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班克曼-弗利德受審給加密貨幣打上問號

凱莉:FTX創辦人的受審提醒我們,加密貨幣就像遊戲《大富翁》中的假幣,在這個虛假世界中,金錢只不過是螢幕上的一堆數字。
2023年10月9日

「資產、貨幣」雙充裕時代的投資之道

胡月曉:資產、貨幣雙充裕時代最顯著變化是市場結構分化,市場分化取代了板塊輪動,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代理人選擇成爲了投資決策中心。
2021年2月10日

金融創新如何賦能經濟

李楠、陳開宇:金融如何能夠真正地服務於實體經濟?什麼樣的金融創新才能賦能實體企業的創新研發?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性,有效配置資源。
2020年12月17日

金融監管應該樹立怎樣全新的監管理念?

鄭志剛:即使我們將新業態金融服務納入統一金融監管框架,也應更多依賴事後的懲戒,而不要在事前透過准入限制和設置各種條條框框加以限制。
2020年11月12日

金融監管越少越好嗎?

夏春:第三代監管理論認爲,好的監管,不管宣稱的目標是什麼,實質必須降低金融業的欺詐和腐敗,並鼓勵競爭,而不是保護既得利益者。
2020年11月6日

空中雲匯尋求顛覆全球支付系統

這家數字支付網路置身於一個前途光明的領域:幫助跨境運營的小企業用外匯匯款和收款。但它能取代由西方主導的SWIFT系統嗎?
2020年7月10日

金融科技公司重拾服務質量守則

卡敏斯卡:行業挑戰者通常以低質量的價格戰爲主要競爭手段,如今金融科技界的挑戰者若想反其道而行,勝算幾何?
2019年12月27日

陳志武:年輕人「借貸消費」背後的金融邏輯

金融和市場經濟是個人實現自由和解放的必經之路,引導年輕人正確消費、適度使用金融產品,不僅推動了個人價值成長,還促進了社會繁榮和國家經濟成長。
2018年12月6日

如何投資金融科技?

陳敏蘭:依託AI、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成立具有網路效應平臺的公司有望成爲贏家。包括數位化支付、保險科技、財富科技、資本市場科技等。
2018年5月22日

被ATM改變的世界

50年前,自動提款機問世。這項發明不僅開創了「全天候在線」文化,還重塑了我們與現金、信用和風險的關係。
2017年6月30日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纔是真正的「千年大計」

李海濤:雄安新區在政治資源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之所以能被稱爲「千年大計」,可能與未來醞釀的一系列政治體制改革有關。
2017年5月9日

香港金融創新落後於對手

在鼓勵金融創新方面,香港政府缺乏想像力而且態度不大支援。新加坡和深圳等對手城市的動作力度要大得多。
2016年11月10日

網路金融亂象:中國式「釣愚」潛規則

FT中文網首席財經評論員徐瑾:中國網路金融新一輪整治正在開始。以創新之名,我們已看到太多騙局,具體到網路金融騙局,則更具有傻子不夠用的特點。
2016年6月4日

「金融創新」不能克服信貸週期

FT專欄作家加普:將高科技融入金融的金融科技理應比銀行更聰明、效率更高。但隨著金融條件收緊,該行業很快暴露出脆弱性,而古老的銀行業展現出價值。
2016年5月13日

中國理財產品堪憂

中國的理財產品被用於向房地產開發商和部分國有企業提供高成本資金,最近,它們又開始涉足對沖基金投資領域。
2013年11月28日

網路金融:讓理財更「民主」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楊濤:網路金融讓傳統金融走下神壇。它的「民主和分散化」等特點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跨進理財門檻,對傳統金融業構成巨大挑戰。
2013年7月19日

商業銀行如何面對「跨界」挑戰?

中國民生銀行發展規劃部高級經理劉燕:從阿里金融到電子錢包,零售、電信和金融正日益交叉融合,互相依賴又彼此競爭。對傳統商業銀行而言,核心競爭力何在?
2013年6月20日

反思金融創新

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建國:耶魯大學席勒教授是筆者很喜歡的一位學者,他近期重點建議了五個金融創新;這些創新乍聽來很新鮮,但大多經不起推敲,值得商榷之處頗多。
2012年12月6日

歐洲銀行尋找新型融資工具

一些銀行擬用半資產擔保債券來彌補融資空缺
2013年6月26日

「一籃子貨幣」如何操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黃傑夫:中國已公佈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標。金融市場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設計出碳強度金融工具,使這個政策「跑起來」。
2010年9月21日

別再製造金融「棉花糖」

FT專欄作家邰蒂:銀行家擅長於切割債務工具、隨後在衆多交易中對其重新加以使用,從而編成槓桿和交易行爲的大網,與製作棉花糖的方法頗爲相似。
2010年8月19日

金融創新誰受益?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如果你問金融業內人士,最新的金融創新有什麼用,他們會解釋說這些創新使得風險管理起來更加有效。不過,大衆卻很難從中獲益。
2010年7月14日

金融創新不是禍首

FT專欄作家普倫德: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主席特納勳爵在《展望》雜誌中稱,大量金融創新都對社會無益,那麼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金融創新呢?
2009年9月29日

美英投行再推證券化產品

監管機構可能對此種金融「創新」持懷疑態度
200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