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債市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標準普爾將印度主權評級上調至投資級
時隔15年,印度終於在昨天完全恢復了投資級地位。繼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之後,標準普爾(S&P)於昨日撤掉了貼在印度主權信貸評級上的投機標籤。
2007年1月31日
瑞士信貸預告增派35%股息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展示了對其「單一銀行」一體化戰略未來的信心,預告將增派35%的股息,並將進行公司151年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股票回購。
2007年1月23日
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直到週二,市場人士還普遍預計日本央行將加息25個基點至0.5%。但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以6票反對、3票贊成,否決了加息提議,原因是經濟方面的信號比較複雜。
2007年1月19日
高風險債券激增引發憂慮
具有最高違約風險的債券在垃圾債券(junk bond)市場中所佔比例日益上升,令市場不禁擔心:下一輪企業破產現象可能會比上一輪更嚴重。
2007年1月15日
歐元成國際債市主導貨幣 取代美元
這一數據確認了上月有關未償付歐元債券價值首次超過美元債券的訊息。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在2006年底,未償付的歐元債券價值48360億美元,而美元債券爲38920億美元。
2007年1月15日
中國進出口銀行取代亞行 向馬尼拉水務項目貸款
亞洲開發銀行(ADB)在一筆關鍵的菲律賓水務融資交易中輸給了中國。這家區域性銀行本想借此筆交易,展示一種靈活的新型借貸安排。
2007年1月12日
「中國將允許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這一期盼已久但姍姍來遲的決定,標誌着自2003年香港各銀行開始獲准接收人民幣存款以來的第二次重大跨境貨幣改革。
2007年1月11日
摩根士丹利擬分拆旗下信用卡業務
昨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公佈第四季度22億美元創記錄收入時表示,將把旗下的Discover信用卡業務分拆給股東。麥晉桁(John Mack)表示,現在進行這項能提高股東價值的舉措正當其時。
2006年12月20日
美聯準維持利率不變
美聯準昨天決定將利率維持在5.25%的水準,這是美聯準連續第四個月維持利率不變。在今年最後一次有關利率調整的公報中,美聯準承認美國經濟最近有疲軟跡象,但同時繼續提到了對通貨膨脹的擔憂。
2006年12月13日
中國國開行擬請麥格理協助貸款證券化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國開行)與澳洲的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進行了會談,探討國開行基礎設施貸款的證券化,以及向國內投資者(並最終向國際投資者)部分出售的問題。
2006年12月11日
投資者看淡美國次級抵押貸款
投資者發出信號,顯示美國今年發行的大量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存在隱患,從而推高了信用保險的價格。如果借款人發生拖欠,信用保險將爲投資者提供保護。
2006年12月8日
中國不良貸款處置步伐放緩
中國四大「壞賬銀行」(即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數次資產拍賣遭到了國際投資者的冷遇。這些投資者正將其關注焦點轉向其它替代目標,例如進行私人股本投資,以及向渴求資金的房地產項目發放高利率貸款。
2006年12月7日
歐洲央行可能本週上調利率至3.5%
本週,歐元區借貸成本幾乎肯定將上升25個基點,但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將面臨一項更爲艱難的任務:決定這是否將意味著2007年進一步加息步伐的放緩或停頓,或是如何發出這一信號。
2006年12月4日
歐洲投資銀行指責中國搶走非洲貸款業務
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EIB)昨日表示,世界各發展銀行在向非洲和其它地區發放貸款時,也許不得不放寬附加的社會和環境條款,因爲顧慮不那麼多的中國的銀行,正在削弱這些方面的限制。
2006年11月29日
福特擬申請180億美元抵押貸款
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福特汽車(Ford Motor)計劃,將其在美國的幾乎所有工廠及其它汽車相關資產作爲抵押,申請180億美元的組合貸款,以充實其不斷減少的現金儲備。
2006年11月28日
美國:中國信用卡市場將准入外資
布希政府預計,在美國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下月率領一個高級代表團訪問北京之前,中國在外資進入信用卡市場的問題上將會實現突破。
2006年11月27日
蘇格蘭皇家銀行在華信用卡業務大增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與中國銀行(BoC)聯合成立的信用卡合資企業,開業後第一年已簽下近百萬用戶,充分表明這家英國銀行當初備受爭議的16億美元投資正在產生回報。
2006年11月10日
美國國債回購市場交易量下滑
最近幾周來,美國4兆美元國債市場某些品種的交易量大幅下滑,這是因爲,在監管機構對涉嫌操縱市場的行爲進行調查之際,銀行等機構減少了活躍的交投。交易員表示,今明兩日將進行的美國國債拍賣,造成了回購市場的相關交易量遠低於日常水準,因爲各銀行都在仔細審查自己的交易策略。
2006年11月8日
美歐信用衍生品市場上週發生「恐慌拋售」
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正被迫迅速調整其交易策略,因爲有報導稱,美國和歐洲的信用衍生品市場上週發生了「恐慌拋售」。
2006年11月6日
美聯準第3次決定維持利率
美聯準(Fed)週三連續第三次做出將利率維持在5.25%的決定,並強調了它對通膨問題的持續關注,僅對政策聲明作了最細微的修改。
2006年10月26日
世行行長:中國給窮國貸款忽視人權和環境
世界銀行(World Bank)行長保羅•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對中國政府及其銀行提出嚴厲批評,稱其在貸款給非洲發展中國家時忽視了人權和環境標準。
2006年10月24日
GE MONEY將與沃爾瑪聯手在華髮行信用卡
相關計劃最早將在本週公佈。這是GE Money向迅速成長的亞洲零售銀行市場大舉拓展的關鍵步驟,將成爲GE Money進軍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首個重大舉措。
2006年10月24日
美歐頂級企業債券發行量降至歷史最低水準
美林(Merrill Lynch)的一項研究發現,AAA級企業債券佔全球未償付債券總額的比例如今爲8%,而上世紀90年代中期爲15%。這一變化反映出,許多主流企業近年來現金充裕,發債需求下降。
2006年10月12日
瑞士信貸要省錢
Credit suisse clamps down on expenses
2006年9月25日
瑞士信貸要省錢
該銀行投行業務負責人杜德恆(Brady Dougan)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上提出了上述開支削減方案,這些方案之所以不一般,是因爲該行業正處於2000年以來最大的繁榮期間。
2006年9月25日
美聯準維持5.25%利率不變
美國聯準會(Fed)昨天一如人們預期,將利率維持在5.25%未變。目前,美國住房市場疲軟,並且有跡象顯示通貨膨脹已在趨緩。
2006年9月21日
南韓資產管理公司擬收購中國不良貸款
南韓資產管理公司(Kamco)昨天宣佈了在中國收購不良貸款的雄心勃勃的計劃。該公司是南韓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成立的國營機構,職責是處置國內的不良貸款。
2006年9月20日
預期:美聯準「幾乎肯定」維持利率不變
在8月份決定中止17次連續加息之後,美聯準正處在資訊收集階段。美聯準的會議紀要顯示,當時決策者認爲一次暫停加息將「使(貨幣政策)委員會在作出是否有必要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的判斷之前,積累更多的資訊。
2006年9月19日
歐美投資者增持伊斯蘭債券
新的研究表明,隨著海灣地區富油經濟體伊斯蘭債券的發行量大幅增加,歐洲和美國投資者正越來越多地購買這種債券。
2006年9月18日
瑞士信貸計劃在亞洲大舉增聘員工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計劃在未來2年內,爲其亞洲業務增聘員工,人數可高達多4000名,此舉突顯出全球投行正越來越深地投身於這一高速成長的地區。
2006年9月4日
評級機構將制定對沖基金評級體系
全球幾大信用評級機構正展開行動,開發範圍廣泛的信用和風險評級,用於評定對沖基金及其經理人,從而進一步推動1.2兆美元規模的對沖基金行業進入主流投資領域。
2006年8月24日
債市頻道主要報導全球和中國債市的大趨勢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11月16日
2.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3.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願與川普合作
4.
魯比奧:一個勤政能幹的參議員
5.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已做好應對川普上臺的準備
6.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7.
川普的勝選或使G20倡議陷入混亂
8.
如何降低報復社會的惡行,從唯物史觀、自然法到功利主義和集體主義
9.
中國努力與川普政府班子的潛在人選取得聯繫
10.
「機器人革命」迫使中國勞動力作出改變
|‹
上一頁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