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10,"text":"英國《金融時報》前國際事務編輯、中東編輯和首席撰稿人大衛•加德納(David Gardner)在杜拜突然去世,享年69歲。"},{"start":18.73,"text":"他是他那一代人中傑出的國際記者和評論員之一。"},{"start":22.72,"text":"他學富五車,可以像一個天使一樣寫作。"}],[{"start":25.869999999999997,"text":"他把對了解歷史的重要性的信念與對政治陰謀的迷戀、對虛僞的不耐煩、對講故事的熱愛、對美好事業的熱情、對獨裁者的厭惡和不可抗拒的幽默感合爲一體。"},{"start":37.48,"text":"他清晰的文字使最複雜的主題,從中東政治到歐洲共同農業政策,都變得容易理解,即使外行也可以輕鬆閱讀他的文章。"},{"start":46.62,"text":"用FT總編輯魯拉•哈拉夫(Roula Khalaf)的話說,他成功地將報紙上最好的文字與「激情和正直」相結合。"}],[{"start":53.959999999999994,"text":"他出生在布魯塞爾,他的父親是一名英國外交官(由於他的祖父,加德納一直持有愛爾蘭護照),他被送到英國天主教寄宿學校史東赫斯特(Stonyhurst),在那裏他接受了耶穌會牧師的教育。"},{"start":67.11999999999999,"text":"這種教學給他留下了終生的烙印。"},{"start":69.89999999999999,"text":"「耶穌會教給我們一種人類團結的意識,以及對世界的開放態度,」與他同時代的同學、FT記者吉米•伯恩斯(Jimmy Burns)表示。"},{"start":77.99,"text":"他們還向加德納灌輸了一種嚴謹的智力和分析能力,加德納從未失去過這種能力。"}],[{"start":83.85,"text":"他贏得了在牛津大學攻讀英語的機會,並找到了充足的時間投身左翼事業。"},{"start":89.53,"text":"他與另一位非常熱衷於政治的同時代人、未來的工黨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基督教社會主義中發現了共同的興趣,兩人還找到了一位共同精神導師:英國國教牧師彼得•湯姆森(Peter Thomson)。"},{"start":101.87,"text":"「我們花了很多很多時間進行激烈的政治討論和辯論,」布萊爾說。"},{"start":106.71000000000001,"text":"「他是一個特別善於反思、深思熟慮的人,總是努力探究問題的核心,不管自己的感受如何,總是在尋求客觀真理。"},{"start":115.23,"text":"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start":117.29,"text":"他成爲一名記者,並不讓我感到驚訝。」"}],[{"start":120.19000000000001,"text":"伯恩斯表示,加德納一直決心爲FT工作。"},{"start":124.02000000000001,"text":"儘管中東將成爲他最大的興趣所在,但1978年,他以一名自由職業「特約記者」的「小角色」,開始了在該報長達44年的職業生涯。"},{"start":133.74,"text":"他同情中東爭取自治的努力,但從未持有不加批判的態度。"}],[{"start":138.39000000000001,"text":"到1980年,他已成爲FT國際版創刊團隊的一員,在倫敦工作。"},{"start":143.69000000000003,"text":"但他不是一個天生的坐辦公室的人。"},{"start":146.28000000000003,"text":"五年後,他再次離開倫敦,去到墨西哥,成爲一名「超級記者」。"},{"start":151.38000000000002,"text":"在那裏,他對政治腐敗和中美洲日益血腥的內戰的報導,展現了風格、智慧和對故事更廣泛重要性的看法。"}],[{"start":159.64000000000001,"text":"加德納已經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勇氣和清晰的報導贏得了聲譽。"},{"start":164.42000000000002,"text":"他的命運是被派往布魯塞爾報導農業。"},{"start":167.47000000000003,"text":"FT前一任總編輯、曾擔任加德納分社主管的萊昂內爾•巴伯(Lionel Barber)表示:「他剛來的時候對此一無所知,但他使自己成爲牛奶配額方面最偉大的專家。"},{"start":178.00000000000003,"text":"他幾乎以掌握所有細節並將其寫下來爲樂。」"}],[{"start":181.48000000000002,"text":"他在布魯塞爾的一個競爭對手試圖竊取他的成功。"},{"start":185.22000000000003,"text":"加德納曾經講過,時任《每日電訊報》記者、現已成爲英國首相的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曾在第二天把自己在FT的報導整段整段地抄了下來。"},{"start":194.95000000000002,"text":"「我指責他公然剽竊,」加德納說。"},{"start":198.01000000000002,"text":"這位未來的首相毫不羞愧。"},{"start":200.43,"text":"他回答說:「難道你不知道我們把FT當作主要訊息來源嗎?」"}],[{"start":205.01000000000002,"text":"加德納的聲譽幫助他得到了FT中東編輯一職。"},{"start":208.75000000000003,"text":"對於一個對思想和人充滿熱情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完美的選擇,一個有著古老歷史和複雜而矛盾的現實的地方。"},{"start":216.44000000000003,"text":"在成爲FT總編輯之前曾擔任該職位的安德魯•高爾斯(Andrew Gowers)表示:「他對該地區的硬實力現實和歷史的發展有著強烈而堅定的看法。"},{"start":225.89000000000001,"text":"在一個媒體報導似乎被當時的恐怖事件所困擾,或被黨派情緒所左右的地區,大衛的視野異常穩定,他的分析始終可靠。」"},{"start":235.12,"text":"他既對如此之多的阿拉伯獨裁者濫用權力感到憤怒,也對以色列民主制度未能爲巴勒斯坦人帶來更公平的解決方案感到憤怒,同時也冷靜地分析了後果。"}],[{"start":n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