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拯救日本?
Deflation是與通貨膨脹相對的概念,即物價水準降低,貨幣購買力會增強。經濟學家一般認爲,通縮帶來企業和居民長期信心不足,易使經濟陷入螺旋式衰退和通縮。
不過有例外,道格拉斯·諾斯發現,美國在除內戰以外的19世紀幾乎都在通縮,不過這是由技術進步引起的,經濟沒有衰退,而是大幅成長。
日本的政府債務攀升到驚人的GDP的240%,輕鬆擊敗包括歐豬國在內的所有發達國家。
當然,其債務主要是內債,由於政府的負債同時也是爲本國居民持有的資產,其危險程度並沒有南歐國家那麼大。
事實上,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只有令人羨慕的0.63%(2013.3.13)。
···竟然長期大幅低於德國和美國,領先於其他發達國家。
通貨緊縮的泥潭,日本一陷就是長達15年,而且物價的低迷仍在繼續。 疲弱的經濟成長再加上通縮,使得日本今天的名義GDP還不如1992年高。
安倍晉三,二進宮的首相,聲稱他有藥方···
另外,政府開展經濟刺激——能搞多大規模,就搞多大規模。
他說,這可以迅速刺激經濟成長,而且帶來又一輪的投資和消費成長。這一來,通縮的泥潭就可以走出了,另外,鉅額的債務也就隨著GDP的成長被攤薄。
概括來說,這就是人們稱爲「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思路。
這個辭彙的靈感來源於Reaganomics。
隆納•里根的經濟顧問、「拉弗曲線」發明者Arthur Laffer總結了里根經濟學的「四根臺柱」:控制失控的政府支出成長,削減聯邦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以鼓勵投資和消費,減少管制以增強經濟活力,以及透過保守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膨。
很顯然,帶領美國經濟走出「滯漲」陷阱的里根經濟學,與今天的安倍經濟學恰好目標相反。
安倍經濟學在日本民衆那兒頗爲熱銷,去年12月,他們在大選中給予自民黨(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及其盟友以衆議院的超級多數席位(超過2/3)。
作爲6年來的第7任首相,他雄心勃勃地提出額外增加10兆日元的預算(約1012億美元),並給日本央行持續施加著壓力。
最新的2013-14財年預算爲92.6兆日元(合1.02兆美元),高達46.3%的支出要靠發債。
政府稱,基建投資、醫療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將擴散到日本的各個地區,刺激計劃可以增加2%的成長。
現在挑戰是讓通膨目標「落到實處」,而不僅是表現在金融市場上。
近來,日元持續貶值,日本股市也在經歷著7年來的最好時光。
通縮預期,讓日本的家庭和企業20年來一直在囤積現金,而不敢擴大消費和投資。
不少人認爲,通縮帶來的信心的缺乏,正是日本經濟的癥結所在。
但有些人認爲,「缺乏信心-通貨緊縮」這一惡性循環的真正動力,在於人口結構的變化。——1995年來,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幾乎每年都在持續減少,至今已累積降低了8%,至不足7900萬。
由於勞動年齡人口是消費的主力軍,整個國家的內需就一直趨於衰減。
對於企業來說,銷售無法提升,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也無法提升,爲避免虧損,他們就必須削減成本——這就是最近20年內日本的企業一直在做的。
考慮到海外的新興市場一直在成長,日本國內的需求確實太過低迷。
那麼不搞緊縮,透過漲價來彌補需求的下降怎麼樣?企業當然不敢這麼做,在一個整體萎縮的市場用漲價來進一步放棄市場份額無異於自殺。
企業削減成本,意味著員工的收入和購買力下降,這一直在拖低物價水準。
而政府的應對並不成功,比如說,2008年3月,時任首相福田康夫罕見地要求行業領袖們在日本傳統的春季勞工談判中給工人們增加工資,以刺激消費。
彼時,全球金融危機尚未爆發,而日本的企業利潤連續6年都有成長,然而日本主要的商會都不願大幅漲薪。 當年員工薪水水準上漲爲2%,基本都是按照早先確定的規則,比如來自資歷和工齡。
與歐美國家不同,日本有獨特的「終身僱傭式」企業文化,再加上員工的收入較大部分是浮動的獎金形式,這使得勞動力成本的彈性較大。 顯然,比起法、意、西等國低彈性的勞動力市場,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大規模失業。
今天的財政部長,曾經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也在2008年10月提出了類似的呼籲,希望企業加薪,以便幫助家庭克服雷曼兄弟破產等帶來的經濟衰退。與上次一樣,無果。
2013年春天,安倍首相再次提出呼籲,一些企業基於安倍上臺的經濟刺激預期進行了加薪。 但也有企業表示,它們並沒有足夠的空間提升工資,因爲長期的通縮,加上日元仍然堅挺,它們的利潤預期並不樂觀。
打破這個循環並不容易。政府表示,願意爲漲薪和擴大生產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
但很多經濟學家認爲,更重要的是對日本的勞動力結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注意與「勞動力市場改革」不是一回事),比如鼓勵更多家庭婦女在生孩子後回到工作崗位上來; 比如允許外來移民進入等,以便從根本上改變日本企業對人口數量、經濟成長和通貨緊縮的預期。
安倍經濟學,能帶來「安倍景氣」嗎?
Photos by Reuters, Getty Images, Bloomberg, AFP, EPA, AP
分享
讀者評論
提示
現在退出會丟失進度,確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