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欄 國際關係

秦立志、付騰浩:地緣戰略關係、相互依賴與大國聯盟選擇機制

國際關係學者秦立志、付騰浩受訪表示,中國應該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制定地緣戰略,以剋制、謙遜的態度營造有利於自己的戰略形勢。

【本文爲作者「中國學者百人百訪」系列的最新一篇】

秦立志,目前是中國海洋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付騰浩,是山東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科研助理。秦教授與付騰浩在2024年第4期《國家安全論壇》上發表了《地緣戰略關係、相互依賴與大國聯盟選擇機制》一文。筆者就這一文章的理論脈絡與現實意義採訪秦教授與付騰浩。

以下是訪談實錄:

問:聯盟問題一直是國際關係中的熱門話題,你這篇論文爲什麼以多極體系下的大國聯盟爲考察對象?

秦立志、付騰浩:首先,既有文獻多是聚焦於「單極體系」下或「兩極體系」下的聯盟問題,以多極體系爲研究對象的成果不多。這可能與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國際政治現實有關,「多極體系」在國際政治中屬於較遠的歷史範疇。但這並不意味著「多極體系」不重要。一方面,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成立以來,近代以來的國際關係史經歷了近三百年的「多極體系」,冷戰時期的「兩極體系」和冷戰後的「一超多強」反而是比較特殊的權力結構。另一方面,多極體系下的聯盟研究更爲複雜,「多極體系」通常意味著在本國所構築的聯盟體系之外,還有一個以上的大國可能成爲核心競爭對手,因此聯盟博弈與對手博弈之間的互動更爲頻繁。並且,從當前地緣格局的發展趨勢來看,海權的多極化或許難以出現,但陸權的多極化和部分地區的多極化很有可能會成爲國際體系變革的重要內容。其次,選擇以大國聯盟是爲了進一步明確這篇文章的研究對象。在聯盟的分類中,「對稱聯盟」和「非對稱聯盟」具有不同形成原因和行動邏輯。在兩極體系下,「非對稱聯盟」的研究可能更具現實意義,但在多極化的趨勢之下,對「對稱性聯盟」的關注應當適當提升。多極體系與大國聯盟這兩個條件本身構成了這篇文章研究對象的時空約束,也有利我們對歷史和未來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問:我們注意到你這篇文章中選擇的案例主要發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是否會缺乏對現實的關懷?

秦立志、付騰浩:首先,現在學界的確存在這樣的聲音,認爲對理論和歷史的過多關注會導致學術研究的「書齋化」,從而缺乏現實關懷。但那些宣傳「歷史無用論」的人,主要是欠缺將歷史和現實進行聯繫的類比思維。雖然簡單的類比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歷史仍然能夠給我們很多啓發,這些啓發對於解決現實問題很有幫助。所以錯誤不在歷史本身,而在於我們的思維侷限性。正如,「未解之謎」的存在並不意味著科學本身是錯的,而是因爲人類的智力水準有限。其次,這篇文章在案例分析部分運用了「半負面案例」比較分析,研究方法還是比較科學的,所得出的結論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問:文章中你提到了「地緣戰略關係」這一變數,這與你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地緣格局」這一變數有什麼異同?又有什麼創新之處?

秦立志、付騰浩:影響地緣格局的核心因素是相對實力和地理分佈,這是一個典型的結構層次的變數。但地緣戰略關係是指由兩個國家的地緣戰略碰撞所形成的「敵我關係」。在文章中,我們強調,兩個國家之間的地緣戰略關係主要包含三個影響因素。第一是地理距離,第二是兩國地緣戰略方向之間的互動關係,第三是兩國戰略層級的異同性。這一變數具有「結構」與「單元」的跨層次變數屬性。透過對案例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在和平時期,潛在威脅之間的聯盟談判比天然盟友之間的聯盟談判更容易達成。這是因爲聯盟條約的作用在於協調雙方的行動,而天然盟友之間沒有簽訂聯盟條約的必要性。這些想法和推論的產生,首先是基於對大國戰略史的長期關注,其次是對地緣政治理論的長期思考,主要是來源於對麥金德、斯皮克曼、漢斯•摩根索等學者的理論啓發。雖然摩根索曾經對地緣政治理論進行過嚴厲的批判,但他批判的對象主要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生存空間論」等比較極端化的觀點。實際上,摩根索自己的理論闡述含有深刻的地緣政治思維。

問:那你認爲我們國家現階段的地緣戰略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尤其是關於聯盟問題,你這篇文章可以提出什麼政策建議?

秦立志、付騰浩:首先,當下,中國所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崛起困境」。和當年的美國不同,美國在20世紀上半葉的崛起過程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整個過程中基本上沒有遭到大國的制衡,並且還出現了兩次世界大戰這樣的歷史契機。而對於當今的中國而言,既要處理國內經濟發展放緩的現實難題,也要面對周邊外交、中美博弈、逆全球化等一系列外部挑戰。所以,今天的中國應該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制定地緣戰略。當然,審慎不等於「無所作爲」,而是應該以剋制、謙遜的態度營造有利於自己的戰略形勢,並把握適當的戰略節奏。中國地緣戰略的關鍵在於「造勢」,而不是消極的「養勢」、「待勢」,「聯盟思維」在造勢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其次,作爲一個「陸海複合型」國家,中國還需注意資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兩線作戰」或「多線作戰困境」。這就涉及到聯盟問題,雖然中國明確表示自己遵循「不結盟」政策,但聯盟思維仍然對中國當下的對外政策有深刻啓發。在這篇文章中,聯盟的一大動機就是管控潛在威脅,而在中國大力發展海權的同時,也應該不斷增強與地區傳統陸權國家的關係穩定性。在制定地緣戰略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與他國地緣戰略關係的發展趨勢,「多面出擊」或戰線過長都不是當前中國地緣戰略的理性選擇。

問:你剛纔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提到了「半負面案例分析法」,請問這種方法和一般的比較方法有什麼不同?

秦立志、付騰浩:與一般比較分析中的負面案例不同,「半負面案例」主要強調案例中的過程機制本身已經啓動,但由於某些因素阻礙了機制的順利進行,從而導致了機制的失敗。比如,在本文中,英德之間存在聯盟的動機,並且也已經開啓了聯盟談判的過程,但是經歷了三輪談判之後,雙方仍然沒能結成同盟。將這樣的案例與「正面案例」進行比較,更容易看出聯盟談判的阻礙因素是什麼,從而對大國聯盟的選擇機制有更深刻的認識。並且,「半負面案例」本身存在反轉的過程,比如文章中德國與俄國在1905年的談判,本來已經取得了談判成果,但後來俄國又反悔了。這種反轉能夠更加生動的展示事件發生的過程,從而更好的把握從「因」到「果」的過程機制。

(注: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FT中文網「資本與國家」專欄作家,目前正在推動「中國學者百人百訪」這一欄目,採訪對接微信號:porsche910114。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評論與研究主筆,主要研究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時常一杯茶、一臺電腦,或受命或請纓,將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及時記錄並分享。現有作品二百萬餘字,然深知學思無涯,前路漫漫,立志上下求索。本專欄聚焦國際政治經濟事務熱點,力圖發出對複雜世界的多元認識與專業解讀,同時擬以「百人百訪」探訪全球政商學精英觀點,追求在樸素語言下把世界事務說的清楚一點,更願以熱心、熱氣給讀者帶來「小徹小悟」的快樂,讓閱讀成爲生活審美的元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馬斯克對川普的押注得到了回報

特斯拉和X的首席執行長將成爲川普總統身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和商業顧問之一。

巴尼耶削減養老金的計劃觸動了法國人的神經

法國總理的這一省錢提案遭到反對,儘管人們呼籲加強世代公平。

英國學費上漲對學生和大學財務狀況的影響

專家稱,這些措施不足以解決高等教育經費問題或吸引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

這次美國大選對美國企業意味著什麼?

大選結果將對能源、汽車和製藥等領域的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德國的商業模式失敗了嗎?

德國三大主要產業同時陷入低迷,經濟也停滯不前。政客們終於清醒過來了嗎?

Lex專欄:馬斯克利用美國大選出風頭

這位億萬富翁的名字沒有出現在選票上,但他已利用美國大選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