無情的事實證明,青年傅斯年對此過於樂觀。蘇聯和斯大林不僅輸出革命、輸出「思想」,而且吞併他國領土、侵犯他國主權的醜行不勝枚舉,與「最先進」差距很遠。例如,1939年8月、9月,分別與納粹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友好與邊界條約》,勾結瓜分波蘭。

又如,1941年4月,與日本法西斯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在條約所附的《共同宣言》中,以正式承認僞「滿洲國」爲條件,換取日本承認從中國獨立出去的外蒙古。二戰時,有23個「國家」承認僞「滿洲國」,多爲德、日侵略或扶持的傀儡政府,其中就有汪精衛的僞「中華民國」,蘇聯是唯一一個中國的盟國承認僞「滿洲國」。

再如,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勝利時,美、英、蘇三國在雅爾塔簽訂祕密協定,劃分勢力範圍,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那是斯大林時期」,這是鄧小平的批評。1989年5月16日,中蘇兩黨、兩國關係正常化之際,鄧小平與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巴契夫會談,當面算「歷史帳」表達不滿。

北大教授公葬李大釗

蘇共、蘇聯的結局悽慘,「十月革命」之後74年,衆叛親離,落魄謝幕,不值得絲毫同情。「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花蕊夫人《述亡國詩》),恰恰是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的真實寫照。

曾經的教師爺蘇聯所走的社會主義是條死路,中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也遭受沉重挫折。「文革」浩劫之後,痛定思痛,終於透過改革開放獲得新生,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就是石破天驚式的突破和創新。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時一錘定音:「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1918年10月,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中提出「勞工主義的戰勝,也是庶民的勝利」、「今後的世界,變成勞工的世界」,給予傅斯年啓示。不滿兩個月,他就針對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的現狀,鼓動「去兵」、「廢兵」,認爲「世界的將來是勞動主義,是工本主義」,「拿實業替代軍隊──就是拿Industrialism(按:原文譯爲工本主義)替代Militarism(按:原文譯爲武力主義)──更可使得世界上人覺著中國人有真精神。」(傅斯年《去兵》)

李大釗被捕後,被酷刑反覆折磨,但決不說出中共地下黨的任何機密。1927年4月28日,他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師看守所內,被奉系軍閥張作霖祕密絞殺,年僅38歲。經筆者向中國國家博物館詢核,李大釗遇害時的絞刑架,已成爲該館收藏的文物。

李大釗一生節儉,疏財助人,從容就義後家境寒酸,夫人患病,無錢下葬,靈柩在宣武門外的妙光閣浙寺停放六年。1933年4月,北大教授們深感他爲信仰獻身之壯烈,不論政見,發起公葬。

據劉半農撰寫的《故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李君墓碑》,傅斯年是13位公葬發起人之一,其他12位發起人是:王烈、何基鴻、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適、馬裕藻、馬衡、蔣夢麟、樊際昌、劉半農、錢玄同,每位發起人捐款20元。有文章稱,這張捐款清單儲存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館,經筆者向首都博物館詢核,並未收藏。還有北大同仁未發起公葬但捐款,如李四光、鄭天挺各捐10元,馬寅初捐20元,梁漱溟、魯迅各捐50元等。

4月23日,李大釗出殯。送葬隊伍最前面的是一副巨大輓聯。上聯:「爲革命而奮鬥,爲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恨」,下聯:「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橫批:「李大釗先烈精神不死」。

(注:作者爲獨立評論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日本大膽嘗試成爲半導體超級大國

日本政府正在支援一家旨在顛覆微型晶片行業經濟和地理格局的新創企業。它是否有成功的機會?

AWS押注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微軟正面交鋒

AWS首席執行長加曼表示,該技術可部署在業務應用中,並促進對雲端服務的新需求。

引發南韓政治危機的尹錫悅是誰?

總統任內越來越不受歡迎以及政治功能失調,最終導致尹錫悅在週二發佈戒嚴令,這是南韓40多年來首次實施戒嚴。

美國經濟爲何能與其他經濟體拉開差距?

美國的優異表現源於其令發達國家羨慕的長期生產率成長。川普的政策會危及其領先地位嗎?

敘利亞叛軍攻勢增強了土耳其在敘的影響力

長期支援反對派組織的安卡拉看到了擊退庫德武裝分子並迫使阿薩德談判的機會。

德國裁員潮導致大選氣氛低落

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形勢,而2月份的大選正是在此背景下進行的。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