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基於對2551名FT中文網讀者進行的問卷調查,試圖勾勒目前網路支付、網路理財及P2P平臺等在不同年齡、不同城市及收入水準人士中的發展以及各個主要平臺的表現。
網路對金融這一傳統且最具保守色彩行業的改變正成爲不可阻擋的趨勢。2015年3月23日,中國工商銀行正式發佈了網路金融品牌「e-ICBC」和一批主要產品,成爲國內第一家發佈網路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這也標誌着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已經全面加快網路金融戰略的實施。網路金融的銀行業玩家終於做出實質行動。
對於銀行而言,網路並不是新鮮事物,網路在較早的Web1.0時代開始便作爲商業銀行的業務管道之一而存在並不斷髮展,而伴隨電商而迅速發展的第三方支付也未對銀行業構成任何威脅。但在2013年6月13日,支付寶基於原有第三方支付的積累,攜餘額理財產品餘額寶的上線吹響了網路企業向金融理財領域進軍的號角。餘額寶在一年內用戶數突破1億,成爲世界第四大貨幣基金。在2014年春節,微信憑藉強大的社群平台屬性,透過「搶紅包」這一創意性的社互動動迅速綁定大量銀行卡,爲其後續推出的一系列金融理財產品打通支付通道。隨後,京東「白條」、京東衆籌等一系列網路金融產品上線,百度借「百度錢包」、「百度理財」等產品佈局網路金融市場。在這場網路理財盛會中,各銀行、基金、電信營運商、網路巨擘相繼發佈網路理財產品。不論產品實際發展情況如何,首先解決產品有無的佈局問題。
對於銀行而言,網路並不是新鮮事物,網路在較早的Web1.0時代開始便作爲商業銀行的業務管道之一而存在並不斷髮展,而伴隨電商而迅速發展的第三方支付也未對銀行業構成任何威脅。但在2013年6月13日,支付寶基於原有第三方支付的積累,攜餘額理財產品餘額寶的上線吹響了網路企業向金融理財領域進軍的號角。餘額寶在一年內用戶數突破1億,成爲世界第四大貨幣基金。在2014年春節,微信憑藉強大的社群平台屬性,透過「搶紅包」這一創意性的社互動動迅速綁定大量銀行卡,爲其後續推出的一系列金融理財產品打通支付通道。隨後,京東「白條」、京東衆籌等一系列網路金融產品上線,百度借「百度錢包」、「百度理財」等產品佈局網路金融市場。在這場網路理財盛會中,各銀行、基金、電信營運商、網路巨擘相繼發佈網路理財產品。不論產品實際發展情況如何,首先解決產品有無的佈局問題。
1,餘額寶與原有支付平臺屬性聯繫緊密,切入的痛點選擇非常準確,產品拓展非常自然;
2,餘額寶具有相當大的先發優勢,在迅速建立優勢地位後,其他跟進者如沿用餘額寶的產品加法策略,已經不可能超越餘額寶。
3,網路行業的「數一數二」現象。在理財通藉助微信平臺,透過創新社互動動綁定銀行卡從而推動理財產品售賣後,其他平臺已經沒有機會。
對於官方定位爲「全新支付方式」的京東白條,其實質是一種消費金融產品。相對「寶寶類理財產品」,京東白條的產品本身創新性更強。京東立足其電商平臺原有屬性,基於消費數據的信用管理則可以稱作基於大數據技術的產品創新的典型。而京東白條的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則主要在於市場需求的發展,以及產品吸引力的進一步提升。
對於市場熱點之一的P2P平臺,目前其數量已超千家,行業成交量不斷創新高。第三方網貸資訊平臺網貸之家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5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609.62億元,環比4月上升了10.55%,是去年同期的2.7倍,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突破6000億元。按照目前成長態勢,預計2015年P2P網貸行業全年成交量將突破8000億元。但對於該行業,P2P平臺未與貸款人的支出活動直接關聯,而只是作爲單純的融資理財平臺存在,平臺屬性較爲單一。貸款人對各平臺的用戶粘性較低,而對於投資人,其理財活動更多依據收益率及投資安全性影響,也較難維持平臺的高黏性。同時,徵信問題仍需模式突破,而不斷發生的平臺跑路亦成爲行業揮之不去的陰影。此外,金融業作爲被嚴格監管的行業,政府對P2P的監管不會長期失位。我們相信,在政策空間允許的前提下,對於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的行業,業務發展和平臺整合的趨勢將促使競爭優勢更加集中。
對於市場熱點之一的P2P平臺,目前其數量已超千家,行業成交量不斷創新高。第三方網貸資訊平臺網貸之家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5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609.62億元,環比4月上升了10.55%,是去年同期的2.7倍,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突破6000億元。按照目前成長態勢,預計2015年P2P網貸行業全年成交量將突破8000億元。但對於該行業,P2P平臺未與貸款人的支出活動直接關聯,而只是作爲單純的融資理財平臺存在,平臺屬性較爲單一。貸款人對各平臺的用戶粘性較低,而對於投資人,其理財活動更多依據收益率及投資安全性影響,也較難維持平臺的高黏性。同時,徵信問題仍需模式突破,而不斷發生的平臺跑路亦成爲行業揮之不去的陰影。此外,金融業作爲被嚴格監管的行業,政府對P2P的監管不會長期失位。我們相信,在政策空間允許的前提下,對於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的行業,業務發展和平臺整合的趨勢將促使競爭優勢更加集中。
網路金融的發展,是以滿足大衆金融需求爲核心課題,以在線支付爲起點,藉助網路,尤其是移動網路的連接優勢,發揮資訊溝通及大數據技術,從而最終實現十分便捷、十分靈活、十分透明、個性化、實時化、數據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務。網路金融最終將完全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成爲一種不會刻意關注的而自然而然間享受的服務。但在現實中,傳統金融業和網路企業由於其企業基因的天然差異,選擇的具體道路存在差異:
目前,以銀行業爲核心的傳統金融行業發展網路金融,大致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發展,即數據互聯、業務互通、個性互動。
1,數據互聯:即以客戶爲核心,將其基礎屬性數據、金融消費數據及其他相關數據互聯,同時,藉助大數據及雲端計算技術,爲提供實時化、場景化的金融服務創造基礎條件。
2,業務互通:這點其實並不新鮮,銀行業混業經營就可以看作是業務互通的表象之一,但此處的業務互通,涵蓋的業務內容則更爲廣泛,包括消費、支付、理財、保險、融資等B2C等的各項金融需求,而其實現過程更以消費者爲中心,而不是目前的以銀行自身爲中心。業務互通的目的在於金融產品的品類多樣化和模塊化,產品碎片化是其在產品方面的準備。
3,個性互動:數據時代,個性互動的核心在於針對某個場景,在合適的時間,透過合適的管道,將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
從網路企業方面來看,網路金融業務的切人角度則與傳統金融企業完全不同。網路企業更多透過痛點的突破而切入金融服務的某一個細分領域,以此聚攏用戶,積累流量,待覈心業務鞏固後纔有可能以此爲基礎進而拓展其他金融服務。例如,支付寶以第三方支付爲基礎,逐漸拓展到餘額寶理財、票務、繳費、團購、旅遊等各個生活服務項目。再例如,微信則以理財通爲主要陣地,在透過搶紅包活動綁定大量銀行卡後,業務拓展至手機充值、電商、團購、票務等業務。得益於電商、O2O等網路消費平臺的發展,消費金融是網路企業易於突破的方面,P2P平臺對個人融資進行攻關,而企業融資則會是傳統金融最後的堡壘。
本報告基於對2551名FT中文網讀者進行的問卷調查,試圖勾勒目前網路支付、網路理財及P2P平臺等在不同年齡、不同城市及不同收入水準的讀者中的發展以及各個主要平臺的表現。
本次調研共2551名被訪者
性別:男性爲主
年齡:30歲及以下的職場新生代佔總樣本的29%,31-40歲的職場中堅人士佔到總樣本的32%,而年齡在40歲以上的職場領袖則佔總樣本的39%,略高於其他兩個年齡段。
城市:30歲及以下的職場新生代佔總樣本的29%,31-40歲的職場中堅人士佔到總樣本的32%,而年齡在40歲以上的職場領袖則佔總樣本的39%,略高於其他兩個年齡段。
教育:受訪人士整體受教育水準較高。本科、大專學歷者是主體,佔到總樣本的68%,其次是碩士(19%)MBA/EMA學位及博士學位持有者佔比爲13%。
職位:公司職位在總監及以上,包括C級別管理者的高級管理人員佔總樣本的23%,經理級中層管理者佔到46%,其他31%的被訪者爲普通員工。
收入:個人月收入在1萬元人民幣以下的佔54%,在15000-30000元的佔總樣本的26%,個人月收入在3萬元以上的被訪者佔20%
資產:資產規模在3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佔28%,在8000-15000元人民幣以及個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被訪者分別約佔三分之一。
網路支付使用率
在過去3個月中,曾經進行過網路支付的比例達到85%。
網路支付普遍存在於低年齡羣
網路支付在低年齡羣體中更爲普遍,其中,96%的30歲以下的被訪者過去3個月曾經發生網路支付,而其在41歲以上的人士中的比例則僅爲74%,網路支付表現出更爲明顯的世代差異。
而城市級別、收入和資產水準等背景造成的使用率差異較小。網路支付已經滲透到了各城市級別、各收入水準的消費人士之中。
網路支付情境
總的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平均使用情境達到4.5個,支付情境相當豐富。線上購物支付是使用網上銀行最普遍的情況,96%的被訪者過去三個月曾經進行網購支付。其次是手機充值(71%)和信用卡還款(48%)。
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成爲用戶重要的轉賬平臺,包括親友間轉賬及自己的銀行賬款與支付平臺賬號之間的轉賬。
不同年齡段的使用情境
低年齡人士的使用情境更爲豐富。
尤其是在將轉賬等方面,其使用比例明顯高於高年齡人羣。
不同城市級別的使用情境
高級別城市被訪者對網路支付的使用情境更爲豐富。
值得注意的是,網購支付、手機充值和轉賬服務三方面,三級城市被訪者的使用率已達到高級別城市的水準。
而一線城市在線下商戶小額支部和收發紅包等方面則更普遍。
不同收入水準被訪者比較
總的來看,中等收入對網上銀行的使用情境相對更多。
不同資產規模被訪者比較
手機充值在低收入人羣中更爲普遍並隨著收入水準提高而降低。
而中高收入人士中更多派發電子紅包、水電燃氣繳費和向線下商戶小額支付。
認知/使用率
網路理財產品整體認知水準高,達到96%。
投資比例也處於相當高水準,近一半的被訪者購買過「寶寶類」網路理財產品(49%)
不同年齡認知/使用率比較
低年齡的購買情況相對更爲普遍,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購買比例達到63%,而隨著年齡增高,購買比例逐漸下降。
不同收入認知/使用率比較
中產階層購買率相對略高。
「寶寶類」理財產品認知情況
餘額寶的認知度極高(95%),遙遙領先,其次是微信理財通。京東理財通和百度百賺的認知率接近,分列三、四位。
不同年齡認知情況
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認知更多「寶寶類」理財產品,而城市級別間差異不大。
不同家庭資產認知情況
中高收入及中高資產人士對微信理財通的認知比例相對更高。
不同月收入認知情況
中高收入及中高資產人士對微信理財通的認知比例相對更高。
「寶寶類」理財產品持有情況
餘額寶的持有比例遙遙領先,達到86%,其次是理財通(24%),但與餘額寶差距仍大。
不同城市級別持有情況
理財通在高級別城市的持有率更高。
不同家庭資產持有情況
低收入和低資產人士更偏愛餘額寶,而高收入和高資產人士更偏愛理財通。
不同個人月收入持有情況
低收入和低資產人士更偏愛餘額寶,而高收入和高資產人士更偏愛理財通。
「寶寶類」理財產品吸引力所在
「贖回方便」、「金額靈活」,「可隨時隨地購買」是「寶寶類」理財產品被最普遍認可的優勢,其次是「投資門檻低」。
不同年齡吸引力所在
其中,「投資門檻低」這一點更爲年輕人看重。
「寶寶類」理財產品投資額
被訪者的平均投資額爲52,412元人民幣。
不同年齡/城市級別產品投資額
其中一級城市,中高年齡人士,高收入和高資產人士的投資額更高。「寶寶類」理財產品獲得了更具經驗的投資者的認可。
不同家庭資產/月收入產品投資額
其中一級城市,中高年齡人士,高收入和高資產人士的投資額更高。「寶寶類」理財產品獲得了更具經驗的投資者的認可。
未來12個月投資額變化
總的來看,被訪者中繼續增加投資額的比例更佔優勢,51%的被訪者會在未來12個月增加投資額,淨投資額成長比例爲33%。
不同城市級別/家庭資產投資額變化
但是,一級城市及高資產人士增幅更低,這些被訪者可能考慮更多其他的投資機會。
P2P認知投資情況
P2P在被訪者中已經具有較高的認知度,78%的被訪者知道P2P投資理財,10%的被訪者投資過P2P理財。
不同年齡段/城市級別P2P認知投資情況
其中,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一線城市及高收入高資產人士的認知率和投資率相對更高一些。
不同家庭資產/月收入P2P認知投資情況
其中,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一線城市及高收入高資產人士的認知率和投資率相對更高一些。
P2P平臺認知情況
在列出的26家平臺中,人人貸的認知率最高(50%),其次是拍拍貸(32%)和陸金所(28%)。
不同年齡段P2P平臺認知情況
30歲及以下的被訪者認知更多平臺。
不同城市級別P2P平臺認知情況
此外,陸金所和人人貸在一級城市和年輕人中認知度更高。
不同家庭資產P2P平臺認知情況
陸金所在高收入人士中的認知率更高。
不同月收入P2P平臺認知情況
陸金所在高收入人士中的認知率更高。
P2P平臺投資情況
在所有P2P投資者中,投資陸金所的投資比例最高,達到39%,其次是人人貸和拍拍貸
不同城市級別P2P平臺投資情況
拍拍貸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和二三線城市投資者,陸金所在二線城市和31-40歲投資者中更流行
不同年齡段P2P平臺投資情況
拍拍貸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和二三線城市投資者,陸金所在二線城市和31-40歲投資者中更流行
不同家庭資產P2P平臺投資情況
人人貸和宜人貸吸引更多中高收入人士。
不同月收入P2P平臺投資情況
人人貸和宜人貸吸引更多中高收入人士。
P2P投資額
被訪者對P2P的平均投資額超過10萬元人民幣。
不同年齡段/城市級別P2P投資額
其中,41歲以上投資者、二級城市及高收入、高資產投資人士的投資額相對更高。
不同資產規模/月收入P2P投資額
其中,41歲以上投資者、二級城市及高收入、高資產投資人士的投資額相對更高。
未來12個月P2P投資額變化
總的來看,53%的被訪者計劃增加投資額
不同年齡段/城市級別未來投資額變化
但不同人羣體現出了一定分化。一級城市、中高年齡和高收入人士的追加投資意願相對更高。而30歲及以下的年輕投資者的撤出意願明顯更高。
不同月收入/家庭資產未來投資額變化
但不同人羣體現出了一定分化。一級城市、中高年齡和高收入人士的追加投資意願相對更高。而30歲及以下的年輕投資者的撤出意願明顯更高。
2015 年7 月30 日,FT 中文網正式推出FT 研究院頻道。FT 研究院專注熱點財經問題及重要行業發展趨勢研究,立足於FT 中文網250 萬高階精英會員的大樣本調研數據,同時廣泛汲取公開數據資源,綜合全球及本土研究能力,致力於爲廣大讀者提供貼近商業實況的前瞻性分析與洞察。FT 研究院將不定期發佈免費分析文章、免費研究報告及收費研究報告。
FT 研究院:陰東山,張佳文,劉辰璞
如您有任何關於本報告的疑問或建議,請透過郵件聯繫上述報告作者:
ftintelligence@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
本報告爲FT中文網製作,報告中所有的文字、圖片、表格均受到中國法律智慧財產相關條例的版權保護。沒有經過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本報告中的資訊用於其它商業目的。本報告中部分文字和數據採集於公開資訊,所有權爲原著者所有。沒有經過原著者和本公司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本報告中的資訊用於其他商業目的。
本報告中相關市場預測主要爲公司研究員採用行業訪談、市場調查、二手數據及其他研究方法分析獲得。本報告中發佈的調研數據部分採用樣本調研方法,其數據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由於調研方法及樣本的限制,調查資料收集範圍的限制,部分數據不能夠完全反映整體市場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