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金融業

美聯準警告:銀行業動盪後存在信貸緊縮風險

許多美國儲戶正在提取現金,多家銀行發出計劃收緊貸款標準的信號。
2023年5月9日

中國房地產的金融風險在哪裏?

王丹:中國房地產風險主要來自企業的抵押貸款,在經濟下行期成爲金融加速器,可能將很小的市場變化演變成危機。
2023年3月8日

科技行業裁員令華爾街招聘再次火熱

電腦工程師正在迴歸金融領域,華爾街從矽谷手中收復一些人才爭奪戰的失地。
2022年9月13日

頂級券商薪酬風波,告訴我們什麼?

黃凡:某券商收入證明引發公衆關注,該事情社會衝擊力可能被高估了。員工薪酬的「瓜」,與行業及公司的投資價值有什麼聯繫?
2022年8月22日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村鎮銀行?

張林:正是其他銀行所不願做、做不到的事情才讓村鎮銀行具有更多的普惠性與生存空間,這意味著村鎮銀行必然應當是少而美的。
2022年6月23日

滙豐2021年稅前利潤成長115%

在全球利率即將提升的背景下,滙豐銀行宣佈將進行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
2022年2月22日

美國監管機構警告槓桿貸款市場風險

在疫情期間,各類公司大量借債,甚至信用評級最低的公司也能獲得貸款,監管機構警告稱大量借款人償債能力有限。
2022年2月15日

門口野蠻人還是白衣騎士:金融企業人設該如何打造

趙瑩:「俠之大者,爲國爲民」,這也應該是金融行業頂尖投資人在形象打造上側重的方向。
2021年11月9日

中國平安承諾未來投資會更加審慎

對華夏幸福的投資使中國平安在上半年損失了32億美元利潤,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16%,同時營運表現強勁。
2021年8月27日

香港經濟如何實現破局騰飛?

夏春:香港要實現競爭力提升與逆襲,重中之重是經濟表現需要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本文提供幾個新的角度,打開大家看待香港經濟前景的新視角。
2021年6月30日

2020年中企股權交易讓投行大賺一筆

以高盛爲首的外國投行今年透過出售在紐約、香港和中國內地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賺取了17.3億美元的費用收入。
2020年12月17日

分析:中美「脫鉤」被誇大了嗎?

儘管中美貿易關係惡化的證據顯而易見,但許多公司的對華業務卻在穩步發展。科技和金融領域也在見證,中美關係其實正變得更加緊密。
2020年10月29日

中國美元債券首次向美國投資者開放

儘管中美關係緊張,但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強勁復甦,令中國財政部週四發行的60億美元債券,吸引了創紀錄的認購需求。
2020年10月15日

金融服務業如何解決員工心理健康問題?

韋斯特拉滕:金融服務業從業者不得不爲壓力付出額外代價,這令人不安。我們應該公開談論心理健康。
2020年10月10日

對沖基金:只是看上去很美?

伍治堅:數據顯示,作爲一個大類資產,曾經在資本市場上叱詫風雲的對沖基金,能給投資者提供的回報越來越低,原因何在?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
2020年9月28日

賭博團伙利用中國電商平臺跨境洗錢

中國警方的突擊行動發現,洗錢分子利用拼多多等中國主流在線購物平臺,將上百億元資金轉移到了境外賭博網站。
2020年9月17日

華爾街巨擘無懼政治緊張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華爾街部分實力最雄厚的金融機構正在加緊佈局中國的基金管理業等金融服務業,以期獲利於中國走向開放的資本市場。
2020年9月14日

Lex專欄:商業集羣與空洞的威脅

私人股本公司警告,如果提高針對高階主管薪酬的稅率,將離開倫敦。然而對於他們而言,這並非說走就走那麼簡單。
2020年9月10日

銀行家渴望迴歸交易大廳

邰蒂:坊間證據表明在辦公室工作的團隊表現更好,其原因之一就是團隊之間的偶然資訊交換,在家辦公無法複製。
2020年9月8日

中國對非銀行金融公司加強監管

據報道,中國國務院批准對金融控股公司引入准入程式。分析師們表示,新規不太可能影響螞蟻集團在滬港兩地的IPO。
2020年9月4日

SWIFT之外的另一金融命脈:國際資本市場結算系統

張軍輝:全球資本市場結算系統堪稱國際投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命脈。如果金融戰爆發,除了銀行這個戰場之外,另一個重要領域很可能就是券商。
2020年8月25日

新冠疫情讓倫敦金融城變成「鬼城」

倫敦金融城的很多僱主發現,僱員們在家工作出奇地成功,這預示著,未來辦公室工作的方式可能發生永久性改變。
2020年7月31日

中國監管部門接管九家金融機構

中國銀保監會接管華夏人壽等四家保險公司和兩家信託公司,中國證監會接管兩家券商和一家期貨公司。
2020年7月20日

德國商業模式出了什麼問題?

古思裏:與英國自由放任式的監管不同,德國的監管疏漏起於另一個根源:偏愛共識。這是德國模式出現問題的原因。
2020年7月15日
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