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需要改革金融業促進經濟轉型

劉珺:如果要在不造成太大混亂的情況下實現經濟向消費的轉型,重塑企業融資結構以及改革銀行體系至關重要。
2019年3月20日

中美貿易戰中方對策:向創新和內需驅動加速轉型

傅曉嵐:中國應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採取有效措施真正加速內需對經濟成長的拉動,逐步減少對外貿的依存度。
2018年8月6日

北韓效仿越南改革模式並非易事

曾經孤立的越南的經濟革新道路似乎很適合北韓模仿,然而如今的北韓和當年的越南有很大不同。
2018年7月12日

中美競爭中的中國劣勢(下)

張立偉:與美國競爭的中國,面臨基本法治與市場制度的巨大劣勢,但價值觀的崩壞讓中國人失去了方向和進取心。
2018年1月16日

中國再平衡五大要點:從高成長轉向高質量

沈明高:十九大報告傳遞的一個重要信號是,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的優勢不是速度,而是規模。一個經濟新格局正在形成,只是轉型陣痛還未到來。
2017年10月24日

麥肯錫:改革將爲中國帶來5.6兆美元成長機會

最新報告稱,如果中國擺脫依靠投資拉動型成長,轉而擁抱生產率改革,到2030年其經濟規模可能多出5.6兆美元。
2016年6月24日

中國勞動大軍將爲全球消費貢獻12%

麥肯錫稱,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年消費額將從去年的2.5兆美元升至2030年的6.7兆美元。他們將像西方嬰兒潮一代年富力強時那樣,重塑全球經濟。
2016年4月6日

中國經濟調整的兩難困境

沃爾夫指出,中國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性留下兩難困境:高速成長難以爲繼,也無法實現平穩減速;餘永定表示,中國已不再刻意以美國爲追趕目標,一心一意專注自身發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焦慮。
2016年12月30日

中國「新經濟」動能更佳

中國轉型階段的經濟與混合動力汽車有相似之處。從上市公司財報分析,「新經濟」企業的平均每股收益要優於「傳統經濟」板塊。但從整體經濟來看,前一類企業所佔的比重還太小。
2016年3月30日

負利率理論與實踐:對症下藥還是央行崇拜?

中國社科院馮明:寬鬆貨幣政策好似爲經濟打「麻藥」,它能避免陣痛、爭取時間,但其本身不能治病。經濟穩健復甦還得依靠創新與改革,單靠貨幣政策是不可能根治的。
2016年2月25日

中國經濟之車需要「四輪驅動」

合衆集團Kevin Lu:未來20年,在中國成爲高收入國家之前,投資舊引擎將繼續發揮作用,同時服務業和「一帶一路」戰略這兩個新引擎也將拉動中國經濟。
2015年10月21日

中國經濟轉型不會逆轉

FT社評:中國向新成長模式的轉型之路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迄今沒有理由擔心中國硬著陸。實際上,鑑於逾40個國家將中國視爲最大出口合作伙伴,而中國進口在減速,所以,面臨最顛簸著陸的可能是中國以外的國家。
2015年6月29日

中國中小型工廠轉型維艱

FT投資參考對中國中小型製造商的調查顯示,超半數企業因利潤停滯而被迫業務轉型。但技術工人短缺、借貸成本高企和智慧財產保護不力,卻讓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2015年6月26日

從工業革命歷史看中國未來發展

安邦諮詢:不論技術如何進步和飛躍,中國經濟發展仍要抓住工業革命歷史呈現的基本邏輯:發展工業製造,提升人力資源利用,推進城市化,促進國民消費提升。
2015年6月18日

「新常態」呼喚健康的牛市

長江商學院歐陽輝、吳偎立:經濟轉型、科技創新使企業面臨更大風險,擁有永久性資本屬性的股權融資,使企業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健康且持續的牛市尤爲重要。
2015年6月11日

中國需要推進結構性改革

FT社評:面對「劉易斯拐點」,中國更好的出路是,推進結構性改革,比如讓更多國企接受市場的約束和放開金融業。這場改革還應該有助於增加居民消費所佔的比重,讓經濟成長恢復平衡。
2015年5月14日

當中國遭遇「劉易斯拐點」

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日益枯竭,中國正面臨經濟學家所說的「劉易斯拐點」。當「人口紅利」轉爲「人口赤字」,中國經濟格局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已持續30多年的「中國奇蹟」或將變換步調;而當下經濟結構中的種種扭曲,卻有望因此實現再平衡。
2015年11月25日

中國黯淡數據引發刺激政策預測

今年頭四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擴張12%,是2000年以來最低增幅。今年,中國幾乎肯定將錄得25年來最慢經濟成長。但從利好股市的視角看,這意味著政府可能將出臺更多穩成長措施。
2015年5月14日

投機性泡沫將破壞中國轉型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卓賢:中國經濟冷、股市熱的背後潛藏著轉型和泡沫互動的邏輯。經濟轉型期容易產生泡沫,其中生產性泡沫有利於創新,而投機性泡沫卻阻礙轉型,且兩者間往往僅一步之遙。
2015年5月11日

分析:經濟減速讓北京陷入兩難

對於經濟減速,中國政府態度頗爲矛盾:一方面,他們認爲這有利於調結構和轉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爲這可能導致失業率激增,並引發一波債務違約潮。
2015年4月16日

中國需謹慎應對「新常態」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就像騎自行車,一旦車速減慢,車身就會開始搖晃。在經濟發展高度不平衡的狀態下實現減速,難度無疑更大。中國在駛向「新常態」的道路上,必須時刻警惕過剩產能和高額債務可能引發的經濟「熄火」。
2015年4月9日

「馬桶蓋」現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國內製造產能過剩,但中國的中高收入消費者卻紛紛出境購物。與赴日購買馬桶蓋的熱情相比,中國人對在國內消費熱情不高。
2015年3月2日

Lex專欄:中國經濟仍將路遇顛簸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並不意外,但經濟失衡卻值得擔憂。雖然市場人士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寬鬆政策出臺,但貨幣政策的「鎮痛劑」也可能帶來意外後果。
2015年1月21日

中國金融業也要適應「新常態」

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從金融業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新常態」,巨大的調整將可能衝擊現有模式,產生兩大類問題,涉及行業結構和行業生態。
2015年1月19日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