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鏖戰中國
這款叫車應用顛覆了世界各地的計程車及運輸公司。但在擁有億萬城市通勤族的中國,它爲拼搶市場份額每年虧損10億美元。
在Uber(Uber)位於中國廣州的新辦公室中,工位上的員工們不時會發出開心的尖叫聲,那是因爲他們看見了辦公室裏的那隻小貓,這隻怕生的貓咪多數時間都躲在傢俱下面,每次出現都會引發騷動。它的名字叫「千萬輛」。對於這樣一隻膽怯的小動物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氣派的名字,但這就是Uber,一個雄心無處不在的地方——辦公室寵物也不例外。
「這個名字代表了我們的一些業務目標,」沈翹欣(Cleo Sham)承認,這個三十多歲留著利落短髮的年輕人,幫助把中國南方擁有1200萬人口的廣州市變成了Uber全球業務最繁忙的城市。當她一年半前加入Uber時,廣州辦公室只有180平方英尺。
「我們三個人擠在一個房間,沒日沒夜地工作,」沈翹欣略帶留戀地說道。她發過傳單,做過電話推銷,也做過擺攤推銷。以前在廣州沒人聽說過Uber,她上前推銷的很多人都會把「Uber」與中國影片網站優酷(Youku)搞混。「有很多的質疑聲,我們也遭遇了很多拒絕,」她回憶道。
如今,知名度已不再是問題。中國已成爲Uber最大的市場,按周接單量算,中國在Uber總業務量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中國是Uber最大的賭注,也是其最難啃的市場:Uber在中國的虧損比在世界任何其他國家都多。由於一直在與強大的中國競爭對手滴滴出行(Didi Chuxing)爭奪市場份額,Uber去年在華虧損超10億美元,今年的虧損額預計至少與去年持平。
攻克中國市場的雄心直接來自Uber39歲的首席執行長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正是卡蘭尼克積極進攻的個人風格成就了Uber的崛起。六年前,卡蘭尼克與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在舊金山創立了Uber;這兩位創辦人最初設想的是一款叫豪華轎車的手機應用,可以讓人們簡單地「一鍵乘車」。自那時起,Uber已發展成爲一個顛覆了世界各地計程車及運輸公司的專車服務提供商。
目前,Uber已在全球68個國家開展業務,但中國向來比較特殊。Uber亞洲業務主管、32歲的美國人艾倫•佩恩(Allen Penn)回憶稱:「特拉維斯本人對Uber在中國取得成功的投入程度比對任何其他國家都高得多。」去年,卡蘭尼克近五分之一的時間在中國度過。在其他國家,Uber聘用當地的首席執行長,但在中國,卡蘭尼克親自擔任Uber中國(Uber China)首席執行長的角色。
Uber在中國的冒險僅僅始於三年多一點之前,那時,卡蘭尼克、佩恩及幾名高階主管對中國進行了一次考察,試圖找到讓Uber避免重複其他外國科技公司所犯錯誤的方法。從Facebook、谷歌(Google)到亞馬遜(Amazon),多數矽谷科技巨擘都已在中國折戟,原因多種多樣——從審查制度、智慧財產盜竊到偏袒國內領軍企業的政府規章。但Uber一直堅信自身的特殊地位。「我們喜歡追求看似不可能實現之事,」卡蘭尼克對我說,「對我們而言,那個時候嘗試進入中國還力有不逮——但這也正是令人興奮之處。」
Uber決定在中國實施一種不同於在任何其他地方嘗試過的戰略。它將在中國成立一家獨立實體——Uber中國,後者可以吸引中國本土投資者,還可以從Uber全球獲得資金支援,Uber持有Uber中國大比例的未公開股份。Uber希望,成立中國公司可以避免外企面臨的一些限制。
在進行那次考察的時候,Uber還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新創公司。公司只有100多名員工,在10個國家開展了業務,已從投資者手中累計籌得5000萬美元。那時還很難看出這款叫車應用會變成今天這般規模的全球巨擘——有史以來獲得投資最多的新創公司,市場估值達625億美元。本月早些時候,Uber宣佈了最新一筆注資,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的35億美元投資。Uber還在商談,準備進行高達2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這將使得該公司可動用的資金達到逾130億美元。
「我們來到中國時,人們都說我瘋了,」卡蘭尼克今年1月在北京演講時說,「或許我們依然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