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35歲之後的人生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2023年度報告
創投新模式:立足當下 改變未來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35歲之後的人生
關注
聽一位曾在大廠打拼的設計師聊聊她的麪包店
張樂愚:羊羊也會談到經營一家實體店鋪所要面對的各種難題,但在她看來,能夠自主決定每天的工作,是現在的創業經歷中最可貴的部分。
18小時前
當一位40+的前職業經理人決定換城定居
張樂愚:對於陳路齊來說,帶著一家人離開長期居住的北京,是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對事業和生活的二次規劃,也代表著他對焦慮和希望的重新理解。
2024年10月25日
和一位明星作家的經紀人聊聊如何做自己
張樂愚:和王曉珂對話時,主題不停地在「成爲時尚編輯」和「成爲馮唐的經紀人」之間來回切換,而「成爲她自己」始終貫穿其中。
2024年9月20日
和一位曾經的建築師聊聊占星與運勢
張樂愚:懷渺說她認命,但最大的認命是要先認識自己。人的優點和缺點會隨著時移勢易而變化,但自我認知的盲點卻總會讓人栽跟頭。
2024年8月9日
一位資深遊戲設計師的失衡與轉身
張樂愚:十多年的工作中,周忠戎習慣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可以隨時體現價值的「工具」,驅動這一切的,始終來自於安全感的匱乏。
2024年7月19日
在35歲之後的人生漸入佳境
張樂愚:在爲《35歲之後的人生》這個欄目所展開的尋訪中,看似是我在聽不同的人講述他們的故事,其實這個過程也像是個自我喚醒的儀式。
2024年6月28日
一位咖啡手藝人和他的村落咖啡館
張樂愚:年過不惑的立偉一人打理著這家咖啡小店。日復一日中,他打磨著做好一杯手衝咖啡的章法,並維持著因時間養成的「味道」。
2024年5月17日
一位職場媽媽眼中的疾進與歸零
張樂愚:在竇豔明看來,多年職場修煉的最大收穫,是她看到了成長並非一種版本。這讓她不再執著於單一路徑依賴,甚至不再爲「雞娃」焦慮。
2024年4月26日
一位好學生去大理:尋找一段把螺絲擰鬆的時光
張樂愚:李璨說,「逃」到大理,她需要面對來自親人的疑慮以及自己對於烏托邦的祛魅。但這段時光依然讓她感受到了「標準人生」之外的生命力。
2024年3月22日
聽一位前神經外科醫生談談「願景倒逼行動」
張樂愚:當過神經外科醫生的傅泉說,五年的創業經歷,讓他開始學習面對「生物體所先天排斥」的酸和苦。
2023年12月7日
聽一位「上海獨生女」聊聊她的職場轉型
張樂愚:兩年前李思因「厭班綜合症」選擇離職改行,她對於這一抉擇的思考和底氣讓我感到好奇。
2023年11月10日
一位獨立製片人和她行走的1300公里
張樂愚:巴道說,一個人上路,只有自己與環境,人也會變得更敏感。感受周遭的各種新奇細節,孤獨也隨之消融了。
2023年7月21日
和一位40+博主聊聊從大廠離職後的創業日常
張樂愚:趙培揶揄自己,選擇創業原本是奔著階層再躍升,結果一路下來,她從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打工人,變成了消費降級的小老闆。
2023年7月7日
裸辭之後的四個月
張樂愚:在習慣思維裏,人是要被固著在工作的標籤上的。沒有工作,那你是誰?這句話聽著十分熟悉,類似的語句還有:你爲什麼還不結婚?
2023年6月7日
和一位資深行銷人聊聊「乙方人生」和「職場盛年」
張樂愚:在廣告業打拼了十多年的劉菲菲認爲,年齡成長並不等於競爭力的衰退,而是意味著信任與經驗的漸入佳境。
2023年4月28日
一位資深獵頭眼中的「年輕高潛」和職業安全感
張樂愚:在獵頭行業長年打拼的韓暘,見證過不少行業興衰。他如何看待人力市場中那些「扎心的真相」?又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
2023年4月13日
和一位「35+」自由職業者聊聊「無齡感」
張樂愚:身兼多重職業身份標籤的趙萌萌,也曾面對抑鬱的深淵。她說自己三十歲後的十年經歷,就像是一場成年禮。
2023年3月24日
一位心理學者眼中的中年危機與人生轉變
張樂愚:陳海賢將「中年危機」比作一種精神發育。在他看來,重新啓程可能意味著巨大的痛苦,但踏上人生的轉變之路是值得的。
2023年3月10日
熱門文章
1.
川普對華關稅政策的利與弊
2.
川普表示將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新關稅
3.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普丁的新戰術和川普的挫折
4.
拜登經濟顧問警告川普的關稅計劃將引發「混亂」
5.
股票市值是否應與GDP保持合理比值?
6.
如何應對居民經濟預期轉弱
7.
川普衝擊vs.中國衝擊:哪個更讓世界擔心?
8.
1948年重臨?川普當選與未來世局
9.
從祕魯錢凱港看世界物流趨勢
10.
解讀貝森特被川普提名爲美國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