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擘們喜歡在私下裏對對手進行狙擊。不過,一家科技公司攻擊競爭對手的兇猛程度還是讓我感到驚訝:"Facebook的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你的用戶不能成爲你的產品。"
似乎是爲了證明這一點,蘋果(Apple)將很快對其最新操作系統iOS 14進行重大改革,這將對逾3000億美元的數字廣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從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下載的每個應用,平均會安裝六種追蹤代碼。Facebook以及其他公司可以利用這些代碼在網路上跟蹤用戶,收集數據並進行鍼對性的廣告投放。這就是作者Shoshana Zuboff所說的監視資本主義的主要機制之一,而這種情況即將改變。
長期以來一直倡導儘量減少數據收集、客戶控制和安全的蘋果公司,將向用戶提供一個常設的、彈出式的選項,讓用戶在應用上選擇是否接受此類追蹤服務。一般認爲,大多數人不會接受追蹤。這就改變了廣告商、開發商和依靠此類工具建立服務的公司的遊戲規則。出於自保的目的,Facebook一直帶頭反對蘋果此舉,認爲小企業將受到這些新規則的嚴重打擊。它已經在警告華爾街,這將會打擊其業務。
你可以欣慰地告訴自己,大型科技公司之間的動態競爭,在滯後的監管基本失敗的地方獲得了成功。然而,這可能只是部分事實。
如果消費者足夠在意,他們可以透過在不同服務之間的切換,刺激競爭的張力,鼓勵在私隱標準方面的競爭。但是,鑑於廣告技術市場的不透明性和複雜性,以及消費者的選擇受限,蘋果此舉將如何發揮作用,目前還不清楚。這有點像在擁擠的鏡廊中射出一顆子彈,沒有人知道哪塊玻璃會被擊中。
人們對蘋果此舉有兩個擔憂:第一個,是它不會奏效;第二個,是它的效果太好了。正如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本週報導的那樣,中國企業似乎在蘋果的追蹤透明度計劃(tracking transparency initiative)啓動之前,就已經制定出了變通方案。擁有2000名會員、由政府支援的中國廣告協會(China Advertising Association)推出了一種追蹤和識別iPhone用戶的新方法——CAID。包括字節跳動(ByteDance)和騰訊(Tencent)在內的一些中國最大的網路公司正在測試這一工具。
中國的變通方法給蘋果帶來了一個兩難的局面。鑑於商業和政治權力的交織,它似乎不太可能切斷所有使用CAID的中國公司。然而它不能對這種違規行爲視而不見,否則就會鼓勵其他地方的類似努力。
蘋果的第二個擔憂是,收緊其私隱制度是否只會招致監管機構對其市場力量的更大審查。蘋果和谷歌分別運營著占主導地位的智慧型手機操作系統,以及最受歡迎的網頁瀏覽器Safari和Chrome,並控制著各自的應用商店。法國當局已經在考慮由代表1800多家新創企業和投資者的France Digitale提出的投訴,稱蘋果自己在未經用戶明確許可的情況下收集用戶數據。
科技分析師埃裏克·塞費特(Eric Seufert)在接受Stratechery網站採訪時表示:「如果蘋果削弱了移動廣告,那麼App Store將再次成爲應用的主要發現點,蘋果將決定人們如何使用我們的iPhone。蘋果將私隱定義爲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監管機構也在調查谷歌,谷歌表示將在2022年前禁用用於追蹤用戶瀏覽習慣的第三方cookies。本週,德克薩斯州和其他14個州在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中增加了新的要求。辯稱,這一最新舉措是反競爭的,因爲它提高了進入壁壘,加強了該公司對廣告市場的控制。
必須在加強私隱和限制競爭之間找到平衡。例如,針對歐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且已實施三年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指控是它已經過時了,而且只會讓新成立的公司更難遵守私隱法規並挑戰現有公司。蘋果希望給用戶更多的控制權是值得稱道的,但這可能會給用戶帶來附帶的成本。蘋果和谷歌是否在建立並強化他們自己的圍牆花園,將網路割裂開來?這讓人感到不安。
要找到正確的平衡點,這將是一場漫長而混亂的鬥爭。但考慮到其中的利害關係,這場鬥爭值得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