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欄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解困之道:減稅優於基建

沈建光:加大基建不如大幅減稅。稅改有助於爲中國經濟釋放改革紅利,並幫助中國走出經濟週期越來越短的怪圈。

在今年上半年去槓桿政策如火如荼的推進後,近日山東德州的「無還本續貸」被樹立爲金融創新,支援小微企業的典型,其背後折射出經濟下滑時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以及政策急轉彎以維穩放鬆的意圖。回想一年前,中國決策層尚在擔憂國內房地產泡沫以及經濟過熱風險,採取了嚴厲的去槓桿與強監管措施,一年後的當下,擔憂已被經濟下行過快與外部貿易戰風險取代,政策基調也隨之變爲「六穩」,即強調「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那麼,如何做到「六穩」?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把補短板作爲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可見基建投資已被看作是重中之重。雖然結束基建增速持續下降局面對於穩定投資有所幫助,但倘若再度掀起一輪基建潮,也並非良方,不僅可能進一步增加政府債務負擔,讓前期去槓桿以及加強財政約束的努力遭遇挫折,也可能邊際效益越來越小,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沈時度勢

沈建光,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前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少時曾求學歐美,希望縱橫四海,遊歷全球;如今重心迴歸中國,專欄立意審視中外經濟,建言宏觀大勢。曾任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現亦爲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加密貨幣監管不能將模因置於物質之上

行業缺乏清晰度導致企業家無所適從。
15小時前

數百萬勞動者陷入「競業禁止」陷阱

爲防止員工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而廣泛使用的限制措施引發反彈。

面對俄羅斯威脅,波羅的海國家著手升級防禦設施

該地區越來越擔心,普丁可能會以挑釁或直接攻擊的方式來考驗北約的決心。

Lex專欄:生成式人工智慧到底有多「開放」?

科技行業永遠不會擁抱真正的開放。

烏克蘭的防空困境顯示了以色列面臨的風險

全面衝突耗盡了烏克蘭的防禦力量。儘管以色列上週末攔截成功,但它也面臨類似的困境。

富裕投資者在通膨風暴中擴大財富

儘管全球物價上漲,但世界最富有人羣的投資成長更快,從而擴大了他們的財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