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協議將帶來不統一規則
根據今年底將在巴黎達成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協議,在對抗全球變暖方面,美國和歐盟的企業受到的監管比中國、日本和澳洲的同行們要嚴苛得多。
英國《金融時報》委託的調查顯示,美國和歐盟在該協議中承諾的溫室氣體汙染減排量,幾乎是中國的4倍,日本的1.5倍。
澳洲提出的減排目標也低於美國或歐盟,儘管該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跟美國相仿,是歐盟的兩倍多。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傑里米•伍茲(Jeremy Woods)博士和印度科學理工學院的拉吉夫•K•查圖維迪(Rajiv K. Chaturvedi)博士的分析顯示,俄羅斯的減排計劃是大型經濟體中最不到位的。
他們兩人的數據顯示,各國迄今承諾的減排總量將減少溫室氣體,但不足以在未來防止氣候變暖達到危險水準。英國《金融時報》已使用他們的數據製作出一個全球氣候變化計算器。
上述分析結果凸顯出,將於12月參加巴黎會議的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在敲定18年來的第一份新的全球氣候變化協議時遇到了多大的困難。
巴黎協議將力求取得新突破
巴黎協議被期望能夠實現聯合國氣候談判20多年來都未曾達成之事:一項永久性削減地球溫室氣體(主要來自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協議。
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平均氣溫上升了近1攝氏度,而巴黎協議理應確保升溫幅度不超過國際公認的2攝氏度的上限。
科學家稱,如果超過這一限值,全球氣候很可能發生嚴重且不可逆的變化——從炙烤的熱浪到更加肆虐的風暴和洪水。
在意識到不可能迫使各國減少排放後,巴黎談判採取了新的方法。
整個2015年期間,各國都在自願提出本國的計劃,以展示2020年新協議開始實施後他們將怎樣削減排放。
有的國家在削減化石燃料補貼,並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有的國家在給二氧化碳排放定價,嚴查燃煤電廠汙染,讓建築更加節能或者保護森林。
聯合國不久將發佈一份針對各國截至10月1日公佈的146份計劃的報告。但該報告不會評估各國承諾的充分性,這是一項突出各國承諾相對公平性的帶有政治風險的任務。
伍茲與查圖維迪博士的研究試圖透過計算各國所做出的努力填補這一空缺。
爲此,他們評估了各國政府計劃可能削減的排放,並將之與如果幾乎不採取任何措施的結果,以及科學家所稱的升溫不超出2攝氏度需要付出的努力進行對比。
有些國家走兩步、退一步
他們得出結論:例如,莫斯科方面的計劃是無力的,因爲該計劃提出到2030年將俄羅斯的溫室氣體排放削減30%,但相比較的只是1990年(前蘇聯解體後該國排放開始驟減之前不久)的水準。
這意味著,到2030年,俄羅斯的排放很可能與2010年水準相同。
然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佈的最新報告表明,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到2030年應該將各自的碳排放相對2010年水準削減多達40%,才能達到把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這兩位研究人員告誡稱,各國以極爲不同的方式表述承諾,這意味著很難精確解讀他們的計劃,而且,對於在不採取任何氣候變化行動的情況下碳排放變化的確切程度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但查圖維迪博士說:「從我們的分析可以清楚看到,沒有一個國家做得足夠多,而一些國家所做的遠少於本國能力所及。」
氣候行動追蹤者(Climate Action Tracker)等其他監督各國承諾的團體的研究人員稱,如果各國截至10月1日做出的承諾能夠兌現,全球氣溫到2100年將上升約2.7攝氏度,比去年12月的預測好了0.4攝氏度。
伍茲與查圖維迪博士的發現略微更加悲觀一些,因爲他們納入了更大範圍的可能升溫,而不只是那些幾率較高的升溫。
「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仍有可能上升高達4攝氏度,而不採取任何行動的結果是上升6攝氏度,」伍茲說,「因此,巴黎協議必須包括一項機制,要求各國超越當前的承諾,大幅提高減排量。」
這兩位學者與歐盟「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知識與創新團體(Climate-KIC)合作,後者去年幫助英國能源部設計了一個在線計算器,展示如何才能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英國《金融時報》利用他們的新數據成立了COP21氣候變化計算器,以展示各國迄今所做的承諾可能對全球氣溫造成的影響,以及還需要做什麼來使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