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展望2021:「雙循環」與經濟安全

胡月曉:「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新格局,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確認——內需型經濟主導方式的確立。
2020年12月8日

緩和美中關係的三大優先事項

羅奇:始於貿易戰的美中摩擦已演變成科技戰,目前已陷入僵局。現在迫切需要一條新路徑。這條新路徑應包含三個主要方面。
2020年12月8日

當弗利德曼遇到新冠疫情

希爾:在這位經濟學家譴責高階主管們爲了「籠統的社會利益而花股東的錢」半個世紀後,新冠疫情爲他對社會責任的狹窄定義提供了新思路。
2020年12月8日

蛋殼暴雷:經濟凜冬將至的隱喻

徐瑾:蛋殼暴雷,不少年輕人流離失所,構成經濟寒冬的複雜隱喻。長租公寓暴雷,拷問其商業模式是否成立;資本的雄心,是否正在消散?
2020年12月7日

李劍騰:中國需要大幅增加基礎研究投入

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李劍騰接受採訪認爲,中國製造業要從大走向強,需要增加基礎研發投入,強化智慧財產保護。
2020年12月7日

全球化並未死亡

邰蒂:新冠疫情確實在2020年讓全球化倒退,但並未扼殺它。事實上,2021年可能會帶來令人驚訝的全球化復甦。
2020年12月7日

Lex專欄:中國開發商的債務警鐘

10多年來,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股票一直是賣空者的噩夢。似乎沒有什麼能遏止它們的漲勢。這種情況已經開始改變。
2020年12月4日

FT社評:疫苗獲批帶來經濟曙光

英國已成爲首個批准新冠疫苗的國家。這是一個重大時刻。疫情還遠遠沒有結束,但啓動疫苗接種標誌着結束階段的開始。
2020年12月3日

新冠陰霾出現一線光明

沃爾夫:疫苗喜訊令人振奮,疫情的經濟影響不像半年前人們擔心的那樣糟糕。也許世界會更快從噩夢中醒來,狀況也會更好。
2020年12月3日

FT社評:日本教你如何優雅地老去

日本這三十年的經歷爲其他國家展示了一個國家可以在不增加人口的情況下繼續改善其公民的物質福利。
2020年12月3日

展望2021:川普主義的影響和中美關係

沈建光:美國割裂會消耗執政者較多精力,拜登不會「極限施壓」,中美短期衝突或淡化;但中美關係也絕無可能回到過去,合作競爭並行是常態。
2020年12月3日

全球債務紓困框架中的「變數」

迪扎德:近期各方就主權債務重組達成新的「共同框架」,意在爲條款設定帶來一個透明和諧的新時代,但這其中也存在複雜因素。
2020年12月2日

中國網路主權的新願景

許可:在全球性挑戰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它們不得不更少地依賴單個的國家手段,而更多地依賴複雜的國際體制。
2020年12月2日

葉倫是美國財長的合適人選

福魯哈爾:葉倫認爲經濟政策必須更多地關注普通大衆,而不是華爾街。在新冠疫情時代,還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嗎?
2020年12月1日

加速2021:我們迎來什麼新趨勢

徐瑾:疫情並沒有改變世界的趨勢,只不過是加快了趨勢的發展態勢。無論國家、公司還是個人,都需要思考計劃,構思更多備選;否則可能不進反退。
2020年12月1日

中國企業債務違約潮考驗投資者信心

在富時羅素宣佈將把中國國債納入其債券指數之後僅數週,一系列債券違約尷尬地凸顯出中國債券市場的不成熟和脆弱。
2020年12月1日

透析DCEP的現金本質

程實、高欣弘:抓住其「現金」特性的細節,方能正確理解DCEP與我們熟知的電子支付的區別,從而對宏微觀體系即將到來的變革形成客觀認識。
2020年12月1日

消費強勢迴歸下掩蓋的結構性問題

章俊:消費復甦勢頭整體不錯,但總量數據掩蓋了一些結構性問題;雙循環中,用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透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來繼續做大國民收入。
2020年12月1日

何帆:中國要回歸本土時代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何帆表示,中國未來發力點第一個應在流通環節,這包括物流及其他軟性制度,而分配,政府在收入政策上會做出調整。
2020年11月30日

鏡鑑日本:高收入國家的共同問題

普森:日本實際上只經歷過一個「失去的十年」,而日本在近年來其實爲世界提供了可以被廣爲借鑑的經濟政策經驗。
2020年11月30日

「長安十二時辰」視角下的信用債暴雷與系統風險

夏春:這些年資本市場違約和危機不斷發生、不斷化解、不同重複現象的背後,更本質的原因是經濟中的「系統風險」在加深。
2020年11月27日

美國大企業「與魔鬼的交易」

福魯哈爾:大企業曾經是支援川普的,現在卻希望他痛快交權。如果企業把它們的影響力用對地方,就不必擔心會有下一個川普了。
2020年11月27日

美股何時迎來下一輪牛市?

劉裘蒂:新冠疫苗研發和接種進程,大選最終結果認證,額外財政刺激措施出臺的時機和規模,將影響股市走勢。
2024年7月22日

新冠疫情的成本爲何如此巨大?

馬丁•沃爾夫:應對疫情就是要不惜成本。這次疫情給我們的教訓是,下一次還應該更果斷地採取行動阻斷疫情。
2020年11月26日

拜登需要打破市場與白宮的依存關係

伊爾艾朗:川普強化了投資者對美聯準救市的信念,拜登需要迅速偏離川普的做法,這也符合投資者的長期利益,有利於市場良好運轉。
2020年11月25日

恐懼是抗擊新冠疫情的強大武器

格林:羅斯福曾說「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但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問題上,當選總統拜登應該說「我們最該恐懼的是沒有恐懼」。
2020年11月25日

疫情之下,政府的有形之手變得更顯眼

亞沃爾奇克:在新冠疫情中,市場「看不見的手」正讓位給政府「看得見的手」。但這會是一隻關愛之手還是掠奪之手?
2020年11月25日

中國經濟到2035年翻番可能嗎?

佩蒂斯:想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麼無限制增加債務,要麼透過再分配將收入向普通家庭轉移,從而提振消費。兩樣都不太可能。
2020年11月25日

經濟學家拉詹:社會需要找到新的平衡

拉詹認爲,競爭非常重要,但個人如何成長到可以真正參與競爭的狀態?這就需要聚焦社區,增強由社區和公民社會構成的第三支柱。
2020年11月25日

疫後經濟刺激影響全球碳排放趨勢

凱瑟琳•厄爾利:一項新的評估發現,各國政府應對疫情的經濟措施正在影響能源相關排放量的長期成長放緩趨勢。
2020年11月25日

中美必須重建氣候合作伙伴關係

前美國駐華外交官沈岱波認爲,美國「重啓」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框架需要兼顧中美作爲競爭對手的現實和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深刻的共同利益。
2020年11月17日
|‹上一頁‹‹6768697071727374757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