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演出

安東尼奧•帕帕諾:指揮家要盡力激發靈感,但演繹不是隨心所欲

張璐詩:這位義大利裔的倫敦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表示,他理解義大利人的鬆散和熱情,但管理樂團,必需注重專業和自律。
11小時前

在德累斯頓期待Sting

張璐詩:在以古典音樂爲主題的德累斯頓音樂節上,這位英國老牌搖滾音樂人的表演仍然激情不減、打動人心。
2024年6月7日

一家上海次文化俱樂部和它的創意年代

範庭略:「SYSTEM系統」在黯淡的經濟環境與嚴苛的商業邏輯下頑嬌生長,折射著上海的堅韌與包容。
2023年4月14日

在夜店裏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張璐詩:各樂章逐步積蓄的能量,伴隨著變幻的燈光,迴盪在露著鋼筋水泥的牆壁之間。這樣一場「沉浸式」的演出,幾乎打破了古典音樂會所有的戒律。
2023年4月7日

《龍貓》走上倫敦舞臺:種點橡子,幫它慢慢長大

張璐詩:久石讓認爲,只有小孩子能看見「龍貓」:「它提醒人們,爲了融入成人世界,大家都失去了什麼」。
2022年11月18日

從低迷的世界「逃」往愛丁堡藝術節

張璐詩:藝術有時提出問題,但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它曾帶給你片刻自由,或者啓發思考,這便是意義。
2022年9月1日

倫敦夏日裏的「韓流」

子川:親歷南韓藝人在倫敦的演出現場,可以一窺南韓流行音樂在西方市場所遇到的熱情和挑戰。
2022年8月12日

聆聽Damon Albarn演唱會:賦新詞與強說愁

張璐詩:這位在藝術生涯中涉獵甚廣的英倫音樂人,此時此刻顯得缺了些靈氣。但願他不是才盡,只是遇到了瓶頸。
2022年2月25日

如何挽救倫敦的文化活動?

宋佩芬:調查表明,新冠病毒讓英國創意產業處於「崩潰的邊緣」。英國政府爲文化部門提供了2億英鎊公共資金,但這遠遠不夠。
2020年6月23日

《龍泉鳳舞》:首演紐約的功夫音樂劇

宋佩芬:這部講述紐約中國移民生活的音樂劇,將在紐約棚屋藝術中心首演。陳士爭任導演,葉錦添任藝術指導。
2019年2月1日

義大利維羅納:星空下看歌劇

張無忌:96載的維羅納歌劇節舞臺佈置令人震撼,真槍真兵和真的馬。演員不帶話筒,山頂座位也聽得十分清晰。
2018年6月28日

倫敦莎翁400週年祭精彩紛呈

2016年,倫敦各大小劇場、音樂廳、展廳將有數不盡的莎翁劇作和與莎翁劇作相關的音樂作品演出次第展開。其中不少演出創意新穎,驚世駭俗。
2016年2月19日

北京樂迷「追星」古典音樂

左馳:義大利指揮家穆蒂在北京被熱烈追捧,不僅門票銷售一空,國家大劇院罕見地擺出加座。演出後叫好聲此起彼伏,然而演出質量其實並不理想。
2016年1月29日

英國人熱愛聖誕鬧劇

FT中文網撰稿人宋佩芬:Panto多改編自著名童話,越不忠實於原著,就越受歡迎。Panto的票房如此紅火,以至於連國會議員、財政大巨也來客串。
2015年12月25日

百老匯忽視「亞裔臉」

FT中文網撰稿人徐徵:雖然百老匯越來越奉行「政治正確」,甚至選角時崇尚「blind casting」,即黑人也能演白人公主,但這並未改善亞裔在百老匯的際遇。
2015年12月17日

經紀人推熱中國古典音樂市場

FT中文網撰稿人左馳:去年鋼琴家朱曉玫的大熱,以及德慕斯、馬利納爵士等殿堂級音樂家的中國巡演,都離不開新興古典音樂經紀人的幕後運作。
2015年12月4日

「卷福」和高畫質戲劇熱

FT中文網撰稿人宋佩芬:英國NT Live 09年首創將戲劇演出的高畫質錄像在劇場放映。「卷福」主演的《哈姆雷特》高畫質戲劇在上海瞬間秒光。
2015年11月26日

《漢密爾頓》引爆百老匯

FT中文網撰稿人徐徵:漢密爾頓,這位美國開國元勳,與華盛頓、傑斐遜相比,是位「被遺忘的國父」。但這部以他的故事創作的音樂劇卻紅爆了百老匯。
2015年10月30日

節儉風影響中國演出行業

爲響應中央厲行節約的號召,中國政府部門和國企開始削減「藝術」消費預算,數千個小型表演團體和演出代理公司卻因此受到衝擊。
2014年6月18日

中國的假唱文化

中國文化評論人穆謙:中國主流觀念中,藝術應該是「美」的,「真實」並不是藝術的必要條件。但假唱不僅僅是文化現象,它還是一個權利問題。
2013年3月20日

中國藝術團缺乏品牌意識

文化評論人穆謙:中國很多院團沒有官方英文名稱,或者同時有好幾種不同的譯法。沒有網站和網路互動。此外,對海外演出計劃得不夠早。
2012年11月21日

中國文化奧運遊的教訓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穆謙:奧運期間,中國在倫敦主辦的演出推廣乏力,大多沒有公開售票,只通過大使館發票,因此在英國媒體上鮮有報導。
2012年9月3日

《中式英語》登上百老匯

黃哲倫的喜劇《中式英語》最近在百老匯上演,劇中一名英國顧問給美國商人丹尼爾提供在華經商建議,從而展開由語言和誤解造成的問題。
2011年11月7日

FT社評:《媽媽咪呀》中國化

中國人對於跑車、精品威士忌和男士手袋等西方奢侈品都欣然接納。從《媽媽咪呀》在中國的人氣上看,中國消費者顯然很願意接受西方文化中花哨俗氣的一面。
2011年7月20日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