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35歲之後的人生

當一位40+的前職業經理人決定換城定居

張樂愚:對於陳路齊來說,帶著一家人離開長期居住的北京,是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對事業和生活的二次規劃,也代表著他對焦慮和希望的重新理解。

美國作家David Brooks在他的著作《第二座山》(The Second Mountain:The Quest for a Moral Life)中,提出過「第二座山」的概念。他認爲,人生要爬兩座山,第一座山是「自我」之山,人們基於外界的看法所希望實現的自我;第二座山是「忘我」之山,爲了某個內在的使命,人們甘願默默地奉獻。他將此稱爲人的「雙峯模式」。開始思考「第二座山」的階段,大多始於中年,往往是人們開始從世俗意義的山峯走向山谷之後,發現世俗的成就已經逐漸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陳路齊在今年上半年賣掉了在北京的房子,7月份他正式辭去了先前在上海的工作,舉家搬遷來到蘇州,在新的城市開啓生活。

5月份,他在中介掛牌了自己在北京唯一一處房產,時值北京房市仍在下行區間,但他沒有猶豫,以當時該小區近乎最低的價格迅速處理掉了這一佔比最大的資產,同時也卸掉了迄今人生最大一筆負債。他給我算了算賬,加上交易成本,還有這麼多年的利息成本,最後還虧了大概二三十萬。除去賬面上的數字,對於很多人來說,買一套房子也是精神層面的消費,因爲這意味著重要的安定感。

路齊大學時候從家鄉考入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學習預防醫學,畢業之後他非常順利的來到深圳一家區屬的疾控中心,但職業與興趣的錯配,使得他在工作中很少能獲得快樂和價值感。工作三年之後他考入了外交學院繼續攻讀國際經濟關係碩士。

在深圳工作的三年,小有積蓄的他趕上中國股市迄今爲止未能超越的一次波瀾壯闊的牛市,從那時開始他將投資視爲了自己終身的第二職業。外交學院剛畢業,有個朋友告訴他,在他們公司工作每天可以光明正大的看股票,所以他誤打誤撞邁入了財經公關行業,一直走到現在成爲了業內資深的財經公關專家,並且在豆瓣上出版了自己的一本電子著作《我給上市公司做公關》。

聽從外界的規訓,工作足夠努力,對自己要求也高,按部就班升職加薪,八零後這一羣體的集體寫照在路齊身上也毫無例外。他的職業生涯伴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起起伏伏,也逐漸迎來自己的快速發展期。2016年,他被挖到一家港股上市的財經公關公司做中國區總經理,負責內地三個城市辦公室的業務運營,最多的時候他的團隊超過上百人。

然而高負荷高壓力的工作,他的人生第一次住院也發生在那期間。那幾年,由於客戶排隊在香港上市,他經常需要當天往返兩個城市出差,回到北京經常是半夜,第二天正常地出現在辦公室裏,和同事開會,討論方案。 醫生說太過勞累,免疫力下降,建議在家裏靜養。

從業以來,路齊一直做乙方,爲客戶提供專業諮詢服務,2018年他跳到一家剛上市不久的地產企業做資本品牌負責人,他的年薪也順理成章地超過一百萬,在職業的選擇上他說那是房地產黃金年代最後的一點微光。只是公司總部在上海,他開啓了每週的雙城通勤的日子。也就是從那次職業機會開始,讓他開始體驗除北京之外的城市生活,也在心裏種下了換個城市生活的種子。

離開了待了十多年的北京,下決心搬到蘇州定居,是一個在心裏醞釀已久的決定,而最終推動這個決定的是今年路齊的兒子面臨小升初擇校問題,和很多看似成功的北漂中產家庭一樣,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他們最終選擇離開北京的催化劑。另一方面,近些年,各地都在大力引進人才,蘇州在今年更是放寬了落戶政策,同步給人才創業提供了實在的優惠政策。去年他偶然機會去蘇州出差,當地政府爲了大力招商引資,爲他提供了熱忱且高效服務,他感到另一座城市以「友好」的姿態在歡迎著他。

作爲全家人搬家換城市的決策人,路齊是這個決策最終拍板的人。在管理層做久了,路齊說家庭管理和公司管理是一樣的,戰略確定之後,就是堅定的執行,決策之前會權衡很多,決策之後就不會有掙扎和糾結了,剩下的就是把執行細化成一個執行方案,面對的是一個個更爲具體的問題:北京的房子能不能很快出手?要在蘇州哪個區落戶?小孩要在蘇州的哪個學校上學?房子要買在哪裏?

來到蘇州,他僅用了兩週就選定了蘇州的房子,三室一廳面積比在北京大了很多,小區的江南風韻,讓熱愛古典詩詞的路齊感覺很喜歡。更重要的是,賣掉北京的二手房,他還清了銀行貸款,不用再揹負每個月上萬的房貸,他第一次感到一身輕鬆。按照他的話來說,這是一次家庭資產重組的機會。

搬到蘇州已經四個多月了,他一邊忙著裝修新房,一邊做全職奶爸,照顧剛來蘇州開啓初中生活的孩子。他對外界戲稱自己是創業即失業,但他對未來依然還有些自己的規劃和憧憬,辭職之前,已經算好了經濟賬,過去的積累足以支撐他未來幾年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7月份,他在自己的公衆號上宣佈了已經註冊完成了公司,未來要做一個小而美的諮詢服務公司。看到他的官宣,有同行向路齊拋開橄欖枝,希望他加入,但是被他婉拒了,「如果還是做一樣的事情去打工,那這無異於再次回到原來的軌道。」

他說人的職業分三個階段,積累期、爆發期和下降期,在下降期到來之前儘管給自己規劃一個第二成長曲線。這裏面多多少少摻雜些危機感和焦慮感。

2009年,站在碩士剛剛畢業的門口,一個年輕人想留在北京實現野心夢想和慾望一點不少,十五年過去,剛剛換了城市站在又一個新的起點上,一個年過四十的男性坦然地說,野心和夢想盡管被沖淡了,換來的是對生活深刻的理解。

今年路齊去成都參加了本科畢業20週年的同學會,在那次聚會上,看到畢業之後20年的同學,過往他並沒有意識到四十齣頭對於一個男性到底意味著什麼。路齊沒有過多描述自己大學同學的狀態,只是畢業20年,那樣一次聚會好像是一面鏡子,讓路齊突然對年齡有了深刻的體會。

路齊說自己已經過了心隨境轉的年紀,比如辭去工作,比如來到蘇州,比如住了更大的房子,居住環境變得更好了。但當我問他這應該是令人很開心的事情吧,他想了想說,也沒有。爲生活做減法也是他當下這個階段的主題。我想這就是David Brooks說的尋找「第二座山」的狀態吧。

在著名的榮格派心理學家James Hollis的《男性困境》一書中,男性和女性一樣,同樣受制於嚴苛的角色的期待。在我的印象之中,路齊是理性的,善於思考分析的,很少表露情緒的。事實上,年過四十,他自己也說工作之中已經很少有事情會觸動到他的情緒了,但很多豐富和細膩的情感都在他自己的詩詞當中能感受到。

5月底,他回京處理房子的事情,從上海回北京的這條高鐵線,他從2018年開始已經來來回回坐了數不清多少次了,但這次的意義對他來說有些不同,望著窗外匆匆飛過的風景,他寫了一首詩《窗外的風景》:

從北到南/從南到北/這條高鐵線/我坐了很多次/窗外的風景掠過/來不及看清/就消逝了/留下沉默的心事/何處喧譁/世間的色相/如夢幻泡影/即使駐足看一生/也只是天地歲月的剎那/我看不清風景/但我看到了四季/看到四季的輪換/又到了夏天/我沒動/它也沒動/就這樣擦肩掠過/遺忘於記憶之外/遺忘於宿命

以下爲陳路齊口述,經作者整理後發佈:

做任何事情都是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權衡,每一步都有它的意義在的。人到中年,允許自己去按照真正的內心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透過換了城市,相當於給自己的家庭做了一次資產重組。決策的原則是隻去考慮大方向是不是對,不去在細節上糾結。比如快速出手了北京的房產,很多人都知道買賣雙方談判的過程雙方是心理博弈的過程,當時面對買家的砍價,我的態度是既然決定要走,那就不要在這細微細節上再糾結,所以以當時這個小區比較低的價位在一個月內賣掉了房子。我想這些就是原本在做決策是就想好需要承擔的。

蘇州的人才引進和落戶政策非常寬鬆,效率也很高。整個過程公開透明,也很方便。目前看除了京滬這兩個城市,全國戶籍的流動已經非常寬鬆了,其他城市基本上都不存在落戶的這樣一個門檻。所以我認爲從個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已經完全不必要在意戶口的東西,戶口很可能在我們這代人之後就被掃入到歷史的垃圾堆裏了。

從一線城市搬到二線城市,直觀的感受是這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決定。房子置換完了以後,除去居住條件有了改進之外,還完成了個人的去槓桿,沒有了負債,同時房產上佔用的資金也沒有以前那麼多,在資產配置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蘇州是個很宜居的城市,我個人感覺整體生活品質比以前更高。

當然這些都是外在環境的轉變,外在的物質境遇對我的影響已經很微弱了。 從追求外在的認可,追求一些物質的慾望,轉而去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平和,其實這時候往往是中年危機容易發生的階段,我們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是內在和外在的平衡的失調。這裏面離不開的重要一塊就是職業。

每個人職業發展的話,會有三個階段,積累期,爆發期到下降期。怎麼樣去度過第三階段下降期,就是要打造自己的第二個成長曲線,謀求收益的多元化,以及規劃我們的養老,這個是早晚每個人都要遇到的狀況。

隨著年齡成長,勞動收入拋物線正向的拋物線不斷往上走,然後到達一個頂峯,後面會逐漸下降。當你進入到一個瓶頸期的時候會比較迷茫,因爲原來的成長節奏大家都習以爲常了,你只要努力就能夠往上走,實在不開心就換工作,但是突然發現有一天你走到了一個瓶頸,這裏面有內外因素的共同的作用。這是中年危機的一個根源,你突然發現你沒法再往上了,一股無法避免的下墜的力量在牽著你。職業發展的停滯還會引發家庭的經濟問題,這時候人往往內外交困、身心俱疲。

對當下我們每個人來說,收入可以分爲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目前來看房產越來越難帶來以往的巨大收益了,從大學畢業開始在二級市場的投資收益是我的另外一項收入,而且我相信作爲投資閱歷和經驗的雙重提升,未來這塊收益會給我帶來更多。 透過時間的積累,會產生複利效應。

除了經濟基礎問題,我認爲中年危機的原因在於,人到中年,很容易進入到目標缺失的狀態。當一個外在給你的很明確的目標沒有了的時候,人就容易陷入迷茫。這一點和高中生在歷經三年目標聚焦的高中生活考入理想大學之後,有的人會陷入迷茫是很類似的情況。

我的經驗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先接納自己,接受焦慮、迷茫這些東西的存在,因爲心理學上焦慮它並不是完全的負面的,焦慮它實際上是你的心理系統告訴我們現在需要改變。其實當你在體驗到焦慮這一刻的時候,它就是促使你去更多的去思考你的人生的時候,不管職業也好,還是家庭也好,就是要思考我需要去做什麼樣的改變,當然這個答案並不是立馬要得出,但是就會提前去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去做一些準備。

其實這個社會不僅規訓女性也在以同樣的力度規訓著男性。從公關的角度看,就是男性話語權在如今公共輿論表達層面越來越弱勢,這符合「弱傳播」的理論。面對生活的壓力,男性通常保持沉默,壓制他們的真實情感,讓自己符合社會對於男性的角色期待。

和以前比,我當前並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對我來說,或者在外界看來,這可能是人生的一次低谷期了。

這讓我想起十幾年前我第一次考研失利,當時已經過了初試,複試因爲差兩分就沒透過,當得知訊息的時候,那會覺得好像是天大的事情。現在再看當初的自己,會覺得怎麼會這麼傻,會把這個事情看這麼大。

過往的度過人生低谷,對人生挫折的一些經驗,讓現在的自己,知道什麼都會過去的,10年、20年以後你回顧現在這樣一個時點,可能已經全然不記得這件事了。

我平時喜歡書法和寫詩,寫書法一開始原本是陪伴孩子一起練習,結果他放棄了,我卻堅持下來了。我始終認爲人到中年,要有一個東西成爲內心的錨點,它是能夠讓你從現實當中抽離出來,然後鑽研進去,讓你獲得短暫的心流。這能夠不斷的提升精神境界。我覺得每個人還是要去培養一個能提升自己精神境界,更能夠包容自己的愛好,讓自己有足夠心理和精神力量,去面對外在的順逆。

所以爲什麼說需要藝術呢?藝術廣大至極,足以涵養每一個人,尤其是在面臨著一些矛盾和精神痛苦的時候。讀書、寫詩、文學、音樂、書法、繪畫,反正什麼都好。

藝術在提升你精神境界的時候,你也能夠更好的去包容這個世界。這個可能是不管任何一個階段,對抗焦慮的另一個就更好的辦法。

最後就是不必抱怨,曾國藩有一句話,無故而尤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抱怨的越少,樂觀就會越多,當把抱怨當成一種習慣了,那也就是丟失了整個世界。

(《35歲之後的人生》專題還在繼續,本文爲該系列第15位人物,作者交流微信gentlely824。編輯郵箱:zhen.zhu@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巫師」企業是如何對「麻瓜」企業進行降維打擊的

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行業可以重塑——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創造全新的市場。

不可能的人:物理天才的沉重人生代價

黑洞、時空......彭羅斯的研究成果爲他贏得了諾貝爾獎,但也讓他的家庭支離破碎,巴爾在這本引人入勝的傳記中揭示了這一點。

電動車和中國銷量降溫使梅賽德斯-賓士利潤減半

在過去三個月裏,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已經兩次下調了年度利潤率指引。

普丁能將喬治亞留在俄羅斯軌道上嗎?

該國正在舉行選舉,這可能決定它是傾向於莫斯科還是布魯塞爾。觀察家們擔心暴力可能隨之而來。

投資程式:它們真的能幫你賺錢嗎?

警惕手機上直覺交易的耗時誘惑。

鋪天蓋地的廣告淹沒美國搖擺州

在決定美國大選的七個戰場州,政治廣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選民正面臨美國政治史上一些最複雜、最具針對性的資訊和廣告。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