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趁疫情搞無協議退歐是無恥的

沃爾夫:英國首相的算盤顯然是,疫情期間一團糟,沒人會注意英國與歐洲夥伴及永恆鄰國的經貿關係一下子中斷。這對國家不利,而且可恥。
2020年5月28日

小投資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

福魯哈爾:大宗商品「金融化」扭曲了市場,這不僅僅來自機構,越來越多散戶投資者透過ETF等工具涉足大宗商品衍生品。
2020年5月28日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將面臨的衝擊

梁海明:從一個小漁港發展爲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絕非第一次面對巨大不確定性,幾乎當每一個最壞的時代過去,香港都重振旗鼓走進最好的時代。
2020年5月27日

消費者不消費將拖累美英經濟復甦

戴維斯: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和英國政府採取財政措施維持失業者收入,但兩國的家庭都減少支出,增加儲蓄。這對復甦是不祥預兆。
2020年5月27日

忘記MMT吧,赤字貨幣化與直升機撒錢有什麼不同?

何曉貝:央行長期持有大規模國債、央行向政府提供直接融資、 以及「直升機撒錢」,都不能於與央行爲政府赤字買單的「貨幣化」混淆起來。 
2020年5月27日

長線投資中國的「黃金三角形」

程實、王宇哲、高欣弘:在全球經濟羸弱的大環境中,經濟轉型充滿想像的新賽道脫穎而出,也爲長線資本提供了逢低佈局的結構性機遇。
2020年5月27日

「預期差」帶來潛在風險

章俊:市場領先經濟是基於對經濟未來的預測;伴隨著後續經濟數據的逐步發佈,實際數據與預期之間的「預期差」,將成爲決定市場方向和波動的主要因素。
2020年5月26日

新冠疫情的全球經濟「衝擊波」:如何演進?

梁國勇:疫情出現兩大沖擊:「第一衝擊波」從東到西;「第二衝擊波」從北到南。前者已經給世界經濟帶來空前打擊,後者則意味著致命威脅。
2020年5月26日

「兩會」定調後,經濟趨勢如何?

徐瑾:兩會最大看點是什麼?未來趨勢將是一個錢變少的時代,階層躍升會放緩,軟階層時代正在緩步來到。財政赤字貨幣化,有用麼?
2020年5月25日

兩會:「超常規」刺激爲何缺位?

周浩:爲什麼不願意「超常規「?相信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意。中國有較高儲蓄率,經常項目仍然保持順差,政策考量是什麼?
2020年5月25日

「德國歐洲」與「歐洲的德國」

斯蒂芬斯:歐盟唯有在德國希望它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這要求德國政界人士鼓勵人民接受「歐洲的德國」。
2020年5月25日

通縮:美國經濟繁榮的真正殺手

摩爾:加重新冠疫情災難的是,威脅美國經濟繁榮的經濟疾病——通縮——正在悄然蔓延。與新冠疫情不同的是,它沒有任何減弱跡象。
2020年5月25日

《外國公司問責法》:中國企業在美面臨退市風險?

劉裘蒂:5月20日,美國參議院以全數透過《外國公司問責法》,重新燃爆中國企業可能被「集體退市」的憂慮。
2020年5月22日

德國的債務冒險

張冬方:這些年來,德國一直極爲執著地實行以收支平衡爲目標的「黑零」財政政策。而如今德國即將融入高負債的全球大家庭。
2020年5月22日

疫情下「雙赤字」新興市場的抉擇

周茂華:疫情超預期衝擊引發各界對非常規財政政策討論,但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在經濟結構、金融環境等存在差異,前者應審慎對待非常規政策。
2020年5月22日

疫情結束後一定會發生通膨嗎?

沃爾夫:疫情應對措施導致的公共債務上升和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大推高了通膨幾率,但其他結構性變化意味著這個幾率並不大。
2020年5月21日

「財政赤字貨幣化」中的選擇

程實、王宇哲:在新冠疫情同時衝擊全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大背景下,爲避免經濟陷入「債務-通縮」惡性循環,非常之時須有非常之舉。
2020年5月20日

疫情之下,銀行業面臨生死大考 (上)

浦永灝:疫情之下,暴露了不同國家行業的各種問題。銀行業是連接國家、企業和個人的一個樞紐,這次疫情更是一場決定升留級,以致生死的大考。
2020年5月20日

美國會「賴賬」麼?

周浩:賴賬是一種違約行爲,美國這大量國債由海外投資人持有的,真正要考慮的是違約成本。賴賬對美國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2020年5月19日

政府是否應該繼續爲企業提供支援?

瑞佔:封鎖可能持續更長時間,無限期支援企業的成本會讓政府倍感壓力,也可能會對企業造成損害。
2020年5月19日

爭鳴:中國要不要赤字貨幣化

鍾正生、張璐:赤字貨幣化涉及三個問題:償債、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穩定金融市場預期。中國有較大成長潛力和改革空間,不宜採取赤字貨幣化。
2020年5月19日

主流經濟學vs現代貨幣理論:誰的缺陷更多?

夏春:恰恰因爲主流經濟學存在重大缺陷,纔給了MMT挑戰機會,然而MMT對理解重要問題同樣存在偏差。要解決世界經濟難題,我們需要回歸常識。
2020年5月19日

疫情讓「一帶一路」進入「重點項目維持」階段

丁學良:在歷經高速擴張、我稱爲「九九歸一」的第一階段後,「一帶一路」在去年春夏開始區域性收縮調整,而疫情又將它迅速推入第三階段。
2020年5月18日

財政赤字貨幣化實屬無奈之舉

蔡浩:在全球主要央行開啓QE應對危機的背景下,財政赤字貨幣化是無奈之舉,不應被當成常態化政策而反對,更不應被妖魔化。
2020年5月15日

新冠危機暴露供應鏈弱點

弗裏克:新冠危機讓政府和企業更加註重供應安全,推動供應鏈在地化和區域化,但只有部分企業能快速適應這種變化。
2020年5月15日

COVID-19帶來稅制改革機遇

桑德布:各國政府向受到新冠疫情重創的經濟體注入大量資金,但在此之後,我們需要關注預算的構成,尤其是稅收結構。
2020年5月14日

央行數位幣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陳建奇:世界主要國家對數位幣一直持矛盾心理。從央行數位幣披露資訊來看,更多具有象徵意義,而非實際意義。
2020年5月13日

如何「拯救」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劉裘蒂:至今年4月底中國進口的美國商品不增反減。大選年裏,川普將如何面對目前爲止中國採購承諾的不達標?
2020年5月13日

產業鏈外遷,中國怎麼辦?

沈建光:新冠疫情是否會加速中國產業鏈外遷?不可盲目樂觀。現實風險之下,需要持續加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減少民營企業准入限制。
2020年5月13日

從巴菲特的言行看投資美國股市的難度

福魯哈爾:美國正從一場消費者流動性危機轉向一場企業償付能力危機。對於篤信美國藍籌股的一代人而言,押注美國已變得更加棘手。
2020年5月12日

全球供應鏈中斷可能導致1970年代滯脹重現

羅奇:被壓抑需求的釋放可能將引發一輪市場意料不到的通膨飆升。全球供應鏈中斷也爲這一結果埋下了種子。
2020年5月9日
|‹上一頁‹‹7879808182838485868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