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間諜

斯諾登獲俄羅斯臨時庇護簽證

這一決策遭到白宮抨擊,將成美俄關係新的緊張來源
2013年8月2日

德國人厭惡監控的原因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施特爾岑米勒:「棱鏡門」事件在德國激起軒然大波,因爲這個話題觸到了德國在歷史上的敏感點。但德國人也需要思考自由與安全的分界。
2013年11月25日

美軍洩密者曼寧被判「通敵罪」不成立

但法庭判決其它20項罪名全部成立
2013年7月31日

前CIA局長:華爲爲中國從事間諜活動

海登這番言論比先前美國政府對華爲的評價更爲負面,華爲否認指控
2013年7月19日

歐洲私隱保護不比美國好

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全球私隱與資訊管理負責人沃爾夫:很少有國家具備與美國相當的司法授權和立法監督框架,歐洲人應該看看本國情報機構是如何監聽個人資訊的。
2013年7月17日

斯諾登向俄羅斯申請臨時避難

按普丁要求,這名美國洩密者保證不做損害美國利益的事
2013年7月17日

監控技術無法保護美國

紀錄片《不爲人知的美國史》作者斯通和庫茲尼克:斯諾登的爆料顯示,美國100多萬祕密工作人員有著無所不包的監控能力,以迄今無法想像的規模監控國內外的民衆。
2013年11月29日

歐巴馬應赦免斯諾登

哈佛教授沃爾特:也許有一天,斯諾登的名字會與其他勇敢的人們,如馬丁•路德•金一一併列,這些人有原則的反抗行爲在今天廣受人們敬佩。
2013年7月15日

爲何需要反對道德霸權主義?

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梅赫塔:國家以防止民衆受到傷害的名義宣稱自己有權實施監控,但恢復道德霸權主義並非改變這種局面的良方。
2013年7月12日

巴西要求美國對間諜活動作出回應

先前有報導稱巴西是美國在美洲地區間諜活動的最大目標,加劇了巴西人對斯諾登事件的憤怒
2013年7月9日

「斯諾登效應」將改變歐洲

德國工業聯合會首席執行長克貝爾:我們有一天回首往事時,或許會發現2013年是歐洲工業、研發以及安全政策的轉折點。經濟歷史學家或許會忍不住將此稱爲「斯諾登效應」。
2013年7月8日

美中峯會將再談駭客

在美中峯會即將開幕之際,歐巴馬政府試圖再度針對駭客竊取商業機密問題向北京方面施壓。不過,美方的談判地位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被斯諾登的爆料事件所削弱。
2013年7月8日

玻利維亞總統稱願向斯諾登提供庇護

莫拉萊斯的專機曾因被疑藏匿斯諾登而被迫更改航道
2013年7月8日

爲何世界對斯諾登關上大門?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沒有哪個歐洲國家會接納斯諾登。既然美國監聽他國資訊幾乎已是衆所周知,爲何要爲一個自詡的「揭密者」而與美國作對?
2013年7月5日

美國「地毯式」監聽要不得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海斯伯格:傳統監視與用魚叉捕魚類似,目標是某特定資訊。但美國的監聽活動已變成產業性了:向全體民衆撒下了史無前例的大網。這不但威脅國際關係,還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2013年7月5日

歐盟威脅中止與美國的數據共享協議

大西洋兩岸因美國監聽活動而產生的矛盾驟然升級
2013年7月5日

斯諾登擊碎美歐數據分享夢?

四年來,美國的高級官員一直在對歐盟開展強力遊說,試圖能讓美歐在情報活動中廣泛合作。但隨著斯諾登的出現,這些小心而艱苦的外交努力可能功虧一簣。
2013年7月4日

歐巴馬跌破幻象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隨著屢次政治食言和「棱鏡門」的發酵,世界對歐巴馬的崇拜終於開始瓦解。但如果說他只是個欺世惑衆的騙子,也不對。歐巴馬原本就不該是自由派寄託幻想的對象。
2013年7月3日

歐洲對待間諜技術的道德困境

雖然歐洲政界對美英的竊聽行爲大爲光火,但要說製造和出口間諜設備的能力,沒有多少地方能趕得上歐洲。有專業人士抱怨,歐洲政府一面大力投資網路安全,一面又對出售駭客技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013年7月3日

馬丁—斯諾登的「前車之鑑」?

在美國全球追捕斯諾登之際,另一位被引渡回美國的內幕交易嫌疑人特倫特•馬丁的遭遇引發關注。他的律師稱,馬丁在香港等待引渡時曾受「非人折磨」。
2013年7月2日

斯諾登向俄羅斯申請庇護

普丁開出的收留條件是:「他必須停止損害我們的美國夥伴」
2013年7月2日

「竊聽風雲」惹怒奧朗德

法國總統強烈抗議美國對歐洲盟友的監視行爲,並暗示歐美貿易談判可能因此受損
2013年7月2日

「棱鏡門」最新爆料引發歐盟官員震怒

德國媒體稱,美國情報機構對歐盟辦公室進行竊聽並侵入內部電腦網路
2013年7月1日

歐巴馬:不值得爲斯諾登討價還價

稱美國不會爲爭取遣返洩密者而影響其它國際合作
2013年6月28日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