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談藝錄」(上):現在是摸底藝術市場的好時機嗎?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i聽粉

歲末年初「談藝錄」(上):現在是摸底藝術市場的好時機嗎?

作爲《i聽粉》音檔年度報告的一部分,我們邀請洛杉磯克萊蒙大學研究生院教授、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女士,深度探討全球藝術市場在2020年新冠疫情和社會運動影響下呈現的趨勢與變化。
00:00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隔離和封鎖,讓許多人不得不只能在家裏工作、學習和生活。而在2021年伊始,這種情況還將延續一段時間。

壓力是巨大的,尤其對於美術館等社會文化公共機構來說。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承擔起與公衆溝通的角色,隔離讓這種聯繫被打斷,資金來源的匱乏也令一些藝術機構難以維持運營。

當博物館、美術館、歌劇院關門時,受到打擊最深的應該是整個社會。

本期《i聽粉》,我們邀請到FT中文網專欄作家、2019年歐洲藝術基金會中國藝術市場報告的作者、曾擔任紐約蘇富比藝術學院藝術商業碩士課程教授的吳可佳女士,與讀者深度分享她對於複雜背景下藝術市場的研判。吳可佳目前擔任洛杉磯克萊蒙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研究與教學領域包括全球藝術市場、亞洲藝術市場、二級藝術市場等。

主持人林匯棟與吳可佳的深談分爲兩個部分,涉及疫情下的藝術市場、BLM運動思潮及西方政治環境將如何重塑藝術相關話題。

此爲第一部分,音檔時長約20分鐘,涉及的話題有:

1.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藝術界發生的深刻變化

盈利機構、非盈利機構受疫情衝擊,做出了哪些調整?

疫情背景下的藝術品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有哪些不同表現?

在線畫廊的收入如何?

2. 新冠疫情對文化和藝術造成影響最爲深遠的破壞

爲何博物館和美術館的日常角色會改變?

所有相關人士應該如何應對?

3. 硬幣的兩面:亂世和災難也能激發藝術創作

新冠疫情的爆發將我們推進另一個維度中,藝術界如何重新出發?

對藝術家而言,當世界停轉,或許是件好事?

(解說:黃依萌;於小童對本期節目亦有貢獻。編輯郵箱michael.lin@ftchinese.com)


喜歡收聽音檔的朋友,請在APP裏點擊頁面左上角紅色字體關注《i聽粉》欄目,就可及時收到最近更新推送。

關於音檔“i聽粉”討論羣

會員讀者可以掃描下方行動條碼新增音檔助理“小麥”(也可搜尋微信名ML_English_Service)爲好友,加入音檔“i聽粉”討論羣,滿員即止。

掃碼進入音檔“i聽粉”討論羣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數百萬勞動者陷入「競業禁止」陷阱

爲防止員工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而廣泛使用的限制措施引發反彈。

面對俄羅斯威脅,波羅的海國家著手升級防禦設施

該地區越來越擔心,普丁可能會以挑釁或直接攻擊的方式來考驗北約的決心。

Lex專欄:生成式人工智慧到底有多「開放」?

科技行業永遠不會擁抱真正的開放。

烏克蘭的防空困境顯示了以色列面臨的風險

全面衝突耗盡了烏克蘭的防禦力量。儘管以色列上週末攔截成功,但它也面臨類似的困境。

富裕投資者在通膨風暴中擴大財富

儘管全球物價上漲,但世界最富有人羣的投資成長更快,從而擴大了他們的財富。

Lex專欄:大學捐贈基金可能需要告別「耶魯模式」

精英私立大學將大筆資金投入非流動性的另類投資,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這種做法現在似乎值得懷疑。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