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準備
2011年,中國將首次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使得我國GDP可以透過購買力平價來換算,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規模和結構等方面的比較。

我們曾在「解密匯率」這節課中提到過「購買力平價」這個概念,你還記得嗎?

使用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和現在比,會有什麼變化?
它和人民幣的升值有直接關係嗎?



小熱身
你知道下列哪個英文縮寫代表的是購買力平價嗎?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購買力平價。
CPI是消費價格指數
PPI是生產者價格指數
RPI是零售價格指數。
  • CPI
  • PPI
  • RPI
  • PPP
購買力平價(PPP)
在短期中,市場匯率會對貨幣政策、政治事件和預期變化做出反應,表現得很不穩定。但長期中,匯率基本上還是由各國商品的相對價格來決定的。
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就是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
該理論認爲,一國的匯率將傾向於使在國內購買貿易品的成本等於在國外購買這些商品的成本。所得數值單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虛擬的「國際元」。

購買力平價的基本思想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由20世紀初瑞典經濟學家古斯塔夫·卡塞爾提出的。簡單地說,購買力平價是國家間綜合價格之比,即兩種或多種貨幣在不同國家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商品和服務時的價格比率,用來衡量對比國之間價格水準的差異。購買力平價是一個特殊的空間價格指數,與比較某一國家兩個時期價格水準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l)不同,它是比較某一時期內兩個國家的綜合價格水準。
巨無霸指數
一個測量購買力平價的簡單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無霸指數

這個指標由於《經濟學人》雜誌的使用而聞名於世。《經濟學人》雜誌將麥當勞的在各國的分店中賣的巨無霸漢堡包的價格進行了比較。演算法是以一個以當地貨幣計算的巨無霸價格,除以另一個以當地貨幣計算的巨無霸價格。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匯率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低估了(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單選題
以巨無霸漢堡爲例,如果在中國一個要賣15元,在美國買一個需要3美元,那麼如果只參考這一個數據,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計算,現在的人民幣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
按題目所設,人民幣兌美元是15:3,即5:1,也就是說5塊人民幣可以當1美元用。而當前的實際匯率爲6.7左右,可見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有著比較大的差距。
  • 被高估
  • 被低估
  • 持平
  • 不好說
巨無霸指數


用漢堡包測量購買力平價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說,當地稅收、商業競爭力及漢堡包材料的進口稅可能無法代表該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在許多國家,像在麥當勞這樣的國際速食店進餐要比在當地餐館貴,而且不同國家對巨無霸的需求也不一樣。例如在美國,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一週幾次在麥當勞進餐,但在馬來西亞,低收入者可能從來就不會去喫巨無霸。
儘管如此,巨無霸指數仍廣爲經濟學家所引述。
單選題
如果轉而採用購買力平價來評估各國經濟實力,下列哪個國家的GDP水準最有可能縮水?
發展中國家GDP水準更有可能會增加,而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將很可能有所縮水。
美國不在成長或下降的行列裏,因爲它本來就是使用美元的國家。
  • 日本
  • 印度
  • 美國
  • 俄羅斯
PPP與國家經濟規模
無論用哪個標準衡量,美國的經濟實力都是世界上最強的。
但哪個國家是第二呢?日本?英國?中國,還是其他國家?

如果用通常的做法(即依照市場匯率將所有的貨幣轉換成美元)來計算,日本是第二大經濟強國。然而使用市場匯率時有兩個困難。首先,因爲市場匯率上下波動劇烈,國家的經濟規模可以很容易地在一夜之間變化10%以上。而且,在應用市場匯率時,許多窮國看起來只有非常少的國民產出。

所以當下很多經濟學家更推崇「PPP」計算方法。比如在使用市場匯率時,低收入國家(如印度)的產出就很有可能被低估。這種低估是由於他們產出的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非常便宜的勞動密集型服務。因而在採用購買力平價計算時,這些國家的GDP相對於高收入國家就會上升,甚至是好幾倍。
單選題
購買力平價之所以屬於一種「理論匯率」,是因爲它可能忽視了:
購買行為後面常伴有重重稅費,不附稅的價格會造成較大的偏差。而以中國GDP所付出的資源環境等成本,也並不包括在內。假如全球徵收碳稅,中國的GDP總量必將大幅下降。
  • 壟斷紅利
  • 稅收
  • 環境成本
  • 以上全部
PPP的尷尬
「2007年12月中旬和2008年2月底,世界銀行發佈了2005年全球國際比較項目初步報告和最終報告,根據中國11個城市調查資料推算,2005年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爲1美元等於3.45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年匯率8.19的42%。如此一來,中國GDP似乎憑空就增加了將近一半。國內媒體當時也報導過,世行承認中國GDP被高估40%,那是因爲先前世行預估的中國購買力平價相當離譜——2005年中國購買力平價約爲1美元等於2.08人民幣,相當於當年匯率的26%,中國差點一下子多出四分之三的GDP。」  
 ——《「平價計算GDP」的奧妙》
                         作者:葉檀
 資深財經評論員,FT中文網專欄作家
購買力平價的侷限性
第一,從理論基礎上看,購買力平價說的基礎是貨幣數量論,卡塞爾認爲兩國紙幣的交換,決定於紙幣的購買力,因爲人們是根據紙幣的購買力來評價紙幣的價值的,這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事實上,紙幣代表的價值不取決於紙幣的購買力,相反,紙幣的購買力取決於紙幣代表的價值。

第二,它假設所有商品都是貿易商品,忽視了非貿易商品的存在。   

第三,它還忽視了貿易成本和貿易壁壘。   

第四,它過分強調了物價對匯率的影響,匯率的變化也可以影響物價。

第五,它忽視了國際資本流動對匯率所產生的衝擊。
思考題
如果以iPad爲唯一參考數據,中國大陸地區的標配版售價爲3988元,美國售價爲499美元,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爲1美元等於7.99人民幣,這一數據明顯高於當前的實際匯率。如果將近期出臺的iPad入境需上繳1000元進口稅的條件納入其中,人民幣的購買力還將繼續下跌。
由此可以看出,只按匯率計算GDP或只按購買力計算GDP都不能精準的反應出一個國家是否發達強盛。並且將於明年實施的PPP轉換系數不會替代原有的匯率計算方法,只是爲衡量各國GDP水準提供了多一種的參考數據。

你可以在FT中文網上面閱讀更多與購買力平價或GDP相關的文章。

參考資料:
正視亞洲世紀
沃爾夫:中國經濟面臨六大挑戰
超級泡沫在哪裏?
中國爲何寧願被低估?
總結
您的得分: 平均分: 8 最高分: 11
本次教程的目的是幫助你更好地瞭解「購買力平價」這一概念,希望對你有所助益。

您在學習的過程有問題嗎?
歡迎進入FT商學院論壇,交流學習心得,並對教程提出您的修改意見。
:
-
+
自動滾屏

現在退出會丟失進度,確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