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改革國企意在重新點燃投資者的興趣

許多國企股票的市盈率僅爲個位數,卻能提供不錯的殖利率,而正在推行的一項重要改革將根據股價表現來評估管理層業績。
2024年4月17日

米萊向阿根廷國有企業開刀

面對國會對私有化的抵制,阿根廷總統對國有企業發起全面改革,大幅削減成本。
2024年3月21日

國企引領中國綠色轉型

中國一些最大型能源國有企業的綠色轉型,正在幫助政府實現能源獨立的目標,同時擴大中國在清潔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2024年1月2日

「中特估」概念股漲勢難以爲繼

官方去年11月呼籲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計入「黨組織嵌入公司治理結構」的優點。在最初上漲後,「中特估」概念股近來有所回落。
2023年6月19日

中國國企股票大漲

在整體經濟疲弱的形勢下,投資者尋求避風港,並希望獲得比中國政府債券更高的回報。
2023年5月15日

《中歐投資協定》公平競爭規則對中國「引進來」「走出去」的影響

何適、廖雨:雖然目前CAI被凍結,但分析其相關重要規則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仍有重要借鑑意義,其中公平競爭規則是雙方關注的重點。
2022年7月17日

中國地方政府成立信用保障基金爲國企紓困

已有六個省份的地方政府成立國有企業信用保障基金,爲資金短缺、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紓困。這些基金已獲得至少1100億元人民幣。
2021年7月22日

違約風險推高中國部分國企債券收益率

六省市國企債券收益率中位數從一年前的3.5%升至5%,省級政府已經介入,防止少數違約演變成更嚴重的違約潮。
2021年6月30日

永城煤電的倒下發人深省

永煤鉅額債券違約引發了其他地方政府控股企業的一連串違約,也推翻了投資者長期以來認爲政府會爲國企託底的假設。
2020年12月9日

債券違約潮考驗中國固定收益基金市場

中國政府已表示不會再幫助陷入困境的國有債務人,但隱性政府擔保體系的終結,讓投資者難以爲信用風險定價。
2020年12月7日

華晨違約引發對債權銀行的擔憂

截至去年,近70家中外銀行及信託公司在華晨的未償還貸款餘額爲335億元人民幣。華晨的違約讓人擔心整個銀行業都會受到波及。
2020年12月1日

永煤債違約,市場還在擔心什麼?

周茂華:永煤債違約事件最恐慌時期已過,但餘波未平,投資者在擔憂什麼?如何看待此次高評級國企信用違約事件?
2020年11月23日

2020年是國企違約元年嗎?

張林:希望永煤債違約能帶來企業信用和政府信用的進一步區分,帶來金融機構降低外部支援對於國企信用的權重。
2020年11月23日

中國政府承諾嚴厲處罰「逃廢債」

中國債券投資者普遍認爲,國企無論財務狀況如何,都享有政府隱性擔保。但最近發生的多起違約事件打破了這種看法。
2020年11月23日

歐盟尋求遏制受政府支援的外國企業

歐盟委員會將在一份白皮書中提議採用新工具來審查外國政府支援的企業在歐洲的活動,並擬以「雙模塊」應對外國補貼。
2020年6月3日

疫情之後: 從「國進民退」到「競爭中性」?

劉裘蒂:防控新冠病毒勢必在近期加大中國政府的角色,但長期而言,政府應讓民企在競爭中性環境下推進社會進程。
2020年2月23日

國企改革何以可能?

盛洪:應當進行徹底的國企改革,首先就要去除「國企租」,使國企成爲與其它企業一樣的市場中平等的競爭者。
2019年10月30日

殭屍企業的全面退出和資本市場「預算軟約束」的硬化

鄭志剛:國有*ST公司存在嚴重的「救濟依賴症」,且獲得更多政府直接補助與間接支援的國有*ST公司面臨更爲嚴重的預算軟約束問題。
2019年8月19日

中國國有企業是否在退出煤炭業務?

馮灝:國投宣佈退出煤炭業務,但專家稱,這更像是「以退爲進」,反映了中國要做大做強專業化煤炭央企的決心。
2019年5月14日

軟預算約束新症狀:驕傲的高鐵

許成鋼:高鐵的債務問題是國企軟預算約束老病的新症狀。其不受控的大規模發展,可以最終積累成爲引發金融危機的灰犀牛。
2019年2月19日

FT社評:爲「自己人」做點實事

中國民營企業家被告知他們是「自己人」。既然如此,中國領導層應該拆除偏袒國企的架構,確保信貸公平流動,保障民企法律獨立性。
2018年12月6日

中國多家民營企業被國企吞併

今年以來,中國已有至少10家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國有化」,專家警告這種趨勢可能會損害中國經濟的活力。
2018年9月30日

中國改革還能走多遠?

鄧聿文:中國出臺系統性改革目前看很難,因爲國企、政府、既得利益羣體乃至大衆自身都構成進一步改革的阻力。
2018年1月18日

Lex專欄:誰在幫助養活中國「鐵飯碗」?

中國分散損失的能力意味著有關債務危機的警告不會應驗,只是投資者應該意識到,他們的錢在幫助填補國企的鐵飯碗。
2017年10月19日
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