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聽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監聽

物聯網:駭客正在看著你

維基解密近期公佈機密檔案,表明美國中情局利用三星智慧電視漏洞監聽觀衆對話,突顯物聯網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2017年5月27日

英國情報機構否認曾監聽川普

英國政府通訊總部稱該機構曾監聽川普選戰的說法純屬胡說八道,先前美國參議院也否認了川普遭歐巴馬監聽的說法。
2017年3月17日

FBI局長否認歐巴馬監聽川普

但川普卻站在右翼網站Breitbart News一邊,不接受FBI局長的反駁。同時,民主黨仍在推動調查川普團隊與俄羅斯的關係。
2017年3月7日

FT社評:川普的監聽指控威脅美政府體制

川普的「監聽指控」如果不能給出來源和證據,只會破壞人們對美國政府體制的信任,危及美國這個國家的運轉。
2017年3月7日

美國前情報總監否認曾監聽川普

川普指責歐巴馬曾下令監聽他的電話,克拉珀出面否認,同時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川普團隊與俄羅斯人合謀。
2017年3月6日

川普指控歐巴馬竊聽其電話

川普的指控存在三種可能情況,一種是歐巴馬非法下令竊聽,一種是監聽取得了合法授權,還有一種是川普在捏造事實。
2017年3月6日

WhatsApp推出高強度加密

這款Facebook旗下的聊天應用力圖阻止執法部門監視其逾10億用戶
2016年4月6日

FT社評:蘋果抵制FBI大錯特錯

蘋果不應拒絕爲FBI解鎖槍擊案凶手使用過的iPhone。美國科技公司必須認識到,無論它們多麼強大,也無論它們的產品多麼受歡迎,它們都不是生活在自我創造的道德宇宙中。
2016年3月31日

英美爲何不禁止強加密技術?

FT專欄作家加普:禁止企業運用強加密技術很可能得不償失,不僅無法阻止不法分子利用這種已經存在的技術,還可能削弱網路安全。
2015年11月12日

微軟推出新的私隱保護安排

該公司將允許外國客戶把數據存在德國電信控制的設施內,從而擺脫美國政府的監控
2015年11月12日

奧朗德抗議美國監聽其電話

法國總統致電美國總統歐巴馬,詢問美方對待盟友的情報工作原則是否發生了變化
2015年6月25日

美國被控曾監聽多名法國領導人

奧朗德、薩科齊及希拉剋均在被監聽之列,美國否認正監聽奧朗德,拒絕回應過去曾監聽法國總統的指控
2015年6月24日

NSA電話監聽計劃被裁定非法

美國一家上訴法庭裁定,NSA電話監聽範圍過大,不能將《愛國者法案》作爲其法律依據
2015年5月8日

美國商界憂慮中國「數據大壩」

中美商會呼籲兩國在雙邊投資協定中應保障數據自由流動
2016年8月16日

美國改變網戰策略

美國情報人員和檢察官合作,將機密情報轉化爲可以利用的證據,指證網路威脅的幕後黑手,乃至提起刑事訴訟,《刺殺金正恩》事件就是一例。
2015年1月30日

斯諾登稱紐西蘭曾大規模監聽公衆

號召紐西蘭人透過週六大選給政府施加壓力,但總理約翰•基否認指控
2014年9月16日

CIA爲監控參議院僱員電腦道歉

中情局局長布倫南承認該機構曾監控過參議院僱員的電腦,併爲此向參議院道歉
2014年8月1日

中國官媒稱iPhone存在洩密危險

央視引用中國專家觀點,稱蘋果手機定位資訊可能洩露「國家機密」
2014年7月14日

美國起訴中國商人竊取軍機資訊

Su Bin被指夥同他人從波音電腦下載數據並加以兜售
2014年7月14日

間諜案使德美關係雪上加霜

德國學者施特爾岑米勒:圍繞著北約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角色,德美爭吵正在發酵;美歐自貿協定談判也面臨著德國公衆的強烈反對;再加上最近因間諜問題引發的信任喪失,德美關係可能鬧出三場災難。
2014年7月11日

德國驅逐美國駐德情報主管

德美圍繞間諜活動的最新爭吵可能損害這兩個盟國間的關係
2014年7月11日

FT社評:英國監控立法不應臨渴掘井

在國家安全問題上,首相應始終冷靜行事。但英國的監控立法卻在叫嚷著恐怖威脅的慌亂氣氛中,國會透過消除異議而倉促推進。有關法律和自由的大事本不應如此。
2014年7月11日

間諜指控困擾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

中國是否把某些美國企業關在門外,是本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關鍵議題之一。中美雙方近來都在指責對方從事間諜活動,報復與反報復活動不斷升級。
2014年7月10日

德國調查第二起疑似間諜案

默克爾發言人表示:「在安全與侵犯公民自由之間平衡的問題上,德國與美國存在重大分歧」
2014年7月10日
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