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紀前十年結束之時,英國《金融時報》在政治、文化、
經濟、
商業四個領域,共挑選出引領或塑造這10年全球變革的50人。這份名單也許頗具主觀性——這50人背景各異、譭譽參半——但是我們試圖找出的是在過去10年中,給全球或他(她)所在地區或行業帶來的影響最大、最深刻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
提示:滑鼠點擊圖片可翻頁
| 瑪麗亞•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 CNBC電影片道財經記者
本世紀初,當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時候,幾乎沒人會想到,當時被股市散戶們暱稱爲「金錢寶貝」(Money Honey)的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巴蒂羅姆不僅能毫髮無傷,而且華麗轉身,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結束時的這場危機中,成爲一個嚴肅的、令人信服的市場走勢評論員。巴蒂羅姆是CNBC頻道《收市鐘聲》(Closing Bell)欄目的主持人,她從最初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裏報告令人眼花繚亂的市場即時資訊,慢慢走進了華爾街和達佛斯商業精英們的核心圈子。
一路走來,她已經成爲衡量財經新聞受歡迎程度的標杆人物,和新聞記者創立個人品牌的標誌。歌手喬伊•雷蒙(Joey Ramone)甚至爲她寫了首歌,歌詞唱到:「每一天,我都在電視上注視你,那雙眼睛告訴我一切都好。」
|
|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生物學家
自1976年出版《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以來,道金斯就成爲英國最具知名度、最直言不諱的科學家之一。而在過去十年中,他對演化論和無神論的推崇之聲日益嘹亮。道金斯不遺餘力地維護自己的理性主義世界觀,抵禦來自再度流行的神創論及智慧設計論者的攻擊,因此被一些人稱作「達爾文的羅威納犬」。他透過著書和製作電視節目,大力宣揚演化論,反對有組織的宗教,其中包括2006年的暢銷書《上帝的錯覺》(The God Delusion)。
2006年,他成立了道金斯科學理智基金會(Richard Dawkins Foundation for Reason and Science),致力於研究宗教信仰的心理學特徵。
|
| 梅林達•蓋茲(Melinda Gates) 比爾和梅林達•蓋茲基金會聯合主席
如果說比爾•蓋茲(Bill Gates)擁有的是財富,那麼他的夫人梅林達擁有的則是個人魅力和價值理念,後者奠定了全球最大慈善基金的風格及影響力。本世紀初,這對夫婦透過合併幾家小型獨立組織,成立了比爾和梅林達•蓋茲基金會。去年,該基金會向醫療、發展、教育以及社會事業捐款約28億美元。
作爲微軟(Microsoft)創辦人之一,比爾•蓋茲對科學及嚴謹分析充滿激情;而梅琳達則擁有非凡的同情心,在影響他人、與人交流方面才華出衆。這些使得該基金會成爲許多關鍵政策的推動者,並吸引了衆多同道中人。
|
| 約翰•德摩爾(John de Mol) 「老大哥」(Big Brother)類型節目創辦人
如果一項成功有一百個父親,那麼這位創造了荷蘭版真人秀節目《老大哥》的電視製片人簡直可以被尊稱爲「老大爹」。《老大哥》催生出的一種全新的電視節目類型,十年來一直佔據著世界各地的電影片道。這類節目也首先使用了網路串流媒體及其它多項先進的播放技術。儘管明年《老大哥》將離開英國熒屏,但是它依然流行於60多個其它國家。
事實上,德摩爾曾於2004年一度離開他合夥創辦的恩德摩爾(Endemol)公司,並把股份賣了給西班牙電訊(Telefonica of Spain),不過2007年又把它買了回來。他承諾,在「我死之前」,還要創造出另一種一鳴驚人的電視類型。對此,潛在投資者們雖然蠢蠢欲動,觀衆們卻可能抱有一絲懷疑。
|
| 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 藝術家
赫斯特以英國藝術的「壞孩子」形象進入新世紀。評論家們批評他的醃鯊魚和斑點畫膚淺且譁衆取寵,他卻全不在乎。不過,赫斯特最大的成就是學會了用極其專業的方式與藝術市場打交道。他的巔峯時刻出現在2008年底,當時他越過中間環節,直接把最新一批作品拿到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賣出了1.11億英鎊的高價。而就在同一個夜晚,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赫斯特說,當「人們更願意把錢投到蝴蝶,而非銀行身上時」,世界也會更美好一些。
他選擇的時機不能再好了:2009年,當代藝術品市場價格驟跌,表明藝術品也無法抵禦衰退。
|
| 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美國政治部落格Huffington Post 共同創辦人
全球出版業因經濟衰退和廣告收入收縮而受挫時,Huffington Post的這位創辦人是個難得的亮點。赫芬頓在2005年創辦該網站,並迅速將其發展成網路上最受歡迎的站點之一。該部落格融合了來自名人、評論家和大衆成員的原創性觀點文章,還配有一些其他來源的文章。當許多報紙因讀者流失而倒閉的時候,免費閱讀的Huffington Post卻愈加受到歡迎,儘管到目前爲止,赫芬頓女士還是拒絕透露它是否盈利。
與赫芬頓過去的右翼觀點相去甚遠的是,這家網站凸顯了她的自由主義傾向。赫芬頓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完成了政治傾向上的轉變,轉而批評布希政府,併成爲歐巴馬的堅定支持者。
|
| Jay-Z和碧昂絲(Beyonce) 流行樂手
Jay-Z和碧昂絲(肖恩•卡特和碧昂絲•諾爾斯)是嘻哈音樂界的第一伴侶。他倆的淨資產加起來約有2.54億美元,唱片銷量突破1億張。作爲近十年最成功的唱片藝人,他們在嘻哈成爲全球文化現象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Jay-Z號稱自己可以與總統直接通話,而碧昂絲在歐巴馬夫婦就職當晚的舞會上演出了伊塔•詹姆斯(Etta James)的經典曲目「At Last」,這不僅很好地抓住了那一刻美國數千萬選民的心情,還標誌着一場起始於50多年前的政治運動走到了最高點。
|
| 宮崎駿(Hayao Miyazaki) 動畫導演
宮崎駿徹底變革了動畫電影。他的作品深刻而尖銳,讓日本文化突破國界,贏得了世界的認可。他獲得2002年奧斯卡最佳卡通獎的電影《千與千尋》(Spirited Away), 講述的是一個在由鬼魂經營的溫泉裏發生的有關汙染與道德淪喪的故事。包括皮克斯(Pixar)在內的多家外國製片公司承認,曾受到宮崎駿作品的啓發。
從他的早期作品《龍貓》(My Neighbor Totoro)起,宮崎駿的那些筆畫優美、製作精良的電影都在頌揚兒童的善良,申斥成人的破壞本性。無論飛貓巴士還是御帚飛行,或者用組裝起來的奇異裝置,欣喜若狂的飛行是在他的影片中經常出現的主題。
|
| 哈馬德•本•賈西姆(Hamad bin Jassim) 卡達首相
作爲阿拉伯世界最受歡迎的新聞頻道半島電視臺(Al-Jazeera)的支持者,哈馬德可以自稱徹底改變了這一地區的媒體環境。哈馬德透過以非西方視角觀察國際事件的半島電視臺英語頻道,將自由辯論之風帶進了通常由官方電視臺統治的阿拉伯世界。
|
| J•K•羅琳(JK Rowling)
作家
J•K•羅琳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小說備受成人和兒童的推崇,在全球創造價值超過70億英鎊。這七部小說被譯成65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4億冊。新書發售本身都變成了新聞事件,全世界的書迷會爲購得最新的一部而在書店排起長隊。這套小說講述了魔法男孩哈利•波特以及他在霍格•沃茲(Hogwarts)魔法與巫術學院的同學們的生活,已經由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拍成了熱門影片。羅琳自己也被英女王授予不列顛帝國勳章(O.B.E.),據傳其身價超過5.6億英鎊,不過她已堅決否認她將續寫《哈利•波特》。
|
| 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
生物學家
2000年,在文特爾的帶領下,私人部門的破解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取得了與政府支援下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不相上下的成績。一些人將他奉爲私人研究的英雄,被另一些人則視其爲邪惡的「Darth Venter」,錯誤地以爲他想爲基因組申請專利。在過去十年中,他除了繼續進行人類DNA研究外,還把精力投向基因組學(genomics)的其他領域。
最著名的研究項目當屬「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他試圖從零開始培養一個活體微生物。他的生物技術公司Synthetic Genomics已與埃克森美孚(Exxon)及英國石油公司(BP)聯手,試圖透過微生物工程尋找生產燃料的新方法。
|
| 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 媒介大腕
十年前,奧普拉就已經是美國廣電傳媒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得益於她獨特、坦率的主持風格,以及她總是能夠採訪到最受新聞界追逐的熱點人物的能力,她的地位在過去十年中進一步得到鞏固。奧普拉爲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立下汗馬功勞。同時,在這十年間,她也成爲出版界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她的讀書會能把少人問津的圖書變成暢銷書。
她最近決定將把她的節目從公共電視網轉移到自己的有線頻道上,這給廣播電視界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但卻不太會影響她的收視率。儘管收視習慣在改變,觀衆在細分,但由於擁有一個龐大且極度忠誠的粉絲羣,奧普拉秀仍然被視作一檔「必看」的電視節目。
|
| 泰格•伍茲(Tiger Woods,又譯老虎伍茲) 高爾夫球手
老虎伍茲不僅主宰著高爾夫球運動,甚至主導著整個體育界。十年前,僅僅24歲的他憑藉驚人的14個大滿貫記錄,成爲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出名的體育明星。贊助商在他門前排起長隊,因爲一位年輕的黑人小夥子征服了這項由白人主導的精英運動——講述的是一個多麼迷人的故事。他的商業廣告和比賽收入總共約達10億美元,遠遠超過了體育史上的任何人。
但他乾淨無暇的形象最近受到重創,他也暫時退出了這項運動。不過,只要高爾夫球運動繼續存在,幾乎沒人會質疑伍茲還將在未來多年佔據冠軍位置。當然,他是否能維持過去十年的商業收入水準,則不得不令人懷疑。
|
|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Facebook創辦人
2004年,當祖克柏在他的哈佛宿舍裏創立Facebook的時候,網路社交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但是,是這位哈佛神童讓社交網路結束了青春期,進入主流。祖克柏從Friendster和MySpace的失誤中汲取教訓,透過不懈的技術創新,已經把Facebook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路平臺。但是,該網站的高知名度和不斷成長的用戶規模,使得私隱與安全問題成了長期困擾它的嚴重問題。
如今,Facebook已擁有超過3.5億用戶,價值達100億美元。25歲的祖克柏也因此成爲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之一。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