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英國遊客如何瘋狂追逐陽光?

何越:剛剛結束在土耳其海邊的復活節假期,令我再次領略了英國人對陽光沙灘的瘋狂:當土耳其人穿著夾克避寒時,英國遊客在泳池裏戲水。
2024年4月10日

牛津文學節裏的中英互動

何越:透過這次在牛津文學節的體驗來看,英國對中國嚴肅的政治氣場並非鐵板一塊,政治以外的各行業自由度仍然很高。
2023年4月7日

古羅馬與英國兩次結局迥異的文化交融

何越:18世紀的英國是發明創造的年代,並實行了「文化拿來主義」,而英國追從最深最陶醉的,是古羅馬風格。
2021年8月6日

向英國人講好中國故事之前,先明白中英文化差異

何越:先要先了解英國的歷史與現在,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喫喝拉撒。然後再和英國人講中國故事,就能相對容易。
2021年2月18日

英國人如何看待死亡與葬禮?

何越:目睹一次葬禮儀式後,我上網查詢,結果證明了我的觀察:英國葬禮已由從前的哀悼,演化成了現代的「慶祝逝者的一生」。
2021年1月18日

英國劇院陷入黑暗時代

平常年份,英國劇院每年吸引數千萬人觀劇,創造可觀門票收入,併爲整體經濟及社會凝聚力作出貢獻。然而新冠疫情使所有劇院陷入苦撐境地。
2020年8月28日

口罩背後的中英價值觀差異

何越:疫情下英國並未建議戴口罩。因爲社會總體信任程度的巨大差距,很多英國人無法明白中國人的口罩安全依賴感。
2020年3月6日

英國寄宿學校面臨身份危機

寄宿學校是英國文化的標誌性特徵,由於學費漲價和人們教育觀念變化,其國際學生比例不斷提高,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學生。
2019年11月12日

我認識的英國人如何看待巴黎聖母院火災?

何越:受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最重要的理念影響,我先生馬克斯纔會說出「幸好沒出人命,毀了可以重建」這樣的評價。
2019年4月19日

默林娛樂的中國式「驚魂密境」開幕

默林娛樂最大的市場是英國和美國,但它已經在中國開設了11座休閒娛樂場館,並計劃在中國開設多座樂高樂園。
2018年10月29日

在過激的世界中堅守禮儀

蒂爾尼:禮貌要求我們友善對待彼此。最近去世的萊昂納德•科恩是好榜樣,在他身上,禮儀和道德渾然天成。
2016年11月30日

也談英國的保守主義

政治學者寒竹、李世默:張力奮先生在近日發表的文章中建議中國應當借鑑英國保守主義思想,這種建議對急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確有積極意義。但我們認爲,張先生理解的英國保守主義並非本來意義上的保守主義,他文中的一些見解甚至與保守主義精神相左。
2015年10月26日

中國應向英國借鑑「演化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力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今晚抵達倫敦,對英國作國事訪問。英方以「最紅的紅地毯」迎候習近平,雙邊關係進入「黃金時代」?在兩國簽署鉅額經貿合同之際,英國可以「出口」的還有一件特殊之物——「保守主義」理念與社會平穩演化之經驗。
2015年11月25日

英式英語從未沒落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當年美國作家門肯認爲英式英語將敗給美式英語,他錯了。美國的確在許多方面超過英國,但那些靠英式英語謀生的人依然過得很好。
2015年2月28日

英國流行文化爲何風靡全球?

FT專欄作家庫柏:英國人討厭孩子,常把孩子送到寄宿制的男校或女校,因此英國年輕人特別叛逆——這也許能在部分上解釋英國流行文化爲何一度風靡全球。
201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