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磊磊定居倫敦近40年,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並與《女史箴圖》並列展出。他的畫相容中西,深藏幾千年的歷史與政治。他是星星畫社創辦人之一,其父是《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我是外行,看畫最多看出中國傳統是水墨畫,好寫意。希臘雕塑則已經開始講究黃金比例的美學。中世紀後期歐洲擺脫神學控制後,真實、光與影是重要元素。後來又走入現代,從抽象到各種對現代政治的表達,擺脫了對真實的追求。
我這些孤立的認識,到了曲磊磊那裏,就可以連成知識面,因爲他作畫的實踐,亦是思考世界歷史與政治的過程。所以,儘管這是一篇談論美術的文章,但本文仍會涉及對中西政治與文化的歷史探索,因爲政治是一切社會現象的背後主宰。
時間有限,此次訪談裏的西方美術,只限於希臘時代。中世紀以後到現代的西方繪畫,不在文中討論範圍。
曲磊磊的觀點,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兩個:
(1)從戰國到晚清,中國畫裏的臉和手的繪畫方法從未改變。變化了的,只是人物的衣冠。曲磊磊引用自己當年上山下鄉參加生產勞動的實踐爲證。他說那時的生產方式,和漢朝畫作裏的農民勞作一模一樣。而無論農業生產還是臉手畫法的2000多年不變,都來自於同一個原因——政治制度的經久不變。
(2)在中國,「巫」字代表衆人通天接地,「王」字代表連接天、地和人(即天子)。巫文化在長江流域發達;而王文化在黃河流域發達。中國文化裏,神由人(天子)來承擔。最後巫與王合二爲一。而這,就是中國美術兩千多年不變的重大原因。這個分析亦可佐證我先前的文章觀點:基督教與王權共治是民主推手,因爲西方巫術發展而成的宗教,從猶太教到基督教,其神權是國王無法承擔的責任與權力。而皇帝兼任神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大地難以產生民主的重大原因,因爲一直未能產生分權狀態。
以下是曲磊磊的觀點:
第一,中國線條vs.西方黃金分割率,光與影
繪畫工具方面,中國文字成熟非常早,軟毛筆發明也早,書法藝術發展也早,這決定了繪畫的發展。繪畫的關鍵點是:不懂光線陰影,但講究點線藝術。分有18種線條畫法:最難看的線條是直線;最美的是屋漏痕。
希臘的巫文化走向了多神文化,按人的樣子造出了各種神:愛神、海神、美神等。早期的希臘雕塑,與埃及相似。後來隨著哲學與數學的發展,產生完美身體的概念,發現了最美的人體比例——黃金分割率0.618。
中國古代繪畫裏,人都是平板的,缺少曲線,而且面板表情與手部兩千多年都不變,改變的只有衣裝(隨時代變遷);而希臘雕塑裏,已經有節奏和韻律,即X、Y 、Z三個軸線的運動感。其雕塑不單符合黃金分割率,而且身體有運動的方向感。
西方繪畫必須有光影,中國畫裏只有陰陽(道),陰裏有陽,陽裏有陰,總之沒有真理,都可以辯證。故此辯證法在中國一直被提倡。能夠發現真理的手段——邏輯——反而被人爲忽視。
美的標準方面,希臘追求數學的標準;中國則是功利性的,政治決定美醜。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後來唐朝好肥腴之美;宋朝好雅;清朝喜歡三寸金蓮;文革時期「不愛紅裝愛武裝」。
第二,中西繪畫的不同美學欣賞標準:虛vs.實
繪畫的幾大要素是:造型、構圖、色彩、肌理(筆觸)。古典繪畫如果切成100塊,不知是誰的作品;而梵高的作品,切成100塊,仍然知道是他的。
南齊謝赫的「六法」是中國古代美術品評作品的標準和重要美學原則:
(1)氣韻生動:虛,是中國畫的首要追求標準,但沒有具體判斷標準。因爲魏晉南北朝崇尚人的生命,重視精神追求,所謂魏晉風度。以下五點追求都是爲了集合表達氣韻的生動。
(2)骨法用筆,即肌理。
(3)應物象形,即造型。
(4)隨類賦彩。中國古代繪畫的顏料受到當時材料的限制,紅、墨、藍、綠等都是礦石顏料,非自然顏色。久而久之形成傳統風格。
(5)經營位置。指構圖,不在意比例與透視,主觀處理。
(6)傳移摹寫,指想像。
而西方繪畫的美學標準,則是:
(1)真實,這是首要標準
(2)造型
(3)色彩
(4)構圖
(5)傳移摹寫
曲磊磊引述的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話「語言的邊界就是思想的邊界」,令我非常有共鳴。目前我在英國參加的政治活動,無論是一些選舉形式,還是campaign,都沒有合適的中文翻譯,因爲中國沒有這樣的政治現象。
希臘的詞根liberl意即公平,其理想是平等和自由。這規範了此後西方兩千多年的方向,即使被中世紀耽誤,亦能爬起來,重新振作、思考,最終走出古希臘和羅馬的陰影,進入現代。
而中國語言的邊界基礎是什麼?在曲磊磊看來,中國理想的人是「仁」,透過禮(規矩)實現。禮樂文化是中國實現理想人的途徑。比如:克己復禮;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孔子提倡的愛與基督的愛不同,前者分等級,後者追求平等。孔子的思想裏沒有個性與自我。東漢獨尊儒術,因爲能爲皇室統治提供思想武器。繪畫藝術是爲政治服務的。對於人的要求,中國歷史一以貫之,到了文革時代,還要求人犧牲自己,以成就黨的事業。
曲磊磊的作品《重塑偶像》與《雷鋒》,就反映了這兩千多年未變的政治與文化。中國曆來強調「榜樣」和「模範」的作用,以塑造標準人格。他的半生,就是在儒、釋、道、工、農、兵以及仇恨文化的輪番教育下成長。這是他創作《重塑偶像》的背景。他還將比例與透視融入了水墨作品裏。
而《雷鋒》將雷鋒和兵馬俑兩個相隔兩千多年計程車兵相結合,表現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即對制度化人格的要求。
爲何西方美術從希臘的完美雕塑,走出中世紀的歌頌神權的繪畫風格後,能夠進入自由創作時代,而中國繪畫就兩千多年不變,直到徐悲鴻從西方引入油畫後,中國繪畫纔開始有一點新的生氣?以下的內容,將追尋希臘與中華文明的發源點。這與我目前一直在探索的英中政治的起源,有類似之處。這個訪問令我意識到:藝術家對世界與人性瞭解越深,成就越高。沒有思想的技法,也只是表面的裝飾好看而已。
第三,文明的源頭,農業文明vs.海洋文明
文明是大樹,樹幹是族羣,枝杈葉就是各種行業分支,藝術則是那花和果實。大樹不同,花果自然也不同。中國地理與希臘地理是反著的,這導致了兩種不同文明的產生。
中國地理四周屏障,東邊大海,西南高山,北邊高寒,西邊沙漠,形成以血緣家族爲基礎的農業文明。這種文明要求安定的家庭生活,因爲農作物生存週期要半年甚至一年。而隨著農作物越來越豐富,分家的時候,家庭需要有權威說了算,父母是最公平的權威,故此樹立了父母的權威,後來是皇帝的權威,所以中國文化核心是忠和孝。
希臘的地理則是被大陸圍起來的海(地中海),與中國正相反,故此人的生活方式與中國亦完全相反,因爲土地少,必須向外發展,移民到其他地方,面臨的第一問題是「征服海」,比如乘「阿耳戈號」到科爾基斯(今天的喬治亞)去尋找金羊毛的阿耳戈英雄。爲了征服海,天文、地理、懂風向和航海就成了必須,由此發展出數學與科學。而中國漫長的年代裏,只發展出了技術,而非系統性的科學。此外,這種海洋文明令宗族關係淡漠,血緣不如中國文化重要,中文裏的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英文都只有一個詞cousin來表達。
第四,巫術在中國與希臘的兩個不同發展方向
巫文化不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對生的迷茫、死的恐懼以及不可知未來的答案尋找。
在中國,「巫」字代表衆人通天接地,「王」字代表連接天、地和人(即天子)。巫文化在長江流域發達;而王文化在黃河流域發達。中國文化裏,神由人(天子)來承擔。最後巫與王合二爲一。
希臘的巫文化走向了多神文化,按人的樣子造出了各種神:愛神、海神、美神等。早期的希臘雕塑,與埃及相似。多神教最後走向了一神教的猶太教,繼而產生基督教。
對於中英繪畫的異同,曲磊磊想表達的實在太多。他談到了思維方式的不同,如中國傳統習慣使用歸納法(如毛澤東說:馬克思原理千頭萬緒,歸納成一句話,就是造反有理)與類別(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中國至今喜好用辯證法,而非邏輯推理。而西方從希臘開始,就以數學爲理性基礎,形成了推理和邏輯,產生了量化與科學,這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途徑,這樣的思維方式令美術家追求「真實」。而中國美術作品裏講究了兩千多年的「虛」,與科學追求的真,是反向的。
這個訪問令我意猶未盡——中世紀以來的西方繪畫還未涉及,討論中西繪畫對比的意義何在,等等,都值得探尋。中西繪畫對比的討論,還未結束。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