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夫•庫克森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英國數據監管機構:神經技術存在偏見風險

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呼籲制定新的法規,以避免在處理大腦數據時違反道德規範。
1天前

歐洲空間局計劃開發載人登月航天器

歐洲空間局局長表示,計劃在十年內發展獨立載人發射的能力。
3天前

科學家用AI分析靈長類基因以預測人類遺傳風險

科學家們將深度學習應用於擴大的DNA資料庫,以幫助識別人類的致病變異。
2023年6月2日

基於人工智慧的「數字橋」可使截癱患者行走

利用人工智慧解碼大腦信號,使一名截癱患者僅僅依靠移動雙腿的想法就能行走,這提高了神經技術最終可幫助數百萬人克服殘疾的希望。
2023年5月25日

「五分之一學術論文涉嫌造假」

德國研究人員使用新方法識別有問題的論文。他們發現,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五分之一可能包含由「論文工廠」捏造的數據。
2023年5月12日

肺癌的基因特徵可以預測疾病的下一步發展

英國科學家對腫瘤演變及其對治療的影響進行了迄今爲止最全面的研究。
2023年4月13日

中國「論文工廠」:紙上的虛假如何影響到現實世界的進步

中國已經成爲學術論文最高產的國家之一,但論文造假比比皆是,並且形成了一個產業,這可能破壞中西方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
2023年3月30日

英國將出臺金融和監管措施著重發展電腦與生命科學

英國財政大臣杭特誓言要讓英國成爲「歐洲最佳科技公司投資和發展之地」。
2023年3月16日

科學家:基因療法價格過高,迫切需要降低

基於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療法已取得驚人的進展,但每個病人的治療價格可能高達200萬美元。
2023年3月9日

歐美頂尖大學聯合發起新研究計劃,尋找地外生命

天體生物學家認爲,宇宙中不乏簡單的生命體,但先進的文明極爲罕見。
2023年3月5日

最新研究發現微塑膠汙染對人類和動物身體造成損害

研究發現微塑膠引發的海鳥的一種新胃病。
2023年3月4日

最新研究:北方森林野火的碳排放創新紀錄

2021年,歐亞大陸和北美的森林燃燒排放了17.6億噸二氧化碳,佔全球火災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3%。
2023年3月3日

科學家希望利用人腦細胞實現「生物計算」突破

科學家提議開發由人腦細胞驅動的生物電腦,稱這種電腦的效能可以超過矽基機器,而消耗的能量要低得多。
2023年2月28日

人類爆發H5N1大流行的可能性有多大?

H5N1禽流感已蔓延到野生和圈養哺乳動物,甚至有感染人類的個別案例。科學家敦促採取更有力的措施,遏制病毒傳播。
2023年2月22日

除了氣球,還有哪些東西會飛進「被遺忘的天空」?

在飛機以上、衛星以下,人們本來以爲空蕩蕩的這段天空,比較常見的是用於科研、偵察和通訊等用途的裝置。
2023年2月16日

歐洲即將發射太空船探索木星衛星,尋找生命線索

「木星冰月探測計劃」將歷時12年,行程66億公里,近距離觀測木星及其三個衛星。
2023年2月10日

瑞士科學家開發出鐳射避雷系統

這是自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8世紀中期發明金屬導電避雷針以來,防雷技術上最重大的進步。
2023年1月17日

英國科學大臣制定「科學超級大國」願景

英國政府一直推動重新加入歐盟的研究項目,同時也在推進其他計劃。
2023年1月12日

新冠毒株再出現變異會有什麼後果?

飆升的感染率是否可能導致中國或其他新發病例較多的國家——例如美國——產生強大的變種毒株?
2023年1月5日

爲什麼英國NHS會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專家們認爲,冬季感染潮、投資不足、勞動力枯竭和士氣低落等相互關聯的因素造成了現狀。
2023年1月4日

英格蘭新冠感染人數連續第四周上升

因新冠和流感而入院的人數也在快速增加,特別是在老年人中。
2022年12月26日

默克抗病毒藥物莫努匹韋可加速新冠患者康復

試驗結果顯示,莫努匹韋可將症狀持續時間縮短約4天,但並沒有減少死亡人數。
2022年12月23日

英國將解碼10萬名新生兒的DNA

一家英國國有公司將開展這一研究,目標是將新生兒健康篩查的可治療疾病檢測數量擴大到約200種。
2022年12月13日

莫納羅亞火山爆發令科學家興奮不已

世界最大活火山夏威夷的莫納羅亞火山休眠近40年後重新甦醒,科學家可藉此研究觸發岩漿流動的因素,還有望提高預測火山爆發時間和強度的能力。
2022年12月2日

流行病聯盟制定「百日疫苗開發計劃」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發佈藍圖,應對新病毒的速度比新冠大流行期間快三倍。
2022年11月30日

英國和瑞士簽署科學研究合作協議

由於被排除在歐盟的「地平線」計劃之外,歐洲的這兩個科學強國同意進行合作。
2022年11月10日

生物殺蟲方案可以替代傳統農藥嗎?

瓢蟲、迷彩種植和真菌都被加入了與有害昆蟲的戰爭中。
2022年10月23日

NASA:Dart偏轉小行星路徑的程度超出預期

NASA宣佈,Dart探測器將小行星Dimorphos圍繞Didymos的軌道週期縮短了32分鐘,超出預期。
2022年10月12日

三位科學家因「點擊化學」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和丹麥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其對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的貢獻,其中81歲的沙普利斯是第二次獲得這一殊榮。
2022年10月6日

歐美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稱,法國的阿斯佩、美國的克勞澤和奧地利的蔡林格「展示了對『糾纏狀態』的粒子進行考察和控制的潛力」。
2022年10月5日

瑞典遺傳學家因破譯人類祖先的DNA而獲得諾貝爾獎

斯萬特·佩博對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的測序促進了對演化的理解。
2022年10月4日

NASA成功利用航天器撞擊小行星

這是改變小行星軌道技術的首次壯觀試驗。該技術可能在未來改變飛向地球的天體的軌道,防止與地球發生災難性碰撞。
2022年9月27日

再造國際太空站的競賽

考慮到國際太空站將在十年內退役,Nasa正在資助美國公司建造具有開拓性的國際太空站的商業替代品。
2022年9月18日

英國大學研發新設備幫助中風患者恢復觸覺

英國科學節上亮相了一項新技術,該技術可以透過對指尖施加輕微震動,恢復中風患者的觸覺。
2022年9月14日

科學家發現空氣汙染是如何導致肺癌的

在研究人員確定炎症所起的作用後,可能會開發出預防和治療腫瘤的新技術。
2022年9月11日

科學家尋求籌集1億美元用於研究「長新冠」

以太坊聯合創辦人和加州華人億萬富翁將投資這項研究新冠長期症狀的計劃。
2022年9月8日

科學家創造出「人造」小鼠胚胎,有大腦和跳動的心臟

目的是利用幹細胞研究,在從生育治療到器官移植等領域幫助人類。
2022年8月26日

研究發現腦電刺激可提高老年人記憶力

這項研究可被用來幫助提高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2022年8月23日

新冠感染增加了精神和腦部患病風險

感染新冠病毒兩年後,患癡呆症、精神疾病和腦霧的風險明顯增加。科學家表示,針對新冠後遺症,仍需進行大量且廣泛的研究。
2022年8月18日

劍橋新創公司Constructive Bio將重寫生命密碼

Constructive Bio計劃對微生物進行重新編輯,以製造從藥物到生物可降解塑膠的新材料。
2022年8月15日

醫學研究的聖盃:微型人體器官

在實驗室中製造微型人體器官的新技術向更好的治療邁出了一步,有望結束醫學研究對動物的傷害。
2022年8月15日

科學家讓死豬的細胞和組織「起死回生」

專家表示,耶魯大學的研究證明,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器官的細胞,在動物體死後很多個小時內都不會死亡。
2022年8月4日

報告:英國的「科學超級大國」目標恐落空

兩份獨立報告顯示,如果不更加註重結果和加大研發支出,英國的「科技超級大國」雄心將會落空。
2022年8月4日

NASA公佈韋伯太空望遠鏡首張星系團全綵照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太空總署這個耗資100億美元的項目,將公佈更多宇宙誕生後不久的照片。
2022年7月12日

科學家們重新開始尋找宇宙奧祕的答案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在關閉三年後再次啓動,以提高其功率和精度。
2022年7月9日

免疫印跡如何幫助專家重新思考新冠疫苗?

在疫情爆發兩年多的時間裏,人們透過感染和注射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免疫力。
2022年7月4日

大型強子對撞機重啓

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將於下週再次啓動,科學家們將恢復對宇宙奧祕的研究。先前,爲了提高機器的功率和精度,這臺加速器關閉了三年。
2022年7月1日

研究:暫停用藥將改善數百萬人對新冠疫苗的反應

短暫中斷免疫抑制治療可提高接種新冠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水準,同時幾乎沒有傷害。
202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