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影評

《姥姥的外孫》:何以慰真情

範力文:影片嘗試拆解並探討一道現實問題:現代人可以物化一切的理性,是否也終會將親情視爲賬目?
在影片中,姥姥的沉默並不意味著她的鈍感,而是在時間的沉澱中養成的一種刻意爲之的糊塗、寬恕和釋然。圖片:《姥姥的外孫》劇照

當姥姥被意外查出已近癌症晚期,她那些曾經冷漠的晚輩們忽然紛紛簇擁在其身邊,變得格外殷勤。而促成他們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的,除了對於長者的眷戀不捨的臨終盡孝,內裏更有一層令人細思極恐的、競相爭寵的不可說的意味。

電影《姥姥的外孫》揭開了東亞式大家庭中的一種微妙處境——當老人們即將走向壽終,他/她的遺產便變成了一個人人垂涎,但無人道破之物。

影片中,阿安的爺爺的遺產令人意外地完全託付給臨終照料他的外孫女,這讓無業賦閒的阿安也動起了他姥姥的心思,贍養的義務在這時變成了一種悄然的利益算計。東亞人與生俱來的內斂與緘默,對於死亡的避之唯恐不及,就像一隻房間裏的大象,所有人都有所留意,但卻沒有人將它挑明,這讓人人都知悉的衝突核心變得更加尖銳和弔詭,就像一個複雜的、人心叵測的牌局。

這是影片隱含的道德難題:在姥姥尚在人世的時候,她似乎已經被視作一份亟待確認歸屬的財產,一塊將要被分食的蛋糕。爭搶它的人,卻是她撫養長大的兒孫們。是否更有甚者——影片不便道破但有所暗示:有多少人在竭盡諂媚之能事的臨終關懷中,心中暗自期盼著長者大限的來臨,這樣,一份財產才總算落袋爲安。

隨著影片的深入,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更復雜的向度,它不會只是單純的人性險惡和唯利是圖,而也是趨利性與道德感的彼此交纏。就像阿安所經歷的,與姥姥的相處原本起於功利的目的,但它總歸不會停留於此,所有的陪伴、交談、共同生活的細節與記憶的拼接逐漸形成了真實的情感聯結。或許在一開始,照料與陪伴本身是一種表演、一份勞務,它圖謀的只是一份應得的報酬,但就像表演本身也是對於人物生命的挖掘。阿安逐漸發現,姥姥那已經發黴的生命的厚實的層次,它也一度曾經的盛放,然後凋零。

姥姥的形象讓人想起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樹木希林——一個通透的老人,她將子女孫輩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裏,她有深深埋藏的故事與內在的豐盛靈魂,她閱盡世事的銳眼能夠看穿一個人的真誠與僞裝。更多時候,她的沉默並不意味著她的鈍感,而是在時間的沉澱之中養成的一種刻意爲之的糊塗,一種寬恕、一種釋然、一種更高維度的人生智慧,就像一層年華的包漿。

這是《姥姥的外孫》暗流湧動的情感內核,就像是枝裕和的電影那樣,它戳中人們的是那種盡在不言中的相互理解與相互寬宥,在宅心仁厚的溫良與精打細算的盤謀之間,有一個難以釐清的人性的過渡地帶;驅動人們的親情與愛的動機,儘管也混雜了私心,但它也必然包含了一些更豐富的東西。

《姥姥的外孫》劇照

遺產的歸屬看似關乎經濟的分配,但它也關於一個子女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就像阿安最終被告知,姥姥的房產不會留給他,也不會留給那個精明勢力的大兒子,而是過戶給那個不成器的、債臺高築的舅舅。阿安於是憤然甩手離開,或許對於這時的阿安而言,姥姥的草率決定對他的傷害,不再只是簡單的經濟損失,也撥動了他關於公平與否的樸素心絃:爲什麼他對姥姥用心至深,但卻不是姥姥的「第一選擇」。這無關乎貪婪,而是關於在乎

《姥姥的外孫》中大家族的泰籍華人身份讓理解這部影片獲得了一個更宏闊的視角,它不只是一家一戶的催淚故事,而是更關乎於一種更大的生活傳統的「花果飄零」。人們可以想像,在歷史的某一時刻,姥姥們從廣東潮汕漂洋過海,帶來嶺南地區的語言、儀式與傳統,而在整個亞洲急邃奔向現代的路上,它們被遺失了大半。

在每一個真正觸及下意識的時刻,姥姥都習慣用潮州話說出,這是她的母語,這也是她永恆的鄉愁。她會日復一日清晨五點賣粥,這是南洋華人勤勞致富的秉性。她如此虔誠地信仰觀世音菩薩,有一次,她讓阿安燒一壺水供在佛龕之上,但阿安卻用微波爐把水燒開,被姥姥嚴厲斥責。這似乎是一種守舊和古板,但阿安還尚不能理解,這只是姥姥對於某種她所篤信的生活秩序的捍衛。

《姥姥的外孫》劇照

在那一方生活秩序中,好像還存有一種並非目的導向的真誠,一種並非利益驅動的純粹,每個後代都有一種不求回報的義務,就像一份謙卑的獻給祖先的貢品。

影片開頭的一處容易被忽略的蒙太奇曾暗示了這種現代/傳統生活秩序的探討:那是電視機中播放的T臺秀場,模特兒們一個接一個地輪番登臺;而畫面迅速地跳切到寺廟中人們排隊磕頭跪拜的鏡頭。

在全家第一次的清明掃墓時,姥姥還腿腳康健,阿安將花瓣往墳塋上隨意一倒,而姥姥卻愣要彎腰撿起那些花瓣,將它們撒向空中,這是一次對話、一種儀式。也正因如此,姥姥從草丘上滾下,傷筋動骨住進醫院,纔有了後來的故事。阿安後來問姥姥:人死之後,萬事俱滅,先人怎會知道上墳撒花認真與否。而姥姥卻真心相信她死去的丈夫還在夜裏巡遊。

所有這些都是自詡聰明的現代人有意拋棄的,省去這些不值當的煩瑣流程,一切務必順暢快捷,有如工具般的理性。但不也是這種理性帶來了爭奪和紛擾嗎?正是這種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一衆親朋在家母尚在人世時,就潛在地將她物化爲一個賬目。

沿著阿安的視角,你可以看見他的轉變。他也曾經是這樣一個現代人,他沉迷在虛擬的電子世界中,把照料姥姥視作一項高回報率的投資;但與姥姥的共處扭轉了他的心性,另一種生活秩序悄然地改變著他。

東亞家庭中那些彼此相互知悉,但祕而不宣的生活片段,那些在金錢的介入與在死亡的籠罩下變得脆弱的親情。因爲再也沒有一個屋簷可以容納不同的世代,血親們的命運變得彼此迥異,這是現代性的恩賜,也是它的詛咒。

舊有的結構被衝得潰爛,人們渴望飛速地晉升、輕易地取得,阿安輟學在家,想透過當遊戲播主致富;他的表妹則想透過成人網站獲利;姥姥的二兒子執迷於賭博,他想要剎那間扭轉自己的命運,結果卻愈發沉淪。也正是因此,姥姥的遺產更成爲一筆饒有誘惑力的天降橫財。

當然,傳統的生活秩序並非沒有其問題。原來姥姥曾經也經歷過相同的困境,她努力贍養父母,卻最終沒能分得家產,上百萬的遺產盡數留給了家中的男丁,也就是姥姥的哥哥。這讓她對於小女兒,也就是阿安的母親多了一層關懷與歉疚,姥姥對外孫的親近,也好像在彌補自己作爲女兒受到的不公對待。她也於是更加理解兒孫們在其臨終的「孝心」,她看得清真實下的虛僞,也明白虛僞下一層更深的真實。於是,給予二兒子的那份房產,也像是對阿安的最後一道試煉:現在的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留給你的了,而你是否還會如從前那樣陪伴我?

《姥姥的外孫》閃爍著一些巧妙的、動人的段落,在影片的最後,阿安意外獲得了他應得的物質回報,但他已然不在意這份酬勞,他要將這份酬勞用來實現姥姥的遺願。在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中,渾然天成地交代了兩個不同的時空,阿安身後的鐵軌上,一列火車向右行駛,他回到了曾經的時光;而鏡頭沒有跳切,同一個軌道上,另一列火車又從右向左開去,他回到了當下。這個鏡頭自然寫意,又帶有些超現實的意味,令人想起是枝裕和與侯孝賢電影中的一些經典段落。

《姥姥的外孫》劇照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的氣息和節奏已經可以看到是枝裕和的影子,或許美中不足之處在於,部分的對話還是略微顯白、不夠收斂。但這瑕疵似乎也是《姥姥的外孫》如此催淚的原因——它有一種或許未必高級、但卻十分有效的煽情,而這恰恰能夠踩在中國觀衆所能接受的,客觀的自然主義與有意的感傷主義的風格分切線上。

結尾出殯的段落似乎是一段滿懷深情的告別,一家子人駛向他爲姥姥備置的豪華墓地,他們呼喊著姥姥的名字。阿安坐在姥姥的棺木旁,似乎獲得了一種更深沉的理解——它關於所有那些繁瑣禮俗的整全性意義。所有那些他曾經以爲簡單的、稀薄的、無所事事的、滿不在乎的生活,那些可有可無的人情義理,突然變得厚重,突然載滿了沉甸甸的家族記憶和傳統儀軌。影片的最後一鏡,阿安的臉頰有風拂過,好像吹徹了一個家族的歷史,彷彿能夠看見所有逝者的魂靈。

《姥姥的外孫》像一塊璞玉,它建基在如此真實複雜、甚至可謂晦暗的人性之上,但卻最終走向了令人寬慰的和解。這個故事可以爲人們注入稀缺的信念——在這個連星星都彼此離散的世界中,真情最終仍然能夠戰勝淡漠。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編輯郵箱:zhen.zhu@ft.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從臺北到布達佩斯:尋呼機爆炸的神祕軌跡

黎巴嫩真主黨遭遇的大膽襲擊事件所涉設備的供應鏈跨越三大洲。

Lex專欄:無論如何衡量,私募股權基金的表現都很糟糕

投資者急於回籠資金,迫使私募股權基金不得不降低標價以售出資產。

歐盟新任競爭事務專員:必須「改進」合併規則

特雷莎•裏貝拉在接受FT採訪時表示,歐洲企業需要具備規模才能與全球對手競爭。

鋪設中國太陽能板的熱潮威脅巴基斯坦負債累累的電網

電價飆升促使巴基斯坦企業爭相在工廠屋頂鋪設超低價的中國太陽能板。

針對川普的明顯暗殺企圖:到目前爲止我們知道什麼?

嫌疑人被捕引發了人們對美國總統選舉最後階段候選人安全的擔憂。

技術能源正在重塑世界

擁有化石燃料儲備的傳統權力掮客將看到他們的全球影響力減弱。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