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觀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芭比》:粉紅色的泡泡糖
非非馬:女權主義與父權制、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原本格格不入,但現實卻是:幾種力量混居同一時空,彼此角力糾纏。《芭比》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這種博弈。
2023年8月4日
「芭比」電影中的女權主義和消費主義
楊方曦:這種IP和影視的結合不僅能夠吸引現有的玩具消費者,還能降低新消費者教育成本,提高影片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穩妥的戰略。
2023年7月28日
芭比,刺破父權
袁漪琳:看到《芭比》,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們確實行將至遠。畢竟「成爲女性」這件事本身實在太讓人著迷了。這就是這抹芭比粉的閃耀能如此經久不衰的原因。
2023年7月28日
對話田霏宇:每個展覽都有自己的時刻
和UCCA的館長聊聊,一位藝術家在半個多世紀前的人生,爲何對今天還能有所啓迪?一家立足當代藝術的機構,又爲何要去回看藝術的「昨天」?
2023年7月28日
「大師展」遍地開花,下一步在哪裏?
魏寧均:藝術「大師展」在中國時下的繁榮,並不意味著孕育大師的生態已然完備,當「大師展」不再成爲一個名片,或許纔是成熟的開始。
2023年7月28日
「體驗感」爲何拯救不了宜家城市中心店?
鄭靜:城市中心區域客流量大,有機會增加到店率,這是真理。但到店的客人未必就是目標客羣,也有可能是虛假繁榮,也是真理。
2023年7月28日
《蒂什》:回憶一位用才華關注困苦的攝影師
崔瑩:這部自傳紀錄片,講述了一位專注拍攝英國「灰色地帶」的攝影師,透過作品尋求關懷與抗爭的一生。
2023年7月21日
暑假,來上海遊美術館
薛莉:今夏的上海,來自西方三個美術館的藝術展覽,讓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成爲暑假當之無愧的藝術目的地城市。
2023年7月21日
做藝術家還是做藝術的朋友,這是個問題
範庭略:藝術作品背後的價值往往難以捕捉、難以把握,透過「藝術的朋友」這場包容性很強的展覽,人們或許可以發現更多新的評估線索。
2023年7月13日
以詩酒憶長安
鄭靜:在影片《長安三萬裏》近三個小時的敘事中,被完整呈現的唐詩並不多,但這並不妨礙觀衆將詩歌作爲重要線索,去理解歷史的盛衰榮辱與悲歡離合。
2023年7月13日
米蘭•昆德拉:客觀現實是如此令人著迷和神祕
崔瑩:昆德拉作品的魅力不僅僅因爲政治性,也因爲其所呈現的實驗與反叛、諷刺與反思。昆德拉掌握了「小說的藝術」,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
2023年7月13日
「這部紀錄片在自然生長,我們的理解也在隨之變化」
崔瑩:郭靜和柯丁丁用紀錄片《石塘鎮》見證了一個中國小漁村戲劇性的鉅變,同時也捕捉到在變遷之中人們的五味雜陳。
2023年7月7日
「消失的展覽第四幕」:感知自然之默
寧文:在這場強調作品與空間關係的展覽中,五位藝術家以各自的視角和經驗,嘗試在「靜默的自然」裏發掘豐富的生命力。
2023年6月30日
設計上海,從破圈重歸徘徊
鄭靜:當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重新關注務實,設計所承擔的生活美學,該如何被接受、被買單?
2023年6月30日
底蘊與負擔:一座百年博物館的新挑戰
宋佩芬:位於華盛頓的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已經走過百年曆程。在勾劃未來的同時,如今博物館也需要面對因館藏的複雜歷史而引發的爭議。
2023年6月30日
一個叫「動物農場模擬器」的藝術展
薛莉:前沿科技,一直是推動藝術家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藝術創作,怎麼才能紀念一個科技大爆炸的時代呢?
2023年6月30日
他們用照片捕捉變化的時代
範庭略:我們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會是自己的個人視覺傳記,它們具有與生俱來的特異性,這就是攝影具有顛覆性的一部分。
2023年6月25日
顏歌:用英文寫作,我就是一個「陌生人」
崔瑩:顏歌說,用英文寫作時,讀者對她感到陌生,她對自己也感到陌生。英文短篇小說集《在別處》是她的一次新鮮的文學實驗。
2023年6月25日
對話劉香成:鏡頭不光定格時代與人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劉香成持續捕捉著時代變遷的影像。他認爲,攝影不止於記錄此刻,也可以幫助人們看清來路與去處。
2023年6月20日
劇透還是不劇透?這是一套複雜的禮儀
凱莉:提前知道結局可能給觀影體驗加分——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2023年6月16日
南法卡爾米涅基金會的使命與創新
Luning Wang:在位於南法小島的卡米涅克基金會展館,我聆聽了有關卡米涅克父子的收藏軼事。
2023年6月16日
巴塞爾藝術展:「大作品」和「好生意」
宋佩芬: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會的現場,我總會禁不住好奇,那些「巨大且難以安置」的藝術作品,是如何被交易的?
2023年6月16日
塑造莎翁:長青的莎士比亞是如何煉成的?
陳旭宇:讀完《莎翁的誕生:早期莎士比次文化史》,我發現莎士比亞的經典化歷程中,並沒有自上而下的系統性建構。
2023年6月16日
餘至柔:接棒餘德耀,走上新旅程
薛莉:「館二代」餘至柔外形人如其名,內心豁達淡定。她直言面臨著所有民營美術館館長的共同挑戰——資金。
2023年6月16日
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如何超越「名人故鄉博物館」?
宋佩芬:畢加索的名人魅力自然不容忽視,但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卻相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依賴「畢加索故鄉」這一張招牌。
2023年6月9日
「買得起」的藝博會:爲藝術品袪魅
薛莉:吊起來賣,是藝術品市場慣有的姿態。「冉起當代」創辦人冉維爾決定把藝術品明碼標價,十萬封頂,揭開藝術品神祕面紗。
2023年6月9日
對話王一妃:我想把當代藝術呈現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
和畫廊周北京的總監聊聊,一個立足798的藝術平臺,如何面對當代藝術的「公共性」「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張力。
2023年6月5日
「每種語言都可以講述世界和個人的故事」
崔瑩:《時間庇護所》是第一本用保加利亞語書寫,被譯成英文後獲得國際布克獎的作品。有評論家稱,閱讀這部作品,不可能不會想到英國脫歐和川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
2023年6月2日
一個勇敢的藝術展:中國古書畫,影響了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薛莉:上海西岸美術館的新展覽,罕見地將中國古代書畫與西方超現實主義繪畫並置,探索前者對後者的影響,讓人腦洞大開。
2023年6月2日
深圳迎來「怪誕」藝術家博伊斯展
薛莉:設計互聯總監趙蓉說,現在有一種用票房、流量來衡量藝術展的傾向。我們還是希望展覽能夠更加多元。
2023年5月25日
超級富豪們爲什麼熱衷於收購足球俱樂部?
庫柏:富人被足球吸引的動機仍然受到普遍誤解,有時甚至被富人自己誤解。這些人沒有他們自己以爲的那樣理性。
2023年5月19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11月16日
2.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3.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願與川普合作
4.
魯比奧:一個勤政能幹的參議員
5.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已做好應對川普上臺的準備
6.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7.
川普的勝選或使G20倡議陷入混亂
8.
如何降低報復社會的惡行,從唯物史觀、自然法到功利主義和集體主義
9.
中國努力與川普政府班子的潛在人選取得聯繫
10.
「機器人革命」迫使中國勞動力作出改變
|‹
上一頁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