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能否自拔?
伯南克5月的一句話,就能讓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和貨幣開始走弱。它們經濟成長的放緩更是讓人擔憂。
雖然絕對增速仍然比發達國家要快,但這些曾經的「寵兒」似乎正陷入潛在的危機中,它們能否自拔?
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自從今年5月美聯準表示將減緩資產購買時,就開始走弱。
對廉價信貸結束和融資成本上升的擔憂終於開始顯現出後果來,投資者擔心一些經常賬戶赤字的國家可能不再享受到資本持續流入的有利局面。
2009年後,歐美的央行都在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成長機會比發達市場更多的新興市場得到了不少資本的流入。利潤和成本這兩方面都是利好,發達國家的投資者和企業家們紛至沓來。
新興市場的央行們試圖讓自己的貨幣堅挺,並堅定投資者的信心,然而,這些國家相比起來,誰的經濟更健康?誰的經濟更脆弱?
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今年以來都比較萎靡。對中國經濟成長和出口放緩的擔憂是個重要因素。股市連連走低,企業融資成本高企,市場信心低迷。
從5月份起,美聯準主席伯南克「今年可能放緩QE」的講話一出,一些ETF和共同基金就慌忙從新興市場撤退。由於後發國家的資本積累水準比發達國家低得多,對資本的「飢渴度」也較高,於是,這可不妙。如果那些比較有「粘性」(不重視短期波動)的資金比如養老基金也這樣撤出的話,那就更不妙了。
這些資金外逃,與對新興市場信心的減退,輪番對它們的貨幣產生了壓力。經濟基本面較弱的國家,比如印尼、印度、土耳其和巴西,正視圖解決這個問題,因爲貶值的貨幣帶來了進口成本的上升,進而推動了本國物價的上漲。
如果外商直接投資FDI(區別於在金融市場的投資)的流入顯著降低,形勢可能會惡化,這強調了進行艱難的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更穩定的外部投資。
「成熟經濟體實施量化寬鬆,廉價融資大舉湧現,讓繁榮延長了五年時間。在「豐年」,金磚四國無需做出艱難的選擇。而如今,頑固的精英階層似乎既不願意做出選擇,也無力做出選擇。他們的生活太優越了。」 ——《金磚四國錯失改革良機》,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安德斯·奧斯倫德爲FT撰稿
那些經常賬戶赤字最多的國家,就是最脆弱的,進一步的貨幣貶值和資本外逃可能加劇這個問題。
然而,那些擁有足夠外儲的經濟體——比如俄羅斯和巴西——不必那麼擔憂。土耳其等國正在動用外儲來支撐本幣。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數據,新興市場國家在5月以來的短短一段時間裏,就花掉了810億美元的儲備。
人們開始關心,這些國家擁有的外儲夠支付多少個月的進口?
本幣貶值的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政府償還外債本息的負擔平白增大了。這威脅著政府的財政健康度,因此投資者們會要求更高的國債收益率。——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投資者。 雖然償還本國國債持有者的負擔不受匯率變化的直接影響,但是中長期來看,這一成本同樣會上升。
不只是政府有負債,一些公司和家庭也有不少債務,利息或匯率的一點點變化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它們的經濟利益。
更弱的貨幣讓出口更加有競爭力,這有助於把經常賬戶收支平衡下來。但是,如果世界經濟持續乏力的話,恐怕很難指望它們靠出口走出放緩泥潭。
儘管放緩,新興市場的增速仍要比發達國家快些,不少經濟學家說,如果它們能咬緊牙關堅決推進必要的結構性改革(比如放開一些特定的壟斷行業,引入競爭)的話,它們仍能走得更快,畢竟它們的潛力和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
關於新興市場
《金磚四國錯失改革良機》
《投資者減持「金磚」企業 轉戰美國》
《新興市場央行儲備大幅縮水》
《FT社評:新興經濟體經得起「折騰」》
《新興市場離不開發達世界》
金融英語:成長不是萬能的
金融英語:華爾街與「二代溢價」
分享
讀者評論
提示
現在退出會丟失進度,確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