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的經濟成長希望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現,很難從銀行和機構投資者那裏借到錢,而越來越多地被迫向散戶投資者提供高利率來融資。
2022年7月18日

中國的問題銀行陷入融資困境

中國政府今年已干預三家地方銀行的運營,但許多中小銀行仍面臨融資困境,這反映出市場信心的不足。
2019年11月27日

中國製造商熱衷投資理財產品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之際,越來越多的中國工業企業正將資金投入理財產品,而不是投資於拓展自己的業務。
2019年11月4日

諾亞「踩雷」凸顯中國金融體系脆弱性

諾亞「踩雷」承興國際,令人對諾亞的能力和風險管理產生了懷疑,並引發了對風險可能蔓延的擔憂。
2019年8月28日

數據:中國中小型企業熱衷投資理財產品

FT《投資參考》的調查顯示,中國中小型企業在2017年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幾乎翻了一倍。
2018年1月26日

監管收緊恐增加中國債券違約風險

FT《投資參考》認爲,新政策出臺表明中國政府堅決打擊影子銀行,但也可能增加投資產品與脆弱借貸者的違約風險。
2017年12月19日

中國銀監會發布理財產品銷售錄音錄像新規

銀監會頒布的新規旨在維護銀行業消費者合法權益。此舉還有助於國有銀行和政府抵擋零售客戶在投資失利時提出的索賠。
2017年8月29日

民生銀行證實其一名支行長正接受調查

中國內地媒體報導稱,這名支行長在未經正式批准的情況下,用約30億元人民幣理財資金髮放了一筆貸款。
2017年4月19日

中國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金額創紀錄

由於經濟成長放緩、投資機會減少,去年中國上市公司用大量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總金額達1100億美元、創下紀錄。
2017年2月7日

中國保險理財產品成長可能將放緩

中國的保險公司及其銀行合作伙伴近日停售一些高收益投資產品,此類產品的銷售所得推動了中國保險業收購浪潮。
2017年1月16日

中國銀監會擬出臺新規打擊影子銀行

中國正在起草規則,透過遏制「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投資組合,以化解影子銀行風險。觀察人士提醒規定草案還會更改。
2016年7月29日

誰爲你理財?

聶方義:具備一定的理財知識,有助於你判別理財顧問的建議是不是適合你,而這既是對你自己負責,更是對你的家人和家庭的未來負責。
2016年4月11日

安邦大舉收購背後的資金風險

提供高收益理財型保險產品令安邦能夠搶佔市場份額,但也會迫使該集團追逐更高回報,從而承擔更大風險。在投資方面,與傳統保險公司相比,安邦更像一傢俬募股權基金。
2016年3月30日

「35號文」劍指剛性兌付

徽商銀行蔡浩:銀監會近日發佈「35號文」,此舉意在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迴歸代客理財,爲逐步打破剛性兌付做鋪墊。對銀行客戶而言,新規的影響暫時還不會體現。
2014年7月18日

中國官方或將阻止「誠至金開1號」違約

山西省政府可能幫助兌付,當年銷售該信託的工行也將被要求「出力」,隨後這一訊息被否認
2014年1月24日

剛性兌付:走不出的困局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有人認爲中國決策者應放任金開1號違約,藉此終結信託業的「剛性兌付」。但這樣做會導致金融風險集中爆發,引發中國版的次貸危機。
2014年1月20日

剛性兌付破局將改善股市流動性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喬永遠:「剛性兌付」原則一直以來對中國理財產品形成隱性擔保。如被打破,將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重新迴歸股市和債市。
2014年1月20日

知情人士:中國工行拒絕爲理財產品兜底

此舉使中國影子銀行業面臨嚴峻考驗,很多中國投資者以爲理財產品無風險
2014年1月17日

中國經濟難現「明斯基時刻」

徽商銀行金融市場部蔡浩:即便經濟增速放緩,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爆發,中國政府也有能力將風險控制在區域性,並以自身的威信用較小的代價控制局面。
2013年8月20日

淘金「影子銀行」產品

資深理財顧問樊華:一種觀點認爲,「影子銀行」在監管體系之外野蠻生長,因此存在巨大風險,但實際上中國的「影子銀行」產品都享有雙保險機制,仍有淘金機會。
2013年7月23日

與中國影子銀行業博弈

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估計達到8.2兆元人民幣。這令人擔憂中國爆發「理財產品」大量違約的金融危機,也給賣空中國二線銀行的對沖基金帶來暴利。
2013年7月17日

中國接連爆發理財產品醜聞

分析師警告,這暴露出中國金融業的深層風險
2012年12月28日

理財產品是龐氏騙局嗎?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2012年是理財產品在中國火爆發展的一年,其利弊一直衆說紛紜。判斷理財產品是否龐氏騙局最關鍵的因素,是借款方的償債能力。
2012年12月26日

影子銀行:金融改革成果還是龐氏騙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因爲潛在風險就對影子銀行嚴加管制並不可取。如何使影子銀行體系成爲中國金融改革的成果,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2012年12月11日
12››下一頁