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欄 平臺經濟

數字平臺有偏見,草根經濟難創新

吳延暉:以中國的數字文藝娛樂市場爲例,平臺的推送和操縱能決定一部作品的命運。平臺的偏見足以主宰市場沉浮,甚至窒礙產業創新。

從近期中國內地網約車市場中,明顯看到像高德打車這一類聚合平臺的崛起。一位入行不久的司機告訴我,一些自營模式的傳統平臺歧視新手,給他們派的都是掙錢少的差單,好單則留給在平臺工作已久的老司機,因此他們這些新司機,更喜歡在聚合打車平臺接單。其實,平臺偏心的現象,比比皆是。這可能是平臺的市場定位造成,又或者由平臺與廠商之間的利益分配關係釀成。只要擁有一定的壟斷權力,平臺難免有偏見。關鍵的問題是,這種偏見是否會打擊廠商積極性,並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與此相關的一個議題,便是幾年前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有關亞馬遜這樣容納衆多第三方賣家的購物平臺,應否禁止其銷售跟第三方賣家相近的產品。這個議題的提出者認爲,亞馬遜平臺的推廣對賣家銷售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若允許自營,平臺一定會把更多流量分給自家產品,打壓第三方產品。如此厚此薄彼,勢必扭曲整個平臺的生態,壓抑由中小賣家組成的草根經濟【注1】。亞馬遜的辯護者則稱,平臺構建生態聚集人氣的成本很高,應當允許其適度將流量商業化、資本化,而第三方賣家可以與平臺簽訂合約,獲取平臺的支援。在典型的購物平臺上,商品的差異主要是水準差異,創新成分不明顯,所以平臺偏見不會有顛覆性的結果。但對於創造性的產品,其差異主要是垂直差異,一家歡喜則意味另一家憂,平臺偏見的殺傷力也就大不一樣。

產品垂直差異化、創新程度高的平臺市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數字文化產品,包括音樂、影視,乃至文藝作品。知名產業經濟學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Joel Waldfogel在2018年出版一本熱情洋溢的書,名爲《數字文藝復興》,禮讚數字平臺對鼓勵草根創新的正面作用。他的觀點是,數字平臺大大降低消費者的搜尋成本,以及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成本。一些在傳統市場乏人問津的長尾產品,在數字平臺上卻能很快找到知音,鎖定消費羣【注2】。這樣的生態有利於百花齊放,尤其讓知名度不高、但創造性強的文化工作者提供異軍突起的機會,而過去給埋沒的文藝寶石也可能復興。

筆者去年邀請Waldfogel教授到中國訪問,特別就數字文藝復興的問題與他進行探討。在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文化數字平臺的運營方式相對「消極」,主要目的是撮合消費者和生產者。但過去十年,平臺運營日趨主動化,特別是在中國的數字文藝娛樂市場,平臺的推送和操縱基本決定一部作品的命運。所謂流量爲王,能夠逆「流」改命純屬神話。在這種情況下,平臺的偏見便會主宰市場沉浮,決定產業創新。

筆者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朱峯教授以中國的網路小說平臺爲案例,研究了這個議題。在大多數的網路小說平臺,作者跟平臺簽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平臺買斷作品,另一種是作者與平臺分成作品帶來的收益。前者接近平臺自營模式,後者雷同第三方賣家,所以平臺傾向於對其買斷的產品提供更多的流量扶持。若然把作品賣斷給平臺,市場收益跟產品質量脫鉤,很多作者就選擇躺平,只迎合讀者口味灌水,放棄創新。也就是說,平臺偏心的作品反而創新不夠。我們的論文透過大量的微觀數據,展示這個矛盾如何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演變,以及對消費者和產業創新的影響【注3】。

如何透過合理的機制設計來促使數字平臺合理分配資源,已經成爲平臺經濟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平臺短期獲益的行爲,往往成爲長期活力的阻礙。監管部門不僅要爲保護消費者權益來限制短期獲益的行爲,數字平臺自身也要平衡好長短期的利益,才能促進平臺經濟的良性發展。

注1: Feng Zhu and Qihong Liu, 「Competing with complementors: An empirical look at Amazon. co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ume 39, Number 10 (2018), 2618–2642

注2:Joel Waldfogel, Digital Renaissance: What Data and Economics Tell Us about the Future of Popular Cul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8)

注3:Yanhui Wu and Feng Zhu, 「Competition, Contracts, and Creativity: Evidence from Novel Writing in a Platform Market」, Management Science Volume 68, Issue 12 (December 2022), 8613-8634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及戰略管理系吳延暉教授。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責任編輯郵箱:tao.feng@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明德商論

本雙週專欄是由港大經管學院的專家教授撰寫,將爲讀者提供對商業、金融、經濟和科技領域最新趨勢和創新的獨特見解。港大經管學院致力於培養一流的商業領袖和推動學術和相關研究,在亞洲導向經濟發展的世界大潮流之下,爲香港、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動力。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歐洲成長前景受到赤字限制打擊

歐洲經濟還面臨多項長期挑戰,從老齡化社會導致勞動力萎縮,到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防務能力。

「主串流媒體」能在第二屆川普任期倖存下來嗎?

美國的新聞集團擔心,當選總統將透過監管、訴訟和恐嚇來兌現競選時對新聞業的威脅。

輝達向全球晶片製造商傳達的資訊

輝達向全球晶片製造商傳達的資訊很明確:如果不能打敗它,那就加入它的供應鏈。

巴西的全球平衡戰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實現

巴西總統盧拉一直尋求與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保持聯繫。但即使在川普再次勝選之前,這一外交空間也在縮小。

冗長的午餐應該爲西班牙洪水預警失靈「背鍋」嗎?

倖存者指責西班牙地方政府失職,專家則警告氣候變化正在引發更多難以預測的自然災害。

廣告商將重返X平臺,試圖討好馬斯克和川普

一些品牌曾因馬斯克取消審覈而放棄在該網站投放廣告。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