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皮林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戴維•皮林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金磚銀行挑戰世界經濟秩序
FT專欄作家皮林:金磚銀行的成立值得歡迎,理由之一是,它將會帶來競爭。西方主導的IMF和世行已難以反映當今世界的現實。二戰後形成的世界秩序正在被顛覆,窮國與富國差距越來越小,金磚銀行的問世體現了這一點。
2014年8月3日
安倍爲何成爲「空中飛人」?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日本首相上任後出訪國家的數量即將達到47個。在中國影響力日益加深的亞洲和拉美,日本都在努力爭取人心和商機。
2014年7月29日
中國反腐運動前景難測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反腐鬥爭的堅決程度似乎表明,習近平相信腐敗已威脅中共的執政合法性,但腐敗能否就此被根除,卻面臨多重疑問。
2014年7月24日
僅靠翁山蘇姬無法拯救緬甸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對一個與世隔絕、貧窮、深陷戰爭泥潭長達50年的國家,我們能期待什麼?僅憑一個政治女性就能讓一切迴歸正軌,根本就是幻想。
2014年7月17日
日本「轉正」意味著什麼?
FT專欄作家皮林:安倍內閣解禁日本集體自衛權,只是日本向着成爲「正常國家」邁出了一小步。但這並不是值得慶祝的一件事,問題的關鍵是日本政府將如何運用這一權利。
2014年7月3日
香港的民主抱負並非「鬧劇」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自1997年英國殖民者將香港交還給中國起,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就一直像霧霾一樣,籠罩在這座城市上空。這個問題是:香港最終能否實現選舉制?
2014年6月29日
安倍「亂箭齊發」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安倍已射出了日本經濟復興戰略的「第三支箭」,但他更像正在學藝的鍼灸師,把一千根針扎進了日本的身體,期望其中一兩根針能有療效。
2014年6月19日
書評:北韓怪病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北韓一貫令人費解,部分原因是它極度與世隔絕,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它既想孤立,又想接觸,令西方不知如何應對。
2014年6月10日
中國爲何向美國展露鋒芒?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近期,中國同時與幾個鄰國發生摩擦,這種做法是愚蠢還是明智?澳洲學者懷特認爲,中國若要在亞洲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就要相應削減美國的權威,同時也需要一些既成事實作爲佐證。
2014年5月29日
亞洲變了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經濟放緩、需求從「礦業轉向餐飲」、資本撤出新興國家、債務累積,一系列經濟和政治變化,讓亞洲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
2014年5月22日
莫迪應兌現「廁所先於神廟」
FT專欄作家皮林:莫迪很可能成爲印度下一任總理,讓「廁所先於神廟」是他的名言。但更重要的是,莫迪應該言行一致,推動印度經濟成長。
2014年5月15日
南韓沉船事件的真正原因
FT亞洲版主編皮林:重大悲劇常常引起全國性反思。除追查沉船事件的元凶之外,南韓人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對本國社會和文化提出了疑問。
2014年4月27日
美中如何治癒「相互依賴症」?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耶魯大學教授斯蒂芬•羅奇認爲,美國一直是「終極消費者」,中國則是「終極生產者」,而美國陷在與中國的不健康關係中無法自拔。
2014年4月13日
亞洲掀起軍備競賽潮
FT專欄作家皮林: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下降,迫使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國認真思考國防事務。這讓亞洲地區的和平蒙上了陰影。
2014年4月7日
如何評估安倍經濟學命運?
FT專欄作家皮林:提高薪資和調整消費稅率將決定安倍經濟政策的未來,前者可保證消費者不致徹底喪失信心;而本月開始上調的消費稅,則貌似不是提振經濟的最佳做法。
2014年4月3日
「莫迪經濟學」的真諦
FT專欄作家皮林:印度總理候選人莫迪與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務實言論的鄧小平一樣,主張將經濟的蛋糕做大,而不是將蛋糕分得更公平。
2014年3月24日
反恐戰不好打
FT專欄作家皮林:中國政府在說服世界相信自己確實正面臨恐怖威脅後,或許會發現一條在國際上已衆所周知的觀點:「反恐戰爭」很難打贏。
2014年3月6日
泰國是下一個烏克蘭?
FT專欄作家皮林:現任泰國總理英拉的執政生涯顯然即將走到盡頭,但反對派的「善後」計劃卻並不可靠。對國家機構缺乏信任已嚴重影響泰國,如今該國已「無人可信」。
2014年2月27日
安倍晉三讓美國後悔
FT專欄作家皮林:安倍晉三堪稱美國多年夢寐以求的日本領導人,他願意採取更強悍的防衛姿態,還決心重振經濟。然而,夢想成真的美國卻表現出反悔跡象,因爲安倍給美國帶來兩難。
2014年2月21日
安倍「女性經濟學」有待充實
FT專欄作家皮林:如果日本真的想讓「女性的能力」在經濟中發揮作用,該國需要來一場更具革命性的變革,企業文化和社會態度也必須有所轉變。
2014年2月16日
中國力戒「經濟成長癮」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和上屆政府癡迷追求經濟擴張相比,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明確警告,不會再不計成本地追求成長。如果中國政府將更高質量的經濟成長作爲目標,則需要讓私人部門扮演更重要角色。
2014年1月23日
2014:安倍經濟學成敗見分曉
FT專欄作家皮林:在多年通縮的日本,安倍晉三決心在兩年內實現2%的通膨目標。迄今爲止的訊息令人鼓舞,今年將顯示這種局面是否可持續。
2014年1月19日
民主不能在亞洲失敗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今年是亞洲大選年。亞洲多國新生力量對不完善或虛僞的民主制度發起挑戰,本身是好事,但也可能永久地損害民衆對民主的信心。
2014年1月15日
日本政客應放棄參拜靖國神社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爲了對中韓等鄰國展現誠意,日本政客應迴避去靖國神社參拜,改去某個世俗的紀念場所悼念戰爭死難者。東京的千鳥淵戰亡者墓園就是一個替代選擇。
2014年1月2日
|‹
上一頁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