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交通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鬍懷邦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進行解讀。他認爲,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須從戰略層面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從經濟小國向「經濟大國」轉變;二是要從「中國奇蹟」的高速成長向常態成長轉變;三是要從「重規模擴張」向「重質量提升」轉變。
他說,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縱觀國內外大勢,我國的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準確判斷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來實現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表明,我黨清醒地認識到,一方面中國經濟的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另一方面,由於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我們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雖然中國經濟近十年是「黃金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甚至創造了「中國奇蹟」,但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值得關注。
胡懷邦表示,首先,我國已躋身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發展質量亟待提升。「這些年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過度依賴要素的投入,依賴資源的大量消耗。比如,我國GDP佔世界10.5%,但我們創造這些GDP所消耗的鋼材、水泥佔世界的50%,消耗的能源佔世界的20%,這種高消耗、高投入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必須對高能耗、高汙染、產能過剩等行業進行大幅度壓縮和調整,著力調整經濟結構。」
其次,城鎮化進程中二元結構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胡懷邦指出,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首次超過了50%,但是爲城鎮化做出重要貢獻的農民工,進城後的身份仍是農民,享受不了市民的福利待遇。「實際上,我們在土地、戶籍等方面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依然存在,這種二元結構束縛了城鄉之間的交流,限制了農村地區乃至城市經濟的潛在發展。」
第三,經濟成長中也存在一些「虛高」成分,比如各地存量土地拍賣、房價輪番上漲產生的交易額,雖然計入當期GDP數據,但並不是新創造的實際財富,從而使我國經濟的確存在一些「虛胖」。
此外,經濟發展中環境汙染、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胡懷邦指出,過去的「黃金十年」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三大紅利:一是改革紅利;二是開放紅利;三是人口紅利。改革的紅利現在在消減,過去三十年透過改革,大大釋放了我國經濟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率,但現在改革處於新時期,改革的成本也在加大。就開放紅利而言,加入WTO之後使中國成爲「世界工廠」,成爲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但現在國際市場需求在萎縮,加上我們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所以依靠出口拉動經濟成長的效能也在消減。人口紅利也在逐漸消退。目前,中國正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的供給在某些地方、某些區域已經明顯感到不足,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因此,這三個方面實際上對我們中國經濟的發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戰。」胡懷邦說。
因此,胡懷邦認爲,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戰略層面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從經濟小國向經濟大國轉變。我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用大國經濟的意識和理念來謀劃發展;二是要從「中國奇蹟」的高速成長向常態成長轉變。長期的兩位數成長使我國能源、原材料消耗過多,是不可持續的,要向可持續、有質量的成長模式轉變;三是要從「重規模擴張」向「重經濟發展質量提升」轉變。在這方面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