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欄 英國社會

英中文化對比之三:理想vs.實用主義

何越:大陸移民應該減少以金錢作爲成功人生的判斷標準,擱下實用主義,尋找歐洲人習以爲常的對「自由」的理解。

最近參加Bookfan讀書會活動,被問及「從小在國內長大,來了英國後,如何透過自我再教育,融入完全不同的英國環境」?

這自我再教育,需要一套教科書來回答。但因大陸華人移民時間太短,人數也少,這個問題的答案,超出了目前英國和英國華人的已知常識,屬於未知的探索領域。

過去幾十年,英國大陸華人增加不少,但大多停留在追求享受物質人生、出人頭地的狀態。希望融入的華人也有,但真正能做到的極少。大多數都最後打了退堂鼓,放棄,退回自己熟悉而狹小的大陸華人圈,抱團取暖。將融入英國視爲第二代纔有的權利。

何爲狹小的大陸華人圈?即生活裏的華人朋友只有大陸人,幾乎沒有香港、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當英國人說Chinese時,並不特指大陸中國人,而是指華人,且泛指來自世界各地祖上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大陸華人在英文裏的表達是Mainland Chinese。

使用中華文化在英國生活沒有障礙,因爲英國包容世界上所有文化(除了恐怖主義),但使用中華文化對融入英國則難有幫助,因爲那是兩種完全不交叉的文化,有時甚至反向而行。最常見的狀況是,華人使用中華文化來判斷英國事務的對錯好壞,忘了自己身在英國,應該入鄉隨俗。但就算如此,英國社會仍然包容,認爲「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尊重你表達的權利」。如果抱怨找不到英國朋友,或者疑惑爲何與英國人難以暢快交流,其實都是同一個原因——我們熟知的文化,英國人不懂;英國人懂的文化,我們也不懂。

但就算找不到英國朋友,融入英國亦是可能實現的。何爲融入英國?每個人的定義不同,我在此定義爲:跳出狹小的大陸華人圈,認同英國價值觀,身體力行參加英國政治或者社區活動,對於英國社會有被承認的價值感。最高的融入境界是:與英國社會同呼吸,共命運。融入英國的華人,往往能得到英國人的尊重。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還是需要懂一點最基本的英中區別:活著的意義。因爲,英國社會有理想,中華社會更講究實用。當英國人談理想時,中國人往往會問:「那有什麼用?」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是否理解爲何英國人從始至終都全民支援以金錢、武器、以及技術援助烏克蘭?最初我以爲大陸華人都能明白這事,直到有位年過40的華人問我「爲什麼」?我才意識到這全英國人都懂的常識,對一些(許多?)大陸華人是困惑。

懂與不懂,區別就在於是否將「自由」視爲高於一切的價值觀,或者說理想。在自由與金錢兩者間做選擇,大部分英國人會選自由;大陸華人會選什麼?

自由成爲英國和西方人最重要的價值觀,或者人生的追求理想,是在二戰後形成的。追求「個人自由」(即個體思想、言論、行動、結社、遊行等的自由)是英國團結國民最基本的價值觀。政府和國家是爲個體服務的——就其實現形式而言,目前被髮明出來的最有效的形式是民主與選舉。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歐洲的一部分,歷史上多次介入歐洲各種戰爭。獨裁者普丁以武力去攻擊民主國家烏克蘭,被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視爲歐洲戰爭歷史的延續,只有降伏俄羅斯,歐洲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歐洲民主化,即個人自由在整個歐洲得到保障。

這就是全歐洲(包括英國)毫不猶豫地支援烏克蘭的原因。錢在這裏,是次要的。自由,是最重要的領航燈塔。但這樣的意識與理想,是歐洲獨有的。或者說,歐洲遙遙領先於其他大洲。因爲對於任何「個體存在的意義是爲政府服務」的國家,自由都是它們的敵人。歐洲國家歷史上,個體存在曾一度只為別人(如教宗和國王)服務。爲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活,是歐洲人的發明,而且實現了/實現著。

而歐洲能夠遙遙領先於其他大洲,整個大洲基本實現民主化,英國是急先鋒(見《爲何英國王朝能千年直線進步?》)。從1066年征服者威廉家族統治英國至今,該家族仍然是英國的王室統治者(大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秦朝統一中國後,至今還是秦朝),雖然王室權力一直在轉交和減弱,但整個社會變化是溫和的、逐漸的、連貫的——從基督教和王朝主宰文化,轉爲當代個人自由與民主文化。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國歷史上從未實踐過,華人在中國也從未系統學習過,只是支離破碎地聽說過一點民主和選舉的皮毛,以及被放大宣傳的王室與貴族。

而中華歷史的文化極其獨特,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沒有宗教和主義,實用主義至上。理想曾經短暫地從西方被引入中國,在1911-1949年(前後追求過民主和共產主義)以及上世紀80年代(追求自由)存在過。至今中國仍處在蘇共指導產生的共產主義軌道上,稱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政權曾經高舉共產主義理想旗幟,吸引大批城市中產青年投奔延安,但文革之後理想破滅。從那時至今,價值觀幾度更換,從共產主義到「一切向錢看」,再到現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1949年後的中國政權至今還在尋找耐久的價值觀。而因爲價值觀幾度更換,教育出來的子民思想武裝亦不同:

上世紀50和60年代的移民,父母受過文革的苦,自己受過大陸上世紀80年代最自由時代的理想薰陶,這個年紀段的移民,是我所知的與英國價值觀最爲接近,融入最深的移民羣體。

上世紀70年代末期、80年代和90年代後移民,這波羣體成長於中國最富有的時代,也經歷了中國公民社會初期的孕育,具有基本的批判性思維,但受到的是一種「一切向錢看」的教育,錢就是成功,非常物質但精神理想匱乏,故此與英國現代思維相距遙遠。

與單調統一的中國社會不同,英國社會是資本主義、民主與自由、個人主義、基督教、氣候變化、和平等各種思維的混合物。每個人都是這些混合物的整合,自由與民主是他們的共同底線,其他各種成分的比例不同。有的人強烈在意金錢;有的人強烈在意氣候變化,公平等等。金錢不是一個人皆嚮往的方向。

故此,大陸移民應該減少以金錢作爲成功人生的判斷標準。人的個體意義,能由各個方面去實現,金錢是其一,但不是唯一。中國經濟能夠急速發展,得益於這集體狂熱的對金錢和成功的追求,但同時造就了道德、信任、友愛、法律、理想等的缺失甚至喪失。

理想,是中華社會的短板。擱下中華悠久的實用主義,壓低對錢的仰視,尋找歐洲人習以爲常的對「自由」的理解,這是「從小在國內長大,來了英國後,如何透過自我再教育,融入完全不同的英國環境」的關鍵第一步。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越陌度阡

何越(Yue He Parkinson),母親、妻子、廚師以及雙語作家。以英文撰寫中國與世界;以中文撰寫英國與世界。著有China and the West – Unravelling 100 Years of Misunderstanding 《揭開中西百年誤解》、《讓世界愛上中國美食(西方中餐大師譚榮輝自傳)以及《撕裂的民主——「脫歐」陰影下的英國政治與社會》(即將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辛瓦爾:哈馬斯10月7日襲擊的策劃者

在獄中服刑數十年的武裝分子辛瓦爾在加沙被擊斃。

科技行業應做好應對進一步動盪的準備

無論其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發生了何種長期變化,晶片仍具有很強的週期性 。

人工智慧將會「壓縮」21世紀嗎?

桑希爾:AI可爲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但它無法糾正人類所有的不完美,我們甚至也不該希望它這樣做。

沙烏地阿拉伯勒緊褲腰帶

經過八年的旋風式建設活動和前所未有的支出,沙烏地的新口號是謹慎。

Lex專欄:晶片戰爭陰影下的阿斯麥

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警告需求降溫,但破壞盛宴的不僅僅是客戶。

美國不再有羞恥感了嗎?

盧斯:美國政客面對醜聞的厚顏無恥是這個時代的一大特徵。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