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川普開始物色自己新團隊人員,對這些人的選擇是爲川普即將實行的內外政策服務的,其中一些已經被挑選進來的團隊成員,有著強烈的反華色彩。但另一方面,川普選擇團隊成員最重要的原則是必須忠誠於他,否則絕對不能被接受;同時川普還有喜歡和善於交易的特性,而且,川普團隊裏還有在中國有實際利益的、同樣對交易不陌生的靈魂人物馬斯克。預測中美關係,兩個方面都要考慮到。
中美可能麻煩多多
從川普近日已經初步約定邀請進入新團隊供職的人選看,讓人無法不對未來中美關係表示擔心,尤其是有的人未來擔任的工作還與中國關聯很大。這裏首當其衝的就是可能被任命爲國務卿的魯比奧、以及已經被任命爲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沃爾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說,美國當選總統川普預計將任命共和黨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爲國務卿。
CNN評論稱:選擇魯比奧擔任美國務卿將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川普政府有意升級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對中國來說,任命魯比奧將比美國前國務卿龐畢歐連任更糟糕。
據瞭解:魯比奧是川普的國務卿候選人中最鷹派的人選,過去幾年,他一直主張對中國、伊朗、古巴等被美國視爲地緣政治對手的國家採取強硬的外交政策。尤其是,2020年,因操作涉疆、涉港問題,中國外交部對聯邦參議員魯比奧實施制裁。
《國會山報》先前報導稱,美國商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也有可能出任美國務卿一職。
對魯比奧來說,如何處理與他的關係將成爲中國政府與川普新政府的首個難題,因爲魯比奧2020年曾經因爲操作新疆和香港問題受到中國政府的制裁。這裏的關鍵是如何平衡,即既要維持原有的中國立場,又不能不和他接觸,因爲中國政府絕不可能不和美國國務卿接觸。
此外,本週沃爾茲已經被任命爲川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般認爲:沃爾茲被視爲國會山最大的對華鷹派之一。他是衆議院共和黨中國特別工作組的成員,並曾呼籲美國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
沃爾茲曾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對美國的利益構成了「生存威脅」,華盛頓方面需要「對我們自己的準備狀態進行重大投資」。而且,他一貫叫囂美國需要爲與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潛在衝突做好準備。
美國CNN指出:魯比奧、華爾茲都是中國的鐵桿鷹派,他們的選擇明確表明,川普的政策將如何發展。CNN的判斷認爲:這是指向美國新超級大國的對手,即中國。
川普已經和將要任命的一些團隊成員,都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政策傾向,可謂「同志式」的團隊。
除了魯比奧和沃爾茲,川普團隊的其他成員也都表現出相同的特質:
李•澤爾丁將擔任環境保護署的負責人,而他在衆議院被進步綠色團體評價最低。
湯姆•霍曼,據介紹,這個「邊境沙皇」的人選對待難民問題非常強悍和粗暴。
斯蒂芬•米勒據說在川普激烈的麥迪遜廣場花園集會上公開宣佈:「美國只適合美國人」,預計他將被任命爲白宮政策副參謀長,他可能會策劃大規模驅逐出境。
克里斯蒂•諾姆從川普第一個任期以來一直是川普的狂熱支持者,是川普挑選的國土安全部部長。
由於參議院已經被共和黨所控制,因此川普所挑選的團隊組成應該是無大礙的,用中國過去的政治術語說:未來川普團隊可謂是用「川普思想」武裝起來的幹部。美國媒體評論對此說:每一個選擇都體現了當選總統的政治信仰和本能的一個方面。他們自己的立場反映了華盛頓和美國全球政策的變革的願望,這些政策激勵了川普在選舉中佔多數的數千萬選民中的許多人。
因此,未來中美關係的確需要細心觀察,堅決而又謹慎地處理。
忠誠可能平衡極端
儘管川普組建起來的團隊成員具有上述顯而易見的極端、右傾的特質,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會爲了主義而不聽從、甚至背叛川普。因爲川普邀請這些人加入美國國家管理團隊的前提是:必須絕對忠誠、服從於川普,這是最重要的;同時川普又是一個喜歡且善於交易的人,而且,在中國有實際利益的馬斯克在其團隊成員中還是靈魂人物,他也不可能不善於交易。這一切可能將平衡其團隊的極端。
各種資訊顯示,川普在組建其團隊時,首先以絕對忠誠他個人爲標準。
美國CNN報導說:到目前爲止,每一個選擇或預期的選擇都有一個共同點:對川普的極端忠誠,尤其是在他充滿指責的總統任期後。被挑選的每個人都以在電視採訪中表達對當選總統所崇拜的那種誇張的敬意而聞名。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當政府成員優先考慮他們對憲法的誓言,而不是對他的忠誠時,一種背叛感經常被點燃,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和其他許多人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作爲商人出生的川普,其職業生涯決定了他喜歡交易和善於交易的特性,這裏還包括了同樣也具有這種特性的團隊核心和靈魂成員馬斯克,這一特性必然反映在他們處理每一項政策的過程中,這其中當然包括了中美關係。
因此,當川普挑選出來的團隊成員在處理中美國關係時,他們惡化中美關係的空間是有限的,並不能完全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因爲首先必須完全服從川普的意志。
對中國來說,把握中美關係的關鍵是:能否準確地尋找到與川普交易的切入點,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是否善於交易。中國的外交團隊能否做到這一點呢?拭目以待吧。
(注:作者是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祕書長、高級研究員,政策研究者。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