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間諜

被職場埋沒的天才間諜

FT專欄作家希爾:二戰時期,銀行職員羅伯茲在隱蔽戰線擔任特工,成功化解英國境內納粹支持者的威脅。可是他在銀行的上司卻始終沒有發覺這位天才間諜的才能。
2014年11月7日

英國情報首腦批評美國科技企業不合作

指責美國企業「拒不承認」其服務被恐怖分子濫用的現實
2014年11月4日

中國駐印大使突然換人引猜測

其他國家的幾名資深外交官對中國這一舉動感到喫驚,但對換人原因未能達成共識
2014年9月30日

媒體:中國駐冰島大使被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對於馬繼生被捕訊息是否屬實,他沒有這方面訊息
2014年9月19日

韓飛龍案令人關注中國盡職調查行業

韓飛龍被判犯有非法獲取中國公民個人資訊罪,這起案件受到銀行、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的密切關注,他們想知道:中國是否在收緊針對私人調查的模糊規則?
2014年8月12日

中國政府採購名單剔除蘋果產品

目前一場由國家主導的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運動正在中國形成勢頭
2014年8月7日

兩位加拿大公民涉嫌竊密被中國調查

中國學者時殷弘表示,這可能是對加方指控中國侵入加拿大電腦系統的報復
2014年8月6日

間諜寫作指南的漏洞

露西•凱拉韋:美國中情局編撰的間諜寫作指南在網上火了。其本意應是想讓員工行文時儘量準確、清楚、簡短,然而過時的觀念和錯誤的關注點令這本書成了無用之物。
2014年7月22日

歐巴馬不再值得信任

FT專欄作家盧斯:大多數人不再信任歐巴馬,這其中既包括外國盟友,也包括美國國內的批評人士。當失去信任的時候,尊重也就無從談起。
2014年7月22日

中國官媒稱iPhone存在洩密危險

央視引用中國專家觀點,稱蘋果手機定位資訊可能洩露「國家機密」
2014年7月14日

美國起訴中國商人竊取軍機資訊

Su Bin被指夥同他人從波音電腦下載數據並加以兜售
2014年7月14日

間諜案使德美關係雪上加霜

德國學者施特爾岑米勒:圍繞著北約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角色,德美爭吵正在發酵;美歐自貿協定談判也面臨著德國公衆的強烈反對;再加上最近因間諜問題引發的信任喪失,德美關係可能鬧出三場災難。
2014年7月11日

德國驅逐美國駐德情報主管

德美圍繞間諜活動的最新爭吵可能損害這兩個盟國間的關係
2014年7月11日

德國調查第二起疑似間諜案

默克爾發言人表示:「在安全與侵犯公民自由之間平衡的問題上,德國與美國存在重大分歧」
2014年7月10日

德國要求美國迅速解釋間諜指控

德國情報局一僱員涉嫌被美國收買
2014年7月7日

美國再度指控中國軍隊竊取商業機密

美網路安全公司CrowdStrike聲稱,解放軍總參三部下屬的一個部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
2014年6月10日

中美網路安全拉鋸戰

歐巴馬政府正利用刑事訴訟的方式,提高中國的駭客活動成本。有觀點認爲,美國此舉可能弄巧成拙:既激怒了中國,又不能提供令其改變的動力。
2014年6月5日

中國官方媒體聲討美國科技公司

指稱美國科技公司對中國安全和網路完整性構成威脅。這顯示中美之間圍繞網路間諜活動的口水戰已經逐漸擴大。
2014年6月5日

斯諾登事件新聞出籠記

普利策獲獎記者格林沃爾德在新書《無處藏身》中爆料他被斯諾登選中曝光「棱鏡」計劃的來龍去脈,並進而探討網路時代政府監控的是非曲直。
2014年6月6日

美國對中國駭客反應「升級」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辛格:美國官員多年來一直在私下裏和中國官員談論網路攻擊問題,這次起訴五名中國軍官駭客,反應出美國的反應升級了。
2014年5月26日

中國禁止國企使用美國諮詢公司服務

此舉標誌着中國對美國有關網路間諜起訴的回應進一步升級
2014年5月26日

美國「監聽合理」的邏輯背後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沈逸:全球網路空間不是美國的私域,以反商業駭客名義實施的網路霸權戰略,對網路空間基礎的威脅,比商業駭客和間諜行爲更嚴重。
2014年5月23日

舒默敦促歐巴馬將中國告上WTO

這位民主黨資深參議員稱,中國網路攻擊會嚴重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美國應作出強硬反應
2014年5月23日

Lex專欄:網路竊密不如踏實改革

美國檢方在起訴中國軍方網路竊密時沒有點名「受惠」的中國國企,但所牽扯的行業都是中國多年產能過剩的行業,這讓竊密行爲看上去更像是在促進效率低下。
2014年5月22日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