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芭比》:粉紅色的泡泡糖

非非馬:女權主義與父權制、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原本格格不入,但現實卻是:幾種力量混居同一時空,彼此角力糾纏。《芭比》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這種博弈。
2023年8月4日

「芭比」電影中的女權主義和消費主義

楊方曦:這種IP和影視的結合不僅能夠吸引現有的玩具消費者,還能降低新消費者教育成本,提高影片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穩妥的戰略。
2023年7月28日

芭比,刺破父權

袁漪琳:看到《芭比》,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們確實行將至遠。畢竟「成爲女性」這件事本身實在太讓人著迷了。這就是這抹芭比粉的閃耀能如此經久不衰的原因。
2023年7月28日

對話田霏宇:每個展覽都有自己的時刻

和UCCA的館長聊聊,一位藝術家在半個多世紀前的人生,爲何對今天還能有所啓迪?一家立足當代藝術的機構,又爲何要去回看藝術的「昨天」?
2023年7月28日

「大師展」遍地開花,下一步在哪裏?

魏寧均:藝術「大師展」在中國時下的繁榮,並不意味著孕育大師的生態已然完備,當「大師展」不再成爲一個名片,或許纔是成熟的開始。
2023年7月28日

「體驗感」爲何拯救不了宜家城市中心店?

鄭靜:城市中心區域客流量大,有機會增加到店率,這是真理。但到店的客人未必就是目標客羣,也有可能是虛假繁榮,也是真理。
2023年7月28日

《蒂什》:回憶一位用才華關注困苦的攝影師

崔瑩:這部自傳紀錄片,講述了一位專注拍攝英國「灰色地帶」的攝影師,透過作品尋求關懷與抗爭的一生。
2023年7月21日

暑假,來上海遊美術館

薛莉:今夏的上海,來自西方三個美術館的藝術展覽,讓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成爲暑假當之無愧的藝術目的地城市。
2023年7月21日

做藝術家還是做藝術的朋友,這是個問題

範庭略:藝術作品背後的價值往往難以捕捉、難以把握,透過「藝術的朋友」這場包容性很強的展覽,人們或許可以發現更多新的評估線索。
2023年7月13日

以詩酒憶長安

鄭靜:在影片《長安三萬裏》近三個小時的敘事中,被完整呈現的唐詩並不多,但這並不妨礙觀衆將詩歌作爲重要線索,去理解歷史的盛衰榮辱與悲歡離合。
2023年7月13日

米蘭•昆德拉:客觀現實是如此令人著迷和神祕

崔瑩:昆德拉作品的魅力不僅僅因爲政治性,也因爲其所呈現的實驗與反叛、諷刺與反思。昆德拉掌握了「小說的藝術」,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
2023年7月13日

「這部紀錄片在自然生長,我們的理解也在隨之變化」

崔瑩:郭靜和柯丁丁用紀錄片《石塘鎮》見證了一個中國小漁村戲劇性的鉅變,同時也捕捉到在變遷之中人們的五味雜陳。
2023年7月7日

「消失的展覽第四幕」:感知自然之默

寧文:在這場強調作品與空間關係的展覽中,五位藝術家以各自的視角和經驗,嘗試在「靜默的自然」裏發掘豐富的生命力。
2023年6月30日

設計上海,從破圈重歸徘徊

鄭靜:當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重新關注務實,設計所承擔的生活美學,該如何被接受、被買單?
2023年6月30日

底蘊與負擔:一座百年博物館的新挑戰

宋佩芬:位於華盛頓的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已經走過百年曆程。在勾劃未來的同時,如今博物館也需要面對因館藏的複雜歷史而引發的爭議。
2023年6月30日

一個叫「動物農場模擬器」的藝術展

薛莉:前沿科技,一直是推動藝術家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藝術創作,怎麼才能紀念一個科技大爆炸的時代呢?
2023年6月30日

他們用照片捕捉變化的時代

範庭略:我們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會是自己的個人視覺傳記,它們具有與生俱來的特異性,這就是攝影具有顛覆性的一部分。
2023年6月25日

顏歌:用英文寫作,我就是一個「陌生人」

崔瑩:顏歌說,用英文寫作時,讀者對她感到陌生,她對自己也感到陌生。英文短篇小說集《在別處》是她的一次新鮮的文學實驗。
2023年6月25日

對話劉香成:鏡頭不光定格時代與人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劉香成持續捕捉著時代變遷的影像。他認爲,攝影不止於記錄此刻,也可以幫助人們看清來路與去處。
2023年6月20日

劇透還是不劇透?這是一套複雜的禮儀

凱莉:提前知道結局可能給觀影體驗加分——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2023年6月16日

南法卡爾米涅基金會的使命與創新

Luning Wang:在位於南法小島的卡米涅克基金會展館,我聆聽了有關卡米涅克父子的收藏軼事。
2023年6月16日

巴塞爾藝術展:「大作品」和「好生意」

宋佩芬: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會的現場,我總會禁不住好奇,那些「巨大且難以安置」的藝術作品,是如何被交易的?
2023年6月16日

塑造莎翁:長青的莎士比亞是如何煉成的?

陳旭宇:讀完《莎翁的誕生:早期莎士比次文化史》,我發現莎士比亞的經典化歷程中,並沒有自上而下的系統性建構。
2023年6月16日

餘至柔:接棒餘德耀,走上新旅程

薛莉:「館二代」餘至柔外形人如其名,內心豁達淡定。她直言面臨著所有民營美術館館長的共同挑戰——資金。
2023年6月16日

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如何超越「名人故鄉博物館」?

宋佩芬:畢加索的名人魅力自然不容忽視,但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卻相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依賴「畢加索故鄉」這一張招牌。
2023年6月9日

「買得起」的藝博會:爲藝術品袪魅

薛莉:吊起來賣,是藝術品市場慣有的姿態。「冉起當代」創辦人冉維爾決定把藝術品明碼標價,十萬封頂,揭開藝術品神祕面紗。
2023年6月9日

對話王一妃:我想把當代藝術呈現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

和畫廊周北京的總監聊聊,一個立足798的藝術平臺,如何面對當代藝術的「公共性」「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張力。
2023年6月5日

「每種語言都可以講述世界和個人的故事」

崔瑩:《時間庇護所》是第一本用保加利亞語書寫,被譯成英文後獲得國際布克獎的作品。有評論家稱,閱讀這部作品,不可能不會想到英國脫歐和川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
2023年6月2日

一個勇敢的藝術展:中國古書畫,影響了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薛莉:上海西岸美術館的新展覽,罕見地將中國古代書畫與西方超現實主義繪畫並置,探索前者對後者的影響,讓人腦洞大開。
2023年6月2日

深圳迎來「怪誕」藝術家博伊斯展

薛莉:設計互聯總監趙蓉說,現在有一種用票房、流量來衡量藝術展的傾向。我們還是希望展覽能夠更加多元。
2023年5月25日

超級富豪們爲什麼熱衷於收購足球俱樂部?

庫柏:富人被足球吸引的動機仍然受到普遍誤解,有時甚至被富人自己誤解。這些人沒有他們自己以爲的那樣理性。
2023年5月19日
|‹上一頁‹‹252627282930313233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