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巴克萊

巴克萊醜聞可能引發金融業風暴(上)

巴克萊參與操縱Libor的醜聞,加劇了籠罩銀行業的聲譽之災,可能在全球範圍迫使銀行老闆下臺,並加大監管者對銀行業施加更嚴格監管的決心。
2012年7月4日

戴蒙德:英國央行曾建議低報Libor

巴克萊CEO辭職後公佈筆記,顯示當年英國央行和工黨前政府官員建議該行低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
2012年7月4日

Lex專欄:摸底巴克萊?

巴克萊因操縱Libor利率而被罰款後,股價下跌了15%,市淨率降至0.4倍,比同類銀行都便宜。那麼,現在應該趁機買進嗎?這家銀行可是捲入了一場大風暴。
2012年7月4日

巴克萊何以能夠操縱利率?

英國作家歐格:自由市場的核心參考指標受到了有組織、系統性的操縱,巴克萊試圖操縱Libor的訊息揭示了這一點。現在我們迫切需要對全能銀行模式提出質疑。
2012年7月3日

英國議會將全面調查Libor醜聞

巴克萊董事長辭職一天後,該行CEO戴蒙德和首席運營官也已辭職
2012年7月3日

FT社評:巴克萊醜聞折射金融業痼疾

巴克萊事件也許沒有最近的一些銀行業醜聞那麼「勁爆」,但很少有哪樁醜聞能夠像它這樣,讓人們如此清楚地看到金融系統的腐朽核心。
2012年7月2日

Libor醜聞彰顯銀行業核心問題

FT專欄作家邰蒂:近幾十年,每當英美大銀行欲爲高利潤、詭異創新提供理由,他們都會端出亞當•斯密。但Libor醜聞顯示,他們並非斯密傳人,而是機會主義者。
2012年7月2日

巴克萊董事長將於今天辭職

以緩解政界人士和公司股東對該行在Libor操縱案中所扮角色的批評聲浪
2012年7月2日

巴克萊利率操縱醜聞引發政治風暴

這家英國最大銀行試圖操縱Libor利率的訊息引發了強烈的政治反應,導致股價重挫近16%
2012年6月29日

巴克萊被罰款4.5億美元

美英當局指責該銀行企圖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
2012年6月28日

巴克萊迫於股東壓力收緊獎金標準

突顯一些全球最大銀行的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的實力平衡正發生轉移
2012年4月20日

巴克萊稅收籌劃業務受訴

美國國稅局稱,巴克萊爲紐約梅隆銀行等設計的複雜跨國交易是利用英美稅法漏洞不當避稅
2012年4月16日

站不住腳的辯護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英國巴克萊銀行CEO戴蒙德試圖讓人們相信,透過爲大小企業承擔風險,銀行致力於支援經濟成長。無疑,他相信自己所說的每一個字。但你應該相信麼?
2011年11月16日

倫敦金融城的轉變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戴蒙德以倫敦金融城代言人的身份露面,這表明英國土生土長的投資銀行業幾乎全部消失,如今執掌英國頂尖零售銀行的竟是美國投資銀行家。
2011年11月14日

投行貢獻巴克萊上半年逾九成利潤

但該行表示今年爲削減成本將裁員至多3000人,其中多數將落在投行部門
2011年8月3日

巴克萊成Libor操縱案主要調查對象

調查人員正在調查巴克萊的交易員及其資金部門的資訊交流是否違規
2011年3月25日

巴克萊擬於下月公佈薪酬改革方案

知情人士稱,新任CEO戴蒙德計劃用或有可轉換債券,來支付銀行家很大一部分獎金
2011年1月24日

巴克萊新掌門人選令人不安

FT專欄作家加普:任何一家選擇成爲綜合性銀行的零售銀行,最終可能實際上會成爲一家由投資銀行家經營的投資銀行,收集存款的分支網路則變成了副業。
2010年9月16日

滙豐巴克萊高層同日生變

有關銀行業在倫敦的未來的激烈論戰升溫
2010年9月8日

巴克萊資本擬採用合夥制模式

「合夥人」對業務有更大話語權,薪酬更多與利潤率掛鉤,忠誠度更高
2010年3月15日

滙豐、巴克萊三季度盈利

英國銀行業正分化爲成功的商業機構和舉步維艱的部分國有銀行
2009年11月11日

國開行:半途而廢的商業化轉型

金融危機令國開行擯棄了效仿西方金融機構的念頭,轉而回歸其作爲一家國有政策性銀行的職能:資助中國企業的國際擴張,以及幫助中國獲取海外資源。
2009年11月2日

巴克萊擬剝離40億英鎊複雜信貸資產

該行正加緊清理資產負債表,緩解股東擔憂
2009年10月12日

巴克萊換帥之後

irrelevant|不相關的 illusion|幻象,錯覺,假象 consultancy|顧問,諮詢公司 volatile|反覆無常的,不穩定的 tangible|明確的,實際的 perverse|錯誤的,荒謬的
2024年11月24日
|‹上一頁‹‹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