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7 來源: 經濟觀察報 作者:孫琦子
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步履之快、規模之大著實令人振奮,可這些海外項目究竟表現如何?中移動集團2005年以來有6項重大對外投資,根據5月10日國家審計署對其2011年財務收支的審計結果,這些項目中由集團公司承擔3個虧損項目,近3年累計投資虧損31.86億元。
爲什麼大批海外項目難以盈利?企業如何選擇對外投資才能實現資本的合理回報?各方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有一點卻非常一致:不能爲了「國際化」而國際化。
長袖不善舞
經濟觀察報:目前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項目盈利情況如何?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許京:這個要分情況。民企做的其實還不錯,但央企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中信泰富在澳洲投的鐵礦,虧了很多錢。現在的海外投資一般都是民企走在央企前面,像在非洲一些國家,央企都是讓民企先去投資,然後自己再跟著去投,因爲央企比較相信民企的判斷。現在海外項目的盈利狀況有三分之一是成功的,三分之一是虧損的。那些虧損的項目只要沒宣佈破產,就還在企業賬面資產上保留著。
埃森哲管理諮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楊葳:37%的企業認爲過去三年裏海外的業務或者投資是盈利的,其他企業認爲經營狀況比較保守,或者虧損。可以看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非常快,但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中國整個企業的國際化水準還是處於初級階段。一方面與美國、日本相比,整個投資的比重較低,海外運營的收入也較低。更重要的是品牌和規模不相稱。從企業的發展來講,大而不強是一個很嚴重的現象。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跨境併購與稅務合夥人朱桉:根據目前我們做的案例,70%至80%的海外併購案例集中在能源和礦產資源,還有少部分的製造業。油氣併購這一塊做得比較好,企業們大都期待5年至10年可以收回投資,特別好的3年就已經收回全部投資了。由於今年上半年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海外的礦產投資最近不是很好,許多項目都停工了。太陽能、風能這部分由於歐洲經濟不景氣,許多補貼取消了,新項目幾乎就沒有了。
不能爲了「走出去」而走出去
經濟觀察報:爲什麼中國企業海外項目的回報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許京:以前央企海外投資都是有指標的,每年必須完成多少的投資額,這是企業的一項考覈指標。爲了完成任務進行的海外投資,你說效果能有多好?以前央企在海外投什麼項目都是企業自己決定的,這兩年國資委開始限制,央企海外投資必須經過國資委批准,就是爲了減少這種虧損。
楊葳:第一,對許多中國企業而言,當下是否盈利也要看其戰略規劃是不是有一個統籌。我們說的統籌規劃,是在整個統籌的規劃裏和投資組合裏,從全價值鏈和全業務統籌出發定位海外項目。第二,很多企業沒有把大的戰略概念落實到對項目的預期上,也沒有做非常詳細的盡職調查,沒有很詳細的計劃,也沒有很具體的執行方案,這導致了運營情況達不到預期效果。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陳衛東:「走出去」的主體是企業家,所以「走出去」是不是機遇,當下是不是合適的時機,應當由企業家判斷,而不是由政府來指令。目前在是否「走出去」的選擇中,企業家缺乏自主判斷,總是跟著國家走,政府一個行政週期5年,而企業應該追求的是長遠回報。
內力不足是最大風險
經濟觀察報:目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面臨哪些困境和風險?
楊葳:根據今年埃森哲的研究報告《中國企業全球夢想》,中國企業國際化主要面臨五個困境。首先是缺乏統籌一致的國際化戰略。在問卷調查中,要繼續積極海外擴張的企業裏,只有26%的企業認爲自己具備了真正駕馭海外的發展能力。第二是執行力薄弱。從戰略的規劃到最後呈現出來的一些業績目標,只有43%的中國企業認爲它已經具備了落實和執行國際化戰略的能力。第三是管控粗放簡單。根據統計,只有29%的企業建立了恰當的IT基礎架構,僅38%的企業認爲自己有合理的流程可保證多個地理位置有效運營。第四是人才困境。透過調研,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在海外擴張中遇到的幾個大問題,一個是文化差異怎麼去管理,另一個在海外怎樣吸引和保留當地人才。第五是文化障礙。本土文化和中國企業的文化,怎樣融合成一個以全球化戰略爲導向、價值一致的協同文化。
陳衛東: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四項顯著的風險。第一,對資源與行業長期價值的判斷。第二,對地緣政治和國家關係的判斷。第三,文化整合的風險。第四,具體的操作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是第一項,因爲一旦大方向錯了,怎麼調整都是錯。所以,選對大方向很重要。
方式多元化
經濟觀察報: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在未來幾年會怎樣發展?
許京:海外投資作爲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未來還是要大力發展的。現在企業投資的主要是能源資源領域,未來除了原材料,還會投資很多國外的優質資產,包括對奢侈品牌的收購。還有一個趨勢是,未來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會更多從顯性投資轉爲隱形投資,比如透過信託基金來併購海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