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德國

德國總理蕭茲執政以來爲何三度出訪印度?

袁傑:德國政府制定「聚焦印度」政策檔案,這與德國去風險和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目標相關,但德企進入印度不是爲了取代中國,而是一種補充。

今年10月,德國政府制定了「聚焦印度 」(Fokus auf Indien)的政策檔案, 印度現已被視爲德國在印太地區的關鍵合作伙伴。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ulz)自執政以來三次出訪印度,顯示出對印度的高度重視。

1.首度訪印

早在2023年2月下旬,蕭茲就首度出訪印度(見《德國政府爲何把希望寄託在印度身上?》, FT 中文網2023年3月29日))。

當時,《柏林晨報》發表一篇題爲《西方正在失勢——德國需要新的夥伴關係來確保繁榮》 的社評。 作者開宗明義地寫道: 「世界經濟重心正在轉移。到本世紀中葉,全球的權力平衡將根本不同於今日。西方的政治和經濟主導地位早已不復存在。」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數據,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早已在2022年超越之前的宗主國英國,而躍居全球第五大經濟體。2023年,德國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退至第四名,而印度則仍位列第五名。

然而,社評作者看好印度的發展勢頭,並在2023年春就已大膽預言,該國在未來五年內還將把現今排在它前面的德國和日本甩在後面: 「在未來五年內, 印度將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爲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當然,這一預測能否實現,尚不得而知。

但值得關注的是,那篇社評明確指出,大量來自印度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人才可以幫助老齡化的德國緩解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問題。由此也可見,該社評副題「德國需要新的夥伴關係來確保繁榮」實質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爲它點出了德國總理蕭茲去年2月出訪印度的真正目的。

在報導那次訪問時,德國媒體表示,蕭茲出訪印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印度尋找人才。爲此,這位德國總理對印度的巨大潛力讚不絕口。此訪期間,蕭茲還曾專程來到班加羅爾。這個大都市的人口現超過1000萬, 是印度IT和高科技據點,被視爲印度「矽谷」。衆多的印度新創企業都在這裏茁壯成長。

據報道,在班加羅爾,蕭茲表示:「在這裏,非常合格的、非常有才華的年輕男女都對在德國工作有著極大的興趣。」他同時強調,德國對此也抱有「直接興趣」。這番表態也顯示,蕭茲正熱切期待來自印度的軟體和人工智慧的人才。

在班加羅爾,蕭茲還承諾將減少官僚主義障礙,以便讓專業人員更容易來到德國。同時,其家人也可較方便地隨同而來。此外,蕭茲還表示, 那些去德國工作的IT專家,也可與同事們方便地用英語交談。顯然,蕭茲正試圖消除印度專業人員對語言障礙的擔憂。他還保證道,逐步掌握德語,以便能和其他朋友很好地交流,這並不是一個問題。

當然,博世、西門子、梅賽德斯-賓士、蔡司、大陸集團、軟體巨擘思愛普(SAP)等德國公司也早已在這個印度南部的大都市設立分支機構,紛紛實地尋覓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人才。

2.再度訪印

在德國總理蕭茲去年9月爲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新德里峯會再度訪印之前,蕭茲內閣成員也密集訪問了印度(見《印度能讓德國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嗎?》,FT中文網2024年1月29日)。

2023年6月上旬,社民黨籍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出訪印度。據稱,在安全領域政策方面,兩國也要加強溝通。 同月,社民黨籍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長斯文雅•舒爾策(Svenja Schulze)緊隨其後訪問了印度。

2023年7月中旬, 綠黨籍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又對印度進行了爲期三天的訪問。而數天前, 社民黨籍勞動部長鬍貝圖斯•海爾(Hubertus Heil)也在印度。

在那次出訪中, 哈貝克還直言不諱地表示:「重點顯然已轉向印度。」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經濟部長上一次出訪印度還是十一年前的事。

同年9月9日和10日,蕭茲出席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新德里峯會,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再次進行了會晤。

此間媒體特別提到,在2022年德國擔任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時,除七國首腦外,德國還邀請印度等國列席了當年6月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埃爾茂宮舉行的峯會。因而,兩人關係非同一般。

而德國總理及其閣員去年數月之內如此密集地訪問一個國家,實屬罕見。

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網站當時曾發文稱: 「在德國的經濟和外交政策中,很少有國家像印度那樣受到如此關注。」該文指出:「在德國看來,印度在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對德國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並應爲德國勞動力市場提供技術工人。」

文章還特別提到,印度的信息技術部門擁有高素質的軟件開發人員,這些人可以推動德國的數位化進程。

此外,印度也是綠色氫氣的潛在供應國。而能源合作伙伴關係應有助於建立相應的產業。但據稱,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爲據稱印方尚未掌握關鍵性技術。

3.三度訪印

2024年10月24日,德國總理蕭茲和一半內閣成員啓程前往印度, 參加在新德里舉行的第七次德印政府磋商會議。這也是蕭茲任內第三次訪問印度。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政府10月16日剛透過「聚焦印度」的政策檔案,印度已被視爲德國在印太地區的關鍵合作伙伴。德印雙方將在經濟和貿易關係、招聘技術工人、外交和安全政策等方面擴大合作。而在新德里舉行的會談可能會在多個領域對德國產生決定性影響。

從經濟大環境來說,德國眼下確實處境艱難。該國主要經濟研究所9月26日曾聯合發表預測:2024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0.1%。

經濟部長哈貝克本人10月9日則公佈了最新的官方數字:今年德國經濟預計萎縮0.2%。而年初作出春季預測時,政府還認爲經濟會有0.3%的成長。這將是德國經濟連續第二年萎縮。

雖然據哈貝克稱,明年有望走出經濟衰退陰影,但從目前來看,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0月22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就預測,德國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僅爲0.8%,比7月份的預測低了0.5百分點。

反觀印度,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的一篇評論文章甚至將其稱爲「經濟巨人」。文章稱:「印度經濟不僅在成長,簡直是在暴漲。成長率接近7%,是二十國集團中成長率最高的國家。當德國的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時,印度每年都在修建八個機場和一兩個地下鐵路系統。印度每天都在修建28公里長的高速公路。」文章還寫道,德國總理可能會對這些數字羨慕不已。

而德國則希望從印度的成長中獲益,且據稱已經在這樣做了。2023年,德國對印度的出口成長了14%。德國是印度在歐洲的頭號貿易伙伴,

那篇評論文章還稱,從德國的角度來看,多元化和去風險現已成爲當務之急。而德國則寄希望於在印度合作伙伴的幫助下實現多元化。「德國希望變得更加獨立,尤其是獨立於中國。另一方面,印度則堅持認爲自己不僅僅是其北方鄰國的替代品。」

據稱,這也是德國總理要求加緊推進歐盟與印度之間自由貿易協定的另一個原因。雙方已經進行了長達13年的談判。

在上次訪問新德里時,德國總理就曾表示:「我希望現在就達成協議,不要讓這一切再這樣下去了。」然而,從那時起,談判就一直停滯不前,據稱部分原因是因爲歐盟堅持環境標準和可持續供應鏈。

此外,據該文稱,莫迪則希望與西方和德國開展防務合作。因而他還談到了「尚未開發的防務合作潛力」。

當然,在德國政府制定「聚焦印度」政策檔案、德國總理三度訪問印度後,人們也對以下兩個關注點展開探討:

其一是德國對印度的投資。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和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近期曾共同開展過一項名爲 「2024年德印企業展望 」的研究。研究報告前言指出: 「受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穩定的政治局勢和可獲得熟練工人的吸引,德國企業正計劃在未來幾年裏擴大在印度的投資。」

然而,根據該報告,「德國企業在印度也將繼續面臨挑戰, 包括官僚主義障礙、腐敗和複雜的稅收制度」。而儘管面臨這些挑戰,「德國公司依然對其在印度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報告還稱,預計印度經濟在未來幾年將強勁成長,德國公司也能從這一成長中受益。

由此可見,雖然面臨挑戰,德國企業今後還將繼續加強對印度的投資,並預期能從中獲益。

其二是德國政界提出的去風險和降低對中國依賴這一目標。

目前來看,德國工商界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法蘭克福匯報》最近在採訪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博樂仁時就曾提到,蕭茲正在爲企業從中國遷往印度做宣傳,聲稱印度次大陸對德國經濟充滿 「機遇」。但據稱,德國汽車工業在印度的銷售額微乎其微。西門子在印度的銷售額僅佔其營業額的3%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畢馬威國際業務部總監安德烈亞斯•格倫茨(Andreas Glunz)在推介上述「2024 年德印企業展望」時就稱:「作爲對中國的補充,越來越多的德國公司正在進入印度,以期從當地充滿活力的可持續成長預期中獲益。」

由此可見,即使是按照這位畢馬威高階主管的觀點,德國企業進入印度,也並不是爲了取代中國,而只是對中國的一種補充。

德國工商總會(DIHK)外貿負責人福爾克爾•特萊爾(Volker Treier)還向「德國之聲」表示:「在過去40年裏,德國經濟已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跟,並建立起了一個由供應鏈、生產路線和分銷管道組成的複雜而運作良好的網路。」

爲此,特萊爾表態稱: 「這個網路是不容易轉移到其他市場的。在中國的德國企業中, 約有90%的企業是爲中國市場生產產品,因而與中國國內市場有著密切的聯繫。」

特萊爾還指出,對於德國企業來說,印度並不一定要成爲 「新的中國」。特萊爾直言道:「這絕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全球貿易不是零和遊戲。」而他所在的工商總會將繼續致力於促進德國、中國和印度之間強有力的經濟關係。

值得關注的是,德國政局11月6日晚發生突變: 蕭茲宣佈已請求聯邦總統解除聯邦財政部長的職務,並決定於明年1月15日舉行信任投票。迄今爲止擔任財長的是自民黨黨魁克里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該黨隨即宣佈退出執政聯盟。一旦蕭茲政府不能贏得信任投票,最遲明年3月底將提前舉行大選。

然而,特萊爾的上述表態不僅值得「聚焦印度」的本屆德國政府,而且也值得下屆政府深思!

(注:作者袁傑博士是旅德中國學者。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巴菲特出售蘋果股票,累積大量現金,引發人們對其動機的猜測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透過平倉最賺錢的交易填滿了金庫,投資者對此提出質疑 。

馬斯克或成華爾街的「大白鯨」

美國大選和特斯拉老闆地位的提升可能帶來大筆交易費用。成爲特斯拉最得力顧問的競爭已經開始。
2小時前

Lex專欄:亞洲將遭遇「川普交易」的衝擊

汽車行業保護主義抬頭的定價過程纔剛剛開始。

馬斯克對川普的押注得到了回報

特斯拉和X的首席執行長將成爲川普總統身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和商業顧問之一。

巴尼耶削減養老金的計劃觸動了法國人的神經

法國總理的這一省錢提案遭到反對,儘管人們呼籲加強世代公平。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