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防疫

美國航空公司尋求取消戴口罩規定

航空公司高階主管希望美國政府如期取消定於下週失效的戴口罩規定,但民調顯示大多數民衆仍希望維持這些規定。
2022年4月12日

美國下令駐上海總領事館非緊急僱員撤離

上海已成爲中國自2020年初首次出現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疫情的中心,該市對疫情的處理將是對中國堅持清零政策的一次考驗。
2022年4月13日

英衛生部門領導人指責政府對管控新冠「失去興趣」

隨著感染率達到歷史新高,英國NHS聯合會敦促大臣們重新思考管控新冠的策略。
2022年4月11日

中國脆弱的陸路供應鏈

李瀚明:公路和鐵路等陸路供應鏈的疫情防控難度,遠大於海路和空路供應鏈。對於中國來說,內循環下陸路供應鏈的疫情防控尤爲重要。
2022年4月11日

上海疫情:「封城」之後

周浩:目前「清零」和「共存」的討論愈演愈烈,釐清新加坡等地同上海防疫的區別和相似之處,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上海疫情的走向。
2022年4月11日

上海社區防疫的困難與短板

葉勝舟:志願者未有效發動;核酸檢測存在交叉感染風險;志願者存在交叉感染風險;居家隔離知易行難;正能量宣傳導致居民攀比;物資短缺等。
2022年4月8日

英格蘭新冠住院病例數逼近今年1月高點

隨著Omicron亞種病例持續激增,NHS面臨的壓力增大,救護車和緊急護理的提供方縮減了服務。
2022年4月7日

上海封鎖「將對幾乎一切貿易產生全球性影響」

中國許多城市近期實施的疫情限制措施造成了物流擁堵。作爲全球最大港口的上海實施封鎖,已促使一些進出口企業改變貨運路線。
2022年4月7日

隔離在家的話,不如和孩子跳支舞吧

秦軒:對於絕大多數有娃家庭來說,帶娃纔是居家隔離最大的挑戰吧。養條狗還得天天出去遛一遛,何況養個娃。
2022年4月7日

新一波疫情導致英國員工缺勤率不斷上升

最新的新冠病毒Omicron BA.2變種席捲英國,截至3月26日的一週內,490萬英國人感染,創下新紀錄。
2022年4月2日

離港潮助推新加坡房產網站PropertyGuru

逃離香港嚴苛防疫措施的外籍人士湧入新加坡購買黃金地段的住宅,在美上市的新加坡領先房產網站PropertyGuru預計將受益。
2022年4月2日

3月中國PMI出現收縮,凸顯疫情的影響

中國官方製造業PMI跌至49.5,爲5個月來的低點。非製造業PMI跌至48.4,爲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2022年3月31日

中國加工出口產業的三大阿喀琉斯之踵

李瀚明:勞動力密集型出口加工工廠、複雜的社區居住環境、以及出口物流能力共同構成了加工出口產業城市在新冠疫情面前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2年3月28日

「與新冠共存」不等於放棄防疫

阿胡賈:學會與一種仍在傳播的病毒共存與假裝這種病毒不再存在之間存在天壤之別。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前者,我們就應該避免後者。
2022年3月28日

Omicron毒株侵襲:中國三城防疫比較

葉勝舟:香港自然免疫,長春硬核抗疫,深圳彈性抗疫,各有利弊。疫情尚未結束,總體判斷孰優孰劣爲時尚早,可能也無標準答案。
2022年3月24日

科學家圍繞第四針新冠疫苗的必要性展開爭論

專家們同意有必要爲老年人接種第四針疫苗,但有些人認爲沒有必要再次爲年輕健康人羣接種。
2022年3月23日

新冠的終局:如何從動態清零過渡到全面放開?

劉勁:中國面臨三個挑戰,會增加動態清零的成本或者降低其回報,這必然會逐漸推動中國的防疫政策從動態清零到全面開放的轉變。
2022年3月23日

香港放鬆入境管制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4月1日起取消針對九個國家的航班熔斷機制,並縮短抵港人士在酒店隔離的時間。
2022年3月22日

外籍人士離港潮致新加坡頂級私校一位難求

逃離香港嚴苛防疫限制措施的外籍人士,很難爲子女爭取新加坡頂級私立學校的入學機會,這促使一些家庭重新考慮是否搬到這個與香港競爭的金融中心。
2022年3月22日

電子產業鏈上的三隻螞蚱——爲什麼東亞三國對疫情都很謹慎?

李瀚明:在電子產品供應鏈上分工合作的東亞三國在疫情之下,幾乎保持了完全一致的對外管制邊境、對內限制行動的抗疫「鐵桶陣」。
2022年3月20日

日本高階主管敦促放寬旅行限制以重振併購潮

日本企業界抱怨稱,嚴格的邊境規定阻礙了併購交易,讓日本落後於英國和美國的競爭對手。但民調顯示只有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希望進一步放寬限制。
2022年3月17日

人才流失加劇香港經濟困境

嚴格的新冠防疫控制措施、強制隔離和封城威脅引發香港人才外流,加劇了香港的經濟困境。
2022年3月15日

爲什麼新加坡「與病毒共存」的做法在中國行不通?

李瀚明:這一年半的時間,新加坡流失了23萬名外國勞工,體力勞動者的流失爲新加坡帶來了市面百物騰貴的後果。
2022年3月14日

新加坡抗疫之路優在何處?

趙劍飛:新加坡採取了更柔和的政策,避免了早期出現大量人口死亡的情況,這是一個難得的成就。對中國而言,新加坡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對象。
2022年3月3日
|‹上一頁‹‹4567891011121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