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曼談 - FT中文網
科技曼談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倒下的極越和正在上演的新能源車企大逃殺

閆曼:可以做資本的寵兒,但是不能一直只做資本的寵兒,這是極越汽車最深刻的教訓。
3天前

技術焦慮迫在眉睫,抵制無人計程車有用嗎?

閆曼:人類對技術的恐懼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會長期存在。
2024年7月14日

北京車展,喧譁之下的流量爭奪戰

北京車展上,雷軍和周鴻禕兩個人,吸走了80%的輿論注意力。其他車企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陷入了更深層的流量焦慮中。
2024年5月5日

AI PC元年,聯想如何「交卷」?

雖然在市場的初期,AI PC如何定義,市場上並沒有達成共識。但對各大廠商來講,更重要的是率先推出產品,爭奪「上牌桌」的機會。
2024年4月21日

小米汽車:行業「鯰魚」的雄心與挑戰

閆曼:十幾年前的小米手機面對的是一個剛剛展開的市場,而現如今的小米汽車需要直面殘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淘汰賽。
2024年3月31日

起伏中的韌性:如何看待網路大廠業績集體復甦

閆曼:民營經濟市場中並不存在什麼「一鯨落,萬物生」,只有脣亡齒寒和抱團取暖。
2024年3月26日

政治漩渦中的TikTok,還剩下多少出路?

閆曼:對現在的TikTok來說,剩下的幾條生路可以用一個「賭」字來概括。
2024年3月17日

百度發佈文心大模型4.0,「百模大戰」白熱化

技術迭代越來越快,「百模大戰」正在迅速白熱化。這場大模型之爭,正在悄悄向「大模型應用之爭」演變。
2023年10月18日

當鹿茸可以「人造」

對這家細胞肉創業公司來講,透過對鹿茸幹細胞系的研發切入養生保健賽道,從而獲取更多元的市場可能性,對下一步商業化確實更加有利。
2023年8月9日

AIGC將爲保險業帶來什麼?

閆曼:在AIGC爲保險行業帶來新的想像空間的同時,其安全和合規方面的風險也不可小視。
2023年7月10日

當AI來敲門,技術發展背後的現實隱憂

除了生成式AI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影響之外,學界和業界還有其他更加緊迫的憂慮。
2023年6月25日

華爲發佈Mate 50系列,能否改變高階手機市場格局?

今天發佈的華爲Mate 50系列高階智慧型手機,算是一種「重出江湖」,此刻距離上次華爲推出Mate 40已有兩年時間。
2022年9月6日

「豫賜紅碼」背後的健康碼濫用風險

閆曼:除了一羣倒楣的儲戶,似乎河南融創停工樓盤的維權業主們,也紛紛被紅碼「封印在原地」。
2022年6月15日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三個軟肋」

閆曼:比起晶片短缺和原材料上漲,疫情封控帶來的停產對於電動車企業來講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危機。
2022年4月15日

裁員潮背後:網路開始走進收縮週期

閆曼:早在2019年以前,網路紅利的見頂就已經意味著市場接近飽和,而接下來的監管以及疫情導致的經濟基本面變化,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2022年3月29日

商湯推遲上市,港股還是中資公司的避風港嗎?

閆曼:只要香港還是國際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未來我們依然不可能依託港股實現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脫鉤」。
2021年12月15日

給風口上的元宇宙潑一瓢冷水

閆曼:無論是技術還是監管層面,中國元宇宙行業未來發展可能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決定了投資者需用更加審慎的態度來對待這一熱門概念。
2021年11月2日

與AI共居一個島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閆曼:也許人類對自己的情感需求並不瞭解,這或許就是人工智慧可以有所作爲的地方。
2021年9月25日

阿里女員工被侵害,遲來的處理和難治的大公司病

閆曼:新一代年輕人對網路公司抱有很高的期許。然而他們走上社會卻發現,職場還是那個職場,PUA沒有消失,惡臭的酒桌文化更沒有消失。
2021年8月8日

2021年過半,幾多風口折戟

閆曼:行業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對於所有行業來講,如何做好合規,迎接監管的不期而遇,成爲其生存和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021年7月19日

滴滴突遭網路安全審查,釋放什麼信號?

閆曼:滴滴最近的變故,爲其他科技公司敲響了一記警鐘,尤其是擁有巨量數據和資訊的平臺型科技公司。
2021年7月5日

反壟斷先鋒就任FTC主席:科技巨擘的末日?

閆曼:莉娜•汗的上任,意味著美國對科技巨擘的反壟斷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對於科技巨擘來講,這並不意味著其中沒有博弈的空間。
2021年6月18日

反壟斷背景下,「頭騰大戰」走向何方

閆曼:今時不同往日,在現在的背景下,對於單個公司或者平臺來講,如果運用得當,反壟斷也可以成爲商業競爭的新利器。
2021年6月4日
關於《科技曼談》:
閆曼,FT中文網科技與產業板塊主編,負責FT中文網科技板塊的策劃、專訪及編輯工作。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新聞碩士,近十年一線媒體採編經驗,深耕網路科技領域新聞多年。曾爲多家知名媒體特約撰稿人。本專欄旨在分享作者身在科技、創業和投資前線的觀察,就科技領域動態作出鮮活生動的第一時間解讀。 個人公衆號:科技曼談(ID:kejimantan)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