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對全球化經營造成了嚴重衝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最新研究顯示,製造業外國直接投資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三年內複合年成長率爲-12%。與此同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還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也僅爲2.6%,僅略高於經濟衰退的臨界值2.5%。世界經濟論壇5月發佈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顯示,首席經濟學家普遍對2024年的經濟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
回顧過去20-30年,全球沐浴在自由貿易的暖陽下,經濟快速成長,繁榮景象隨處可見。然而,逆全球化因素卻讓經濟盛況難以爲繼,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日益凸顯。企業在決策中亦面臨前所未有的兩難困局,一方面希望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謀求發展,另一方面,不得不考慮供應鏈安全和成本上升等問題。
儘管全球化進程遭遇挫折,但我仍堅定地認爲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從1999年進入越南市場開始,TCL逐步在東南亞、南亞、歐洲、北美、南美等全球不同市場建立製造基地和產業鏈佈局,產品服務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25年的全球化實踐,讓我們逐步理解了開放式創新的正確內涵,那就是在全球視角下進行技術、資金、人才、生產配套、分銷管道合作,透過內外部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構建更廣泛的創新網路。國家和企業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和商業邏輯,共同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國際經貿體系,堅持推進開放式創新,助力世界經濟均衡發展。
一、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全球化:協同共贏之道
在促進企業全球化過程中,開放式創新是一條經過實踐檢驗的發展路徑,實現了國家經濟、企業效益、產業進步的協同共贏。
開放式創新爲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企業在原創技術突破上帶來了更大的商業價值。我們看到很多在中國取得成功的這類企業,除了其擁有並引領核心技術,中國本土高效的產業鏈配套能力和大量成熟的產業工人是其實現大規模量產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中國超大市場規模亦成爲其商業閉環的有力保障。
從衆多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身上,都可以看到相似的規律:企業擁有核心技術,透過在全球整合各方資源落地生產,滿足市場需求,持續推進技術的迭代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開放式創新讓具備比較優勢的發展中國家企業實現了技術進步和產業鏈提升。以中國企業爲例,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生產、製造、研發的比較優勢,並且正在透過全球產業佈局,構建全球化經營體系,獲取更廣泛的資源和市場;透過與全球頂尖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合作,獲取更前沿的技術和知識;在全球化發展的同時,帶動國內核心器件、材料、裝備出口,提升本土產業鏈創新能力。
這樣的開放式創新,不僅促進了企業核心技術的進步,客觀上也帶動了整個全球區域市場產業鏈的創新能力提升。
開放式創新能夠讓發展中經濟體獲得更均衡的發展。世界銀行一份新報告發現,世界上最脆弱的75個國家儘管在促進全球繁榮方面有巨大潛力,但其中一半國家與最富裕經濟體的收入差距正在擴大——這是本世紀來首次出現。 TCL的產品與業務,覆蓋了上述許多國家。我們看到,逆全球化浪潮讓較小的發展中經濟體越來越被邊緣化,外國製造業的直接投資下降嚴重阻礙了這些經濟體升級生產方式和採用新技術的能力。
爲應對當前的不利局面,發展中國家應積極採取措施,營造有利於開放式創新的政策環境,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以越南爲例,近年來,越南政府簡化了外資企業設立程式,降低了外資企業的准入門檻;還鼓勵國內企業與外國企業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得益於這些政策措施,越南的開放式創新發展迅速。越南由此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經濟發展也取得了驕人成績。
開放式創新策略下,全球人才流動和知識共享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們在長期的企業經營實踐中體會到,開放式創新模式鼓勵人才跨越國界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並幫助企業開發出滿足全球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不僅能夠促進個體國家的科技進步,還能推動區域科技發展,服務當地經濟發展。例如,印度近年來大力鼓勵本國學生和學者到海外留學和交流,並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創業,這爲印度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二、世界越開放,發展越均衡
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貿易繁榮、投資便利、人員流動、技術發展,並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快速發展。GDP總量、人均GDP和對外直接投資額這三個數值比較能說明經濟榮枯水準。有數據顯示,1992年至2022年,全球GDP總值從約25兆美元升至約101兆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4659美元升至12647美元,對外直接投資淨流出從1863.6億美元升至1.74兆美元。這有力佐證了,經濟全球化會讓各國都受益。
然而,過往30年間的全球自由貿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曾指出,對外開放和全球化是推動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應該克服當前的困難,繼續推動全球開放和合作,應該利用好新的技術工具,擴大跨國合作,共同應對全人類面對的挑戰。作爲企業家,我建議應以開放式創新積極應對當前的挑戰,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的成長和世界各國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