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一帶一路概念提出兩年來,尚未對中國的海外投資產生明顯影響。但學者提醒,一帶一路的重點變化將在明年成形。
2013年9月,正式掌權僅半年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很少有人會預料到,他將在此提出一個有機會改變21世界經濟走向的戰略構想。
習近平在演講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當時的媒體和學者專家,對此並沒有太多聯想與解讀。一個月後,習近平參與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中國願意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至此,陸上和海上絲路概念成形,「一帶一路」正式被搬上臺面,成爲討論熱點。
圖片來源:ILYAS OMAROV/AFP/Getty Images
兩條路徑,沿線64個國家,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和經濟總量的三成。
一帶一路就像一張大幕,開始籠罩著中國政經全域性。但到底是什麼樣的幕,卻讓人看不清。2015年3月,官方正式公佈行動綱領。直到8月8日,在學術界和智庫發起的「一帶一路百人論壇」上,專家學者們仍在辯論一帶一路的深層涵義:它究竟是中國輸出軟實力、重塑全球秩序的政治戰略,還是以促進區域經貿、投資發展爲目標的經濟戰略?
儘管討論仍在繼續,但數據顯示,至少在經濟層面,中國有充足的理由對目前對外貿易投資的局勢感到不安。
圖片來源:ISSOUF SANOGO/AFP/Getty Images
面對過剩產能難題,對外投資不足,加上人民幣國際化的挑戰,一帶一路戰略恰好給中國走出去的機會。 但回顧過去兩年,一帶一路是否已改變中國海外投資?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全球投資追蹤(The 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資料庫長期追蹤中國海外投資項目,我們從中找出相關數據,看中國近兩年投資一帶一路國家的最新變化。
圖片來源:CARL DE SOUZA/AFP/Getty Images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梁海明認爲,一帶一路檔案在今年3月才正式公佈,成效仍要等待。「估計明年這個時候(2016年第三季),一帶一路早期成果和標誌性項目會落地。」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也提醒,目前亞洲投資基礎建設銀行(AIIB)已確立成立資本額1000億美金、還有習近平宣佈籌備絲路基金400億美金、加上4月份習近平出訪巴基斯坦攜帶460億美金投資,這些進展要具體反映到數字上,可能要到2015年年底或2016年。
從投資方來看,國企似乎仍舊走在民企前面。梁海明說,在一帶一路提出之前,已有不少央企、國企和大型民企陸續到海外投資。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更多的是不大成功的經驗。「推出一帶一路之後,那些沒實力走出去的企業,暫時仍不會走出去,有實力的企業,仍有可能保持觀望;挑個好時機,好機遇,好項目,計算好風險,再向外走。」
除了數據上的變化,更值得關注的是一帶一路帶動中國海外投資的質變。
「一帶一路百人論壇」發起人、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趙磊分析,早期中國海外投資是一哄而上、散粗放式,但目前海外投資變得精細,從能源、基礎設施,到現在很多企業開始注重技術類、市場類的投資,比如北京汽車原來沒有海外投資,現在加強在非洲、東南亞的投資,方式是將整條生產鏈帶出去,既包括上游生產線也包括售後服務。
但要讓一帶一路走得更順,更多得取決於中國能否理解其他國家。
薛力觀察,現在一帶一路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政府急,但各國不急。「如果說一帶一路至少是8到10年的過程,至少在每個國家、每個領域做好研究,看看其他國家的興趣,再談共商共建共享。」 ■
【影片】:中國力推「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怎麼看?
從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教授阿尼爾·古普塔以及巴基斯坦探路者集團董事長伊克拉姆·塞加爾的影片訪談,看一帶一路的挑戰和機會。(請滑動螢幕看影片。若影片無法載入,請點此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